国内外阅读障碍研究对比分析与国内研究前景展望
2012-03-25刘晓娟徐睿
刘晓娟,徐睿
(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吉安江西 343009)
国内外阅读障碍研究对比分析与国内研究前景展望
刘晓娟,徐睿
(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吉安江西 343009)
阅读障碍亦称诵读障碍或拼写障碍,是一种与脑部相关的学习障碍。阅读障碍研究集心理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医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梳理国内外阅读障碍的研究团队发展状况,分析国内外阅读障碍研究在诊断、表征、成因以及干预四个方面的异同,探讨国内阅读障碍研究的发展前景,对促进本领域的深入研究大有裨益。
阅读障碍;诊断研究;表征研究;成因研究;干预研究
阅读障碍(dyslexia),亦称诵读障碍或拼写障碍,是一种与脑部相关的学习障碍。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①阅读障碍可分为获得性阅读障碍(acquired dyslexia)和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世界卫生组织,1993:ICD-10)。获得性阅读障碍指由于后天脑损伤或疾病引起的阅读困难,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文所涉及的阅读障碍,除特别说明外,均指发展性阅读障碍。指个体在智力、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等方面与其他个体没有差异,亦不存在明显的视力、听力或神经系统障碍的前提下,其阅读成绩明显低于相应年龄的应有水平。这种障碍往往由与认知能力相关的语言缺陷或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所致。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阅读障碍研究集心理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医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专门考察阅读困难产生的生理与心理机制,探讨个体阅读困难的语言表征及其干预手段,继而探究语言与大脑的关系,近年来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拟分析国内外阅读障碍研究的异同,并扼要阐明国内阅读障碍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一、国内外阅读障碍研究现状对比分析
国外阅读障碍研究开始于19世纪初期。目前,阅读障碍在欧美已经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并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例如国际阅读障碍协会(the International Dyslexia Association,简称IDA)、(美国)国家学习障碍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Learning Disabilities)、美国学习障碍协会(Learning Disabilities of Association of America),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也有专门的阅读障碍协会。另外,国外出现了该领域的期刊,如IDA创办的《阅读障碍年报》(Annals of Dyslexia),同时,IDA定期举办年会。
国内阅读障碍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主要以团队研究为主。2000年国内曾出现学习障碍研究协会,该协会后来被解散。目前国内的研究团队主要包括: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彭聃龄团队、舒华团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刘翔平团队、杨双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吴汉荣团队;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研究中心孟翔芝团队;中南大学杨志伟团队及其它一些高校的心理学系的研究团队。
(二)研究领域
阅读障碍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诊断研究、表征研究、成因研究以及干预研究。下面我们将从这四个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外阅读障碍研究的异同。
1.诊断研究。国外研究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诊断和筛选阅读障碍。阅读障碍的诊断主要采用标准化的量表,如Test of Written Spelling-4[1],Saxon Spelling Curriculum[2]和Woodcock-Johnson III spelling subtest[3]。这些量表多采用正误判断计分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为筛选阅读障碍者提供一定的依据,但是其诊断结果不能准确显示被试在拼读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及其拼读发展程度,研究者无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阅读障碍的具体成因,并据此进行有效的阅读障碍干预[4]。因此,目前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注重对阅读障碍进行定性分析,考察研究阅读障碍的表征及成因。例如Masterson曾提出了SSS(即Spelling Sensitivity Score,拼写敏感性测试)的诊断模式[4]。该模式以SAP(Spelling Analysis Procedure,拼读分析过程)为基础,把目标词细分为独立的语言元素,以各语言元素为单位分析评价被试的单词拼读状况。这样不仅可以判断被试的单词拼读发展程度,考察被试在拼读测试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也可以了解被试阅读缺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后期阅读障碍的干预指导提供切实的依据。而Coleman采用拼读错误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个体的错误拼写在语音、词素和视觉词形的似真性(visual-orthographic plausibility)方面表现出的差异[5]。Coleman根据被试拼读错误的语言特征,将拼读错误分为若干小项:如错误拼读的类型、错误拼读的似真性程度以及错误拼读在音素意识、字母意识和词素意识方面的表现。研究显示,定性分析拼读错误有助于了解被试拼读障碍的具体成因及表征,有利于研究者对被试的阅读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国内阅读障碍的诊断和筛选基本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运用标准化量表检测阅读障碍。早期的量表侧重对阅读技能的诊断,如杨志伟编制的《汉语阅读技能针对测验》[6]。现在的研究者从认知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的角度编制诊断量表,如吴汉荣编制了符合神经语言学特点的汉语阅读障碍诊断量表[7-8],彭聃龄曾提出的“基于脑的阅读障碍的诊断模式”,从精神层面诊断分析阅读障碍的行为症状和认知缺陷[9]。
总体而言,国外传统的主要以标准化量表为基础的定量分析为主,已开发广泛应用的标准化量表。当前,国外障碍诊断研究突破了早期单纯的量表诊断方式,结合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及生理学的研究成果,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学习者的阅读错误,研究阅读障碍的不同表征,为阅读障碍的成因研究和后期干预提供依据。与国外多样化的诊断手段相比,国内的诊断方法相对单一、落后。国内早期的研究侧重阅读技能的障碍诊断,现在的研究者开始从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角度诊断阅读障碍。但是国内的障碍诊断仍然采用以量表诊断为主的定量分析,对阅读错误的定性研究还很缺乏。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吴汉荣团队研发的诊断量表,但是国内还没有出现广泛接受的诊断量表。
监理方面的因素。主要有未踏实地将建设单位的意图转告给承包单位,审签不仔细或未做好设计图纸审核工作,未督促施工单位按设计文件施工,未协助组织好施工,未将承包单位的意志转告给建设单位,未根据各个施工阶段的特点合理地配备人员监理等。
2.表征研究。国外研究发现,阅读障碍通常表现为个体在语音意识、正字法意识、词素意识等方面出现障碍。语音意识指个体对语音的识别和操作能力,主要包括语音分析能力(即将词或音节分成更小的言语成分)与语音综合能力(即把更小的言语成分结合成音节或词)。语音意识的缺陷主要表现为语音可信性的缺陷(即能否根据读音规则拼写接近读音的单词),音素的辨认与识别缺陷及语言节奏感的缺陷[10-14]。正字法意识(orthographic awareness)指个体对某一特定语言的字母表征意识。字母意识既体现为个体认知单词的字母形式及其拼读方式的能力,也可表现为个体根据单词的读音,按照正确的顺序拼写单词的能力。正字法缺陷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字母-音素(字母串-音素)对应关系不敏感及对语言拼写系统规则不敏感(yatch VS yach),他们的大脑很难持久地存储单词正确词形结构[15-18]。拼读障碍的另一个重要表征是词素意识缺陷。词素意识指个体对语言最小的意义单位——词素(如词缀,词根,粘着语素)的敏感性。语素缺陷表现为对语素单位不敏感,识别和记忆语素单位如语法词缀和派生词缀能力差[5][15-16]。此外,国外研究者将阅读发展理论引入障碍研究。研究发现,不同阅读阶段的障碍表征各不相同(Ehri,1994,1995,1998,1999,2002;Ehri &McCormick,1998;Frith,1985)。早期阅读障碍主要表现为语音缺陷[19-22],后期主要体现为语素缺陷[23]。
国内研究借助国外阅读障碍的研究成果,从语音意识、正字法意识及词素意识方面对中国儿童阅读障碍的表征进行研究。汉语语音缺陷主要表现为语音加工缺陷、快速命名缺陷和音节(语调)缺陷[24-28]。张婧乔从语音意识、视觉加工能力、语素意识方面对汉语阅读困难儿童进行研究时发现,汉语阅读困难儿童存在语音意识缺陷[25]。正字法缺陷表现为音形联结和转换存在障碍[29-30]。张丽娜从视觉辨认、视觉记忆以及视动统合、语言加工方面对汉字听写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个案研究,研究结果说明,汉语阅读障碍的一个主要认知缺陷是音形联结和转换[30]。语素缺陷表现为对词素结构不敏感、识别同形异义或同音异义词存在困难[31]。吴思娜、舒华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语言认知技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语素意识是一个最有力的一致性预测因素,语素意识缺陷是汉语阅读障碍的一个核心认知障碍。[31]
总体而言,国外阅读障碍研究主要以英语等拼音语言为主,语音缺陷是阅读障碍的核心缺陷;而国内主要研究汉语(表意文字),虽然汉语阅读障碍者也存在语音意识缺陷,但是语音意识缺陷可能不是汉语阅读障碍的主要表征[25-27],语素意识缺陷才是汉语阅读障碍的核心认知障碍[31]。此外,国外研究表明,不同阅读阶段的阅读障碍的表征不尽相同,早期多表现为语音意识的欠缺,后期多为语素意识的缺陷;国内目前还无相关研究。
3.成因研究。关于阅读障碍的形成原因,国外的研究者结合心理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医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出一系列的理论假设,主要包括语音缺陷假设理论、视觉缺陷假设理论及小脑功能缺陷假设理论。
语音缺陷假设理论认为字母-音素的对应关系是拼音语言的基础。拼音语言的阅读障碍源于个体存在语音信息加工缺陷与字母-音素转换缺陷,从而影响个体建立字母-音素的对应关系,个体因此无法快速地识别语言文字。研究认为,语音加工缺陷主要表现为语音意识缺陷、语音短时记忆缺陷与快速命名缺陷[32-33]。
视觉缺陷假设理论认为阅读障碍是由更深层、更基本的视觉障碍所造成的。该理论认为,产生阅读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阅读者的视觉大细胞系统存在缺陷,致使运动敏感性下降,造成视觉定位能力差,在阅读时出现明显的视觉-空间注意障碍和视觉注视控制缺陷。研究认为,视觉缺陷主要表现为双眼的注视稳定性较差及视觉词汇解码困难[34-36]。
小脑功能缺陷假设理论认为,小脑功能失调导致运动能力和自动化能力较差,影响语音解码,增加视觉词形的获取难度,造成阅读与拼写障碍[37-38]。
国内成因研究主要借鉴国外的成因理论,具体表现在语音缺陷、视觉缺陷和脑神经缺陷。
国内研究表明,汉语语音缺陷的成因主要表现为语音意识缺陷(如音节缺陷、音调缺陷)与短时记忆缺陷[39-40]。视觉缺陷的主要原因是视觉大细胞功能异常,双目注视不稳定,导致字形加工与笔画视觉加工的缺陷[41-43]。例如杨双研究听写困难儿童在笔画加工中的整体干扰效应[42],结果表明,听写困难儿童的字形表征缺陷来自局部字形加工中的整体干扰。对此,他提出听写困难儿童的整体字形加工能力缺陷假说和笔画的视觉加工模式假说。目前国内障碍成因研究多集中在脑神经功能异常。研究认为,阅读障碍的行为症状和认知缺陷,可能是潜在的神经层面的缺陷造成的[9]。因此,基于脑功能和结构的特征对阅读障碍进行诊断,可以对阅读障碍的成因研究提供更为科学的证据。
总之,国外的研究者主要从神经语言学、生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多角度对阅读障碍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了语音缺陷假设理论、视觉缺陷假设理论、小脑功能缺陷假设理论等一系列的理论假设,对阅读障碍的成因研究作深层次的剖析。相比之下,国内阅读障碍成因研究主要借鉴国外的成因理论进行汉语阅读障碍成因分析。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意识和视知觉加工障碍方面,后期的研究扩大到语素意识、字形加工、视觉-空间能力。当前研究者开始结合脑神经学的研究成果,从认知神经的角度探讨阅读障碍者的神经机制(彭聃龄,2009)。
4.干预研究。国外研究者普遍认为,对阅读障碍及时诊断和有效干预,可以大大改善障碍者的阅读能力。[5][14][44-46]
早期的阅读障碍干预主要提倡根据不同阅读阶段的特点进行阅读指导和阅读训练。如Glenn认为阅读读障碍主要是由于阅读读能力的缺陷和不恰当的阅读策略引起的[45]。不同阅读阶段的儿童其障碍表征不尽相同,阅读干预应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策略。
当前的阅读障碍干预侧重个案研究,强调应根据个体不同的阅读障碍表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阅读干预。如Kelman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采用Multiple Linguistic and Prescriptive Approach(多语言因素说明性评价干预法)对低龄阅读个案进行阅读障碍诊断,分析个体的阅读障碍,针对其阅读障碍表征,介入各语言因素有针对性地干预指导,提高个体的拼读能力和阅读能力。[46]Bhattacharya和Ehri采用Graphosyllabic Analysis(音节拼写分析法)对青少年阅读障碍者进行干预,并通过对比的方法对干预结果分析评估[44]。实验结果证明,干预指导青少年阅读障碍者对单词尤其是多音节单词进行音节的分析,可以有效提高阅读障碍者解码新单词的能力,有助于青少年阅读障碍者建立高频词词库,帮助阅读障碍者记忆单词的拼读。
国内干预研究相对落后,很少有干预研究的相关论文,干预训练更为缺乏,干预实证研究的基础较差。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文章多为对西方阅读干预研究进行综述[47-49],仅有的干预实证研究主要有易琳和刘娜。易琳对障碍儿童进行阅读监控训练,力图改善和提高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监控能力[50];刘娜对障碍儿童进行视知觉和听知觉训练,识字策略训练以及语音训练[51]。
总之,目前国外的干预研究强调针对个体的具体阅读障碍表征及成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国内缺少关于阅读障碍干预的研究报告,尤其缺乏实证性研究。目前仅有的关于阅读障碍干预的研究论文基本是针对阅读障碍一般成因及表征提出干预策略,干预指导缺乏针对性。此外,国外研究开始涉及儿童、青少年等各个年龄阶段的阅读障碍干预,国内没有类似的干预研究。
整体而言,国外阅读障碍研究已形成成熟的研究体系。与此相比,国内的阅读障碍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阅读障碍研究对比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国内外阅读障碍研究对比分析
二、国内阅读障碍研究的发展前景
我国阅读障碍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在阅读诊断、成因与表征分析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内的研究从验证性研究开始转向独立性研究。国内研究者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分析汉语阅读障碍的形态及其成因,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结果。但是与国外的障碍研究相比,国内的障碍研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一)汉语阅读障碍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在汉语阅读障碍研究的数量和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阅读障碍的诊断方式、障碍表征、形成原因方面取得很大的发展,同时也为阅读障碍的预防和矫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汉语阅读障碍的研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研究对象方面,国内阅读障碍研究应扩大研究对象,突破当前以低龄儿童阅读障碍为主的局限,针对青少年、成年等各个阶段的阅读障碍开展研究,考察不同阶段阅读障碍的特点,对不同阶段的阅读障碍进行对比分析。另外,除了目前大规模的障碍研究外,应开始进行小规模的个体跟踪研究。
2.研究方向方面,国内研究可以利用阅读障碍诊断、表征及成因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外的干预研究手段,开展阅读障碍的干预性研究。改变目前主要运用定量分析的诊断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考察阅读障碍的表征及成因,并对后期干预提供充分的依据;加强标准化诊断量表的开发和应用,开发广泛使用的诊断量表,为阅读障碍提供科学化、规范化的筛选标准。目前关于汉语阅读障碍的表征及成因研究多数集中在认知水平、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汉语阅读障碍的生理基础、脑功能,以及遗传学的研究比较少。应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分析阅读障碍的表征及成因,根据汉语的语言特点,提出汉语阅读障碍的成因理论假设。
(二)英语阅读障碍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阅读障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汉语方面,第二语言(如英语)阅读障碍研究前景巨大。英语阅读障碍研究可以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对象,开展以英语为外语的阅读障碍研究,研究学习者阅读障碍的诊断方法、障碍的具体表征、障碍成因及如何有效的进行障碍干预;开展阅读障碍的跨语言学研究,考察汉语与外语阅读障碍的关系,考察汉语阅读障碍与英语阅读障碍的关系;研究英语阅读障碍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国内外关于阅读障碍的研究成果表明,阅读障碍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阅读障碍的表征在本质上有不同的特征;同时由于母语不同,人种不同,中西方阅读障碍者的成因和表征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不断探寻阅读障碍的诊断手段,更全面了解阅读障碍的成因和表征,为科学的干预治疗提供可行的依据。
[1]Larsen,S.C.,Hammill,D.D.&Moats,L.C.Test of Written Spelling[M].Austin,TX:PRO-ED,1999.
[2]Simmons,L.Saxon Phonics and Spelling[M].Orlando,FL:Saxon/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School Publishers,2003.
[3]Woodcock,R.,McGrew,K.,&Mather,N.Woodcock-Johnson III[M].Itasca.IL:Riverside Publishing,2007.
[4]Masterson,J.J.&Apel,K.The Spelling Sensitivity Score:Noting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spelling knowledge[J]. Assessment for Effective Intervention,2010,36(1):35-45.
[5]Coleman,C.,N.Gregg,et al.A comparison of spelling performance across young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dyslexia[J]. Assessment for Effective Intervention,2009,34(2):94-105.
[6]杨志伟,龚耀先.汉语阅读技能诊断测验(CRDDT)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3).
[7]吴汉荣,宋然然,姚彬.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学校卫生,2006a(3).
[8]吴汉荣,宋然然,姚彬.汉语阅读障碍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b(6).
[9]彭聃龄,刘丽,等.基于脑的阅读障碍的诊断:阅读障碍诊断的新视角[J].前沿科学,2009,3(11):48-55.
[10]Holmes,V.M.&Castles,A.E.Unexpectedly poor spelling in university students[J].Scientific Studies of Reading, 2001(5):319-350.
[11]Burt,J.S.&Shrubsole,C.S.Processing of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s and adult spelling proficiency[J].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0(52):100-109.
[12]Allyn,F.A.&Burt,J.S.Pinch my wig or winch my pig:Spelling,spoonerisms and other language skills. Reading and Writing: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1998(10):51-74.
[13]Burden,V.Why are some“normal”readers such poor spellers?[A].In C.M.Sterling&C.Robson(Eds.), Psychology,spelling,and education[C].Clevedon,UK:Multilingual Matters,1992:200-214.
[14]Bruck,M.&Waters,G.Effects of reading skill on component spelling skills[J].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1990 (9):77-92.
[15]Calhoon,M.B.and J.J.Masterson.Lexical Analysis of Words on Commonly Used Standardized Spelling Assessments[J].Assessment for Effective Intervention,2011,36(2):80-93.
[16]Masterson,J.J.&Apel,K.Spelling and word-level reading:A multil-inguistic approach[A].In A.G.Kamhi,J.J. Masterson,&K.Apel(Eds.),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in Developmental Language Disorders Baltimore[C].MD:Brookes publishing,2007:249-266.
[17]Apel,K.,Wolter,J.A.&Masterson,J.J.Effects of phonotactic and orthotactic probabilities during fast mapping on 5-year-olds'learning to spell[J].Developmental Neuropsychology,2006,29(1):21-42.
[18]Share,D.L.Orthographic learning at a glance:On the time course and developmental onset of self-teaching[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04(87):267-298.
[19]Lyster,S.A.H..The effects of morphological versus phonological awareness training in kindergaten on reading development [J].Reading and Writing,2002(15):261-294.
[20]Pressley,M.Reading Instruction that Works:The Case for Balanced Teaching(Solving Problesm in the Teaching of Literacy)(3 ed.)[M].New York,NY:The Guilford Press,2006.
[21]Treiman,R.&Cassar,M.Effects of morphology on children's spelling of final consonant cluster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1996(63):141-170.
[22]Treiman,R.,Cassar,M.&Zukowski,A.What types of linguistic information do children use in spelling?The case of flaps[J].Child Development,1994(65):1310-1329.
[23]Deacon,H.,Parrila,R.&Kirby,J.Processing of derived forms in high-functioning dyslexics[J].Annals of Dyslexia, 2006(56):103-128.
[24]郑淑慧,黄旭,静进.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语言能力缺陷的初步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2):75-78.
[25]张婧乔.汉语听写困难儿童的认知缺陷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
[26]孟翔芝,沙淑颖,周晓林.语音意识,快速命名与中文阅读[J].心理科学,2004,27(6):75-78.
[27]徐世勇,彭聃龄,薛贵,等.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心理机制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4):12-22.
[28]孟翔芝.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汉字表征与加工[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0.
[29]杨双,宁宁,等.听写困难儿童对客体——空间特征的联结记忆[J].儿童心理卫生杂志,2009,23(6):411-414.
[30]张丽娜,刘翔平,等.汉字听写障碍儿童形音联结个案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2):832-835.
[31]吴思娜,舒华,刘艳茹.语素意识在儿童汉语阅读中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1):35-38.
[32]Snowling,M.J.Dyslexia(2nd.Edition)[M].Blackwell Publishers,Oxford.U.K,2000.
[33]Vellutino,F.R.,Fletcher,J.M.,Snowling,M.J.&Scanlon,D.M.Specific reading disability(dyslexia):what have we learned in the past four decades?[J].Journal of Child Psychiatry,2004,45(1):2-40.
[34]Stein,J.The magnocellular theory of developmental dyslexia[J].Magnocellular Theory of Dyslexia,2001(7):12-36.
[35]Livingstone,M.S.et al.Physiological and anatomical evidence for a magnocellular defect in developmental dyslexia [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1991(88):7943-7947.
[36]Lovegrove,W.J.et al.Specific reading disability:differences in contrast sensitivity as a function of spatial frequency [J].Science,1980,210(4468):439-440.
[37]Nicolson,R.I.et al.Dyslexia,development and the cerebellum[J].Trends Neurosci,2001,24(9):515-516
[38]Nicolson R.I,Fawcett A.J.Automaticity:a new framework for dyslexia research[J].Cognition,1990,35(2):159-182.
[39]朱冬梅,王晶,等.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转换功能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3):207-209.
[40]马颖,余毅震,等.学习障碍儿童工作记忆功能的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24-126.
[41]隋雪,姜娜,等.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词汇阅读的眼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3):63-67.
[42]杨双,宁宁,等.听写困难儿童在笔画加工中的整体干扰效应[J].心理学报,2009,41(2):127-134.
[43]李秀红,静进,等.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图画知觉过程的眼动实验研究[J].儿童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6-9.
[44]Bhattacharya,A.&Ehri,L.Graphosyllabic analysis helps adolescent struggling readers read and spell words[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2004(37):331.
[45]Glenn,P.&S.R.Hurley.Preventing spelling disabilities[J].Chil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rapy,1993,9(1):1-12.
[46]Kelman,M.E.&K.Apel.Effects of a multiple linguistic and prescriptive approach to spelling instruction:A case study[J].Communication Disorders Quarterly,2004,25(2):56-66.
[47]陈丹.西方阅读障碍儿童干预研究的进展及其启示[D].黑龙江:东北师范大学,2007.
[48]胡来林.美国文语转换对阅读困难儿童教育干预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4):92-95.
[49]缴润凯,路海东.国外儿童阅读困难的原因及教学干预研究述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30-135.
[50]易琳.阅读理解障碍儿童的阅读监控及其干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51]刘娜.对识字困难型阅读障碍儿童的干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On Comparison of Dyslexia Research in China and Abroad And Future Studies in China
LIU Xiao-juan,XU R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China)
Dyslexia(reading disability or spelling disability)is a 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y that is neruological in origin.Dyslexia has been a focus of study abroa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9th. And in China,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dyslexia since the 1980's.This thesis first compares the development of dyslexia study groups in China and abroad,then it analy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ofdyslexiastudyinChinaandabroadfrom4aspectsrespectively:diagnosis,representations,reasons and intervention.In the end,it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yslexia study in China.
Dyslexia;diagnosis;representations;reasons;intervention
H319.3献标识码:A
10.3969/j.issn.1674-8107.2012.05.019
1674-8107(2012)05-0110-07
(责任编辑:刘伙根,庄暨军)
2012-05-17
井冈山大学校级课题“中国低龄英语学习者阅读障碍研究”(项目编号:JR11006)。
1.刘晓娟(1972-),女,江西信丰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2.徐睿(1978-),女,江西吉安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与语言测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