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失寸心知
——好做教师,做好教师

2012-03-25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金哲民

成才 2012年5期
关键词:公开课课文语文

■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金哲民

得失寸心知
——好做教师,做好教师

■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金哲民

论道“三二一”,

传经“只有好”。

——编者画外音

我从教已有三十多个春秋了。期间尽管工作单位有变化,工作角色有转换,但是我的教育情结始终没有改变。我热爱教育,喜欢做教师,立志做优秀教师,做教师中的状元。在教育的园地里,我播下了理想的种子,通过不断努力耕耘,不断吸取先哲们总结的教育营养,不断承接领导专家关怀的阳光雨露,从而实现了我的理想目标,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奉贤区三学状元、拔尖人才、领军人物、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诸多荣誉称号。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深深体会到:只有好做教师,才能做好教师。

一、三堂公开教学

教学公开课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尽管时下对此争论较多,褒贬不一,但我认为:教学公开课作用甚大,功不可没。因为它是教师进行研究交流的平台,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在我的教学经历中,不仅自己上过公开课,而且指导过许多教师上公开课,还组织过无数教师听公开课,正是这一堂堂的教学公开课,使得我们的教学研究活动有声有色。而在我为数不多的几堂公开课里,有三堂公开课对我的印象是很深刻的。

(一)一堂朴素的公开课

80年代初,我在一所乡村小学里担任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一切条件都很简陋,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喜欢地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不久,校领导要我在全乡范围内上一堂语文教学公开课。当时我是初生牛犊不畏虎,便勇敢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上的课文是《刻舟求剑》,如何将它在4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有效地展开呢?我积极地进行了准备。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我将教学重点定位在识字和寓言故事的复述上。其次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边远农村里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一篇古代的寓言,光靠讲讲、说说是很难理解生字新词及寓意的。于是我就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比如,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知道“刀”和“剑”的区别,知道“轮船”和“小舟”的区别等等。再次是教具的制作,那时候的乡村小学里,教学设施相当落后,除了大小黑板之外,既没有幻灯机,又没有投影仪,更不要说计算机多媒体了。我就找来几块小黑板,根据教学的需要,用粉笔画了大刀、宝剑、轮船、小舟等图画,以备上课之用。到了上公开课的那一天,我不慌不忙地引导学生完成了对《刻舟求剑》的学习任务。尽管这节课的教具是那样的简单,教法是那样的朴素,但学生们都学得非常的兴奋,表现了极大的积极性。而所有的听课者也都为这朴素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拍手叫好。我初次尝到了教学成功的喜悦。

课后,我体会到:要上好一堂课,必须重视教学准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备自身素质,既要热爱所教的学科,又要练好教学基本功,拓宽文化知识面。其次要备教材内容,要明确课文内容的编排意图,找准重点和难点,从而设计教路,安排学路。再次要备角色情绪,只有当教师的情感、言行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相吻合的时候,才能带动整个课堂随着教学进程的变化亦喜亦忧,亦悲亦欢。

(二)一堂轻松的公开课

也许是教学上的点滴进步,我被调到了乡镇的中心小学,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这是一个新组建的班级,学生整体素质不是很高,有好几个是经常“红灯高照”的老留级生。面对这样的班级,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我要融入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交朋友。在我的努力下,班级面貌有了很大的起色。师生关系越来越好,团队精神越来越强,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又接受了领导交给我的公开课任务,即为县里的全体干训班学员上一堂语文教学示范课。接受任务后,我想:这次听课的对象都是些校长、教导主任等,他们阅历多、见识广,或多或少都有些教学经验。面对这些人,我的这堂课应该给他们哪些启迪呢?酝酿良久,我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即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当时虽然还没有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我意识到了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方向。那次上的课文是《兄弟便是朱德》,整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是作引导和点拨。课堂上,我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以充分的信任和肯定。因此,同学们表现了空前的学习积极性,那些老留级生们也一头扎进了课文的钻研之中,发言相当热烈,特别是“质疑问难”这个环节,学生所提的问题之多,问题之深,出乎我的意料,用现在的话来说,课堂上不时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面对这个情景,我一方面用自己的兴奋来鼓励学生的兴奋,另一方面用自己的机智来调控教学的进程,课堂上高潮迭起,赢得了听课人员的啧啧称赞。我的这种教法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甚至听课者们也听得很轻松。这在当时“一言堂”、“满堂灌”还比较盛行的情况下,无疑似一股春风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这堂公开课也自然获得很高的评价。

这堂课的成功,我要感谢我和学生们所建立的良好关系。正是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使课堂上有了真正的教学民主。而有了教学民主,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就会平等参与,共同发展。学生就有了充分显示个性和才能的自由天地,教师就能摆脱独霸讲台的局面。从而真正能达到师生彼此欣赏、互相悦纳、共同提高的境界。

(三)一堂周折的公开课

过了不久,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来到我所在的学校,要求我为全县的语文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上一堂语文公开课。其时,我也已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对语文教学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为同行们上一次研究课,应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欣然答应了这个任务。县教研员和我一起商定,上《穷人》这一课。因为有了前面的公开课的成功,所以我觉得上公开课似乎有点“轻车熟路”了。试教那天,我按照预先设计的思路,波澜不惊地上完了课文。自我感觉不错,只是感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想不到在讨论这节课时,教研员及学校领导给我提出了很多的意见。诸如:“只讲究教学的形式,没有深入课文研读。”“整体把握尚可,局部精读不够。”等等。一句话:缺乏语文课的特点,好像有“走过场”的味道。众多的意见竟然使我抬不起头来,心里受到了震撼:要上出一堂精品课,我的差距还很大啊!讨论的结果是让我综合大家的意见,修改教案后,重新试教一次。于是我心事重重地再次研读课文,调整了教学环节,并在第三天再一次进行了试教。试教后按常规进行讨论。这一次,大家先是肯定了我的一些做法,但是意见仍然不少,认为我对课文中的词句的讲解过多,忽视了对课文精彩片断的朗读,忽视了让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忽视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等等。我再一次被震撼并醒悟了:教学要因文而异,教学要整体考虑而不能顾此失彼。经过两次的试教和反复的讨论,教案的修改自然做到了精益求精。到了正式上公开课的那一天,师生的教与学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听完大家对我所作的赞扬,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想了很多: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要走出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毕竟是一种形式,按照哲学的观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那么,语文教学首先考虑的应是教学内容,而且在教学时也不能被模式框死。因为语文教学是情意型的,是艺术化的,是创造性的。“教有法但教无定法”,同理,我们也不难体会教有规但教无定规,教有式但教无定式。课堂教学要推陈出新,常教常新。

几度春秋几度探究,在我的认识中,公开课的价值越来越凸现,公开课有研究的作用,有示范的作用……不同目的的公开课,就有其不同的作用,但关键的一点就是公开课能锻炼教师,能培养教师,这是不可否认的。试看教坛风流人物,哪一个没有经过公开课风浪的磨练呢?让我们认真对待公开课。

二、两个教学境界

刚踏上教育岗位的几个年头里,风风火火,十分活跃,几堂很有规模的公开课,赢得掌声一片。年轻的我,自然春风得意,以为是教学的高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深入,再看前面的课,发现其实是那么幼稚,一切只是教学的皮毛而已,教学的精髓、教学的真谛根本还没有掌握。我的心静下来了,我明白了做好教师必须经历教学的两个境界:

(一)不会教的要学会教

喜欢做教师了,就会热爱教学工作。但教学工作是一门很强的艺术课程。因此,教师一定要抱着一腔热情去学会教学。

学会教学的过程中决不能朝三暮四,而要从一而终。有人说过,坚持登一座山峰的人,一定会达到顶峰;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的人,一定会达到成功。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做教师。教师这个职业是清贫的,教师这个工作是辛苦的,如果你光看到这一点,那么当你选择做教师后,就会这山看着那山高,看到房地产发了,就想去搞房地产,看到股票涨了,就想去钞股票;如此朝三暮四,是绝对做不好教师工作的。其实,教师这个职业是崇高的,教师这个工作是苦中有甜,是幸福的。只要你从一而终,坚持一条路走到底,心无旁骛地去做教师工作,你就能成为教师中的佼佼者。考察一下世界五百强的大公司,他们为什么能成为著名五百强呢?就是因为他们能坚持一条路走下去。二十多年来,我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一门心思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发展,无论做教师,还是教研员,我总是虚心学习,始终如一,并全身心地沉到了语文教学的研究中去,钻研教材,钻研教法,钻研学法,那时,我对小学阶段的各册教材的每篇课文内容都能烂熟于心,各种教法如数家珍,因而指导基层学校教师时就能做到得心应手,轻车熟路了。

(二)会教的人要学会不教

教师的天职就是要教学生,怎么要学会“不教”?这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呢?当然不是!我以为这是一种辩证的说法,这是对教师工作的高标准和高要求。这里的“不教”是指教师不能光教书本上的知识,不能光教自己掌握的知识。据调查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只占他一生应用的知识的20%。这个比例太低了,教师光教这些,对学生的整个人生来说,其作用真是微乎其微。这里的“不教”还反映了一种崭新的教师观,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老是站在“教”的位置上,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对学生评判。教师应该以学习活动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去引领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那么教些什么?才能真正达到不教呢?不难理解,我们要教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因为自学能力是人们终身吸取知识的关键条件,是人们适应社会发展,获得事业成功的基础。我们现在进行的是素质教育,不是知识教育。什么是素质?有人说:当教师教的知识被学生忘记了,而留在其身上的内容,便是素质。此话说得不无道理,我们现在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方式,就是考试,就是分数。从这个角度讲,分数代表了知识,分数的高低体现了知识的多少,但是随着考试的结束,知识的遗忘,这个分数就没有多少意义了。而素质就不同了,当学生具备了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也就具备了一定的素质,这个素质就是终身受用的,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即使离开了教师的“教”,学生也会自能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教师要“教”学生的素质,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对此,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靠教师一二次指点就能达到,而是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完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不仅包括了主动阅读,独立思考的阅读兴趣;也包括了自我控制,自觉探求的阅读意志;还包括了能动应变,体验创新的阅读品质。所有这些内容,都要经过教师设计一个科学有序的训练计划去实施培养。

其次要教会学生科学的自学方法。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点。学习语文的方法有许许多多,教师要善于归类进行指导,如自学生字的方法,使用标点符号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等等。又如怎样读懂一段文章,怎样读懂一篇文章,怎样读懂一类文章等等。总之,听、说、读、写方法都有规律可循,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就等于掌握了开启语文的金钥匙。学习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前人有总结,后人有创造。因此,教师更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创造学习的方法去学习语文,那么其自学能力的含金量就会更高。行文至此,教师的“教”与“不教”,我们应该领悟了吧。

三、一条必然规律

对于语文教学,我是情有独钟的。语文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领域,说它古老,因为其有着悠久的历史;说它崭新,因为其时刻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语文教学,不管你怎样千变万化,如果离开了教育规律去教学,结果肯定被历史所抛弃。语文教学要耐得住寂寞,抗得住潮流,顶得住诱惑,识得了经纬,一定要尊重教育的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只要教育现象存在,教育规律就要发生作用。教育在任何状况下,都要受到自身规律的制约,一般规律存在于一切教育现象之中,并始终贯穿于教育发展的整个过程。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要尊重语文本身的规律,尊重学生在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下学习语文的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制订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设计来。

如果我们一味地标新立异,那么语文教学也会出现“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扫地,学会写字”的废话来。如果我们过分地强调教学现代化,那么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则潜心于音像制作,上课时则得意于媒体展示。教师的范书能力、范读能力统统不见了。如此下去,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将会越来越差,语文本身的魅力会越来越丧失。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学,其已经积累了许许多多优良的传统和宝贵的经验。对于这些传统和经验,我认为,哪怕教育改革再发展一百年,我们也是万万不能丢的。因为,其中有些内容已经上升为语文教学的规律,我们要尊重它;而有些内容,我们要在利用好它的基础上,再去完善它,并加进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的东西。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得高举发扬传统的旗帜。当然,语文教学也要开拓创新,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我们必须清楚,开拓创新不是把前人的优秀成果统统抛弃,而去另搞一套,去花样翻新。我们应该首先在教育教学的理念上去开拓创新。比如,许多教师认为,上课就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或者事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的过程,教材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完成知识传授和学生完成作业练习,而不需顾及学生情感的独角戏。这就是陈旧的观念。这方面,我们确实要开拓创新。我们要探究新型的课堂教学。其方法、途径可以有许许多多。但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的主人,是一种思想观念,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只有当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时候,才能从本质上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的主人,又是一种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方法、手段都应该促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只有当学生具备主人翁意识的时候,才能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社会性等特征在学生身上主观能动地反映出来。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的主人,就要在课堂中增加学生的活动。

(1)增加读书。语文教学的最大特点那就是充分让学生读书。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是规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书读得有滋有味,入情入化。

(2)增加讨论。教师要出好讨论题,讨论的形式要多样,诸如同桌两人讨论、四人小组讨论、大组圈座讨论等。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及时评价,允许学生保留不同意见,保护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3)增加质疑。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为他们积极创造思考的空间。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质疑,是一条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的非常好的途径。让学生质疑,质疑的时间可安排在课首,可安排在课中,也可安排在课尾。

在课堂里,教师要给学生“三权”,即读书权、思维权、讨论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自主权。

看了才开眼界,悟了才出境界。好教师的教学应是智慧的,是艺术的,也是自然的。因为道法自然,这是规律,自然的才是真的,才是美的。

特约编辑刘中林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公开课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背课文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