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推理计算型试题解析及点拨
2012-03-25王锐鹏
■王锐鹏
政治高考推理计算型试题解析及点拨
■王锐鹏
“推理计算型”试题近几年越来越成为全国、各省市政治高考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兼具了理科尤其是数学的思维和政治学科的知识,有较大的难度,给广大的文科考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笔者结合《经济生活》内容,参考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将常见的“推理计算型”试题进行了归类整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对这类试题的解答,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一、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推理计算题
例1.(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B.7小时
C.7.5小时D.8小时
【试题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008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1+20%)=5小时;2008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商品数量为10万件×(1+20%)=12万件;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12万件+10小时×8万件)÷(12万件+8万件)=7小时。答案为B。
【解题点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根据这一概念,可以得出其计算公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时间/总数量。总时间指的是所有生产者生产的所有商品总共所耗费的时间,总数量指的是所有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总量。
二、关于商品价值量的推理计算题
例2.(2009年全国卷Ⅱ第24题)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试题解析】(1)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所以价值总量仍为600万元。(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6/(1+20%)=5元。答案为C。
【解题点拨】这类题目要注意看清楚问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还是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直接关系。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数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还有,记住一个口诀:“正比乘,反比除,增用加,降用减”,此口诀可用于社会劳动生产率、通货膨胀率、货币贬值率等计算中。
三、关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的推理计算题
例3.(2007年高考文综四川卷第26题)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1.8万亿元B.2万亿元
C.2.2万亿元D.2.4万亿元
【试题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货币流通次数。第一步,先求出货币流通次数。去年货币流通次数=商品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6/2=8次。第二步,求出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总额=16+16×10%=17.6万亿元,所以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7.6万亿元/8次=2.2万亿元。正确答案为C。
【解题点拨】这类题目要注意掌握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货币流通次数,而且往往需要运用两次,如上题就是先用这个公式算出货币的流通次数,然后再算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四、关于汇率与币值变化的推理计算题
例4.(2010年江苏卷第7题)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07年8月24日,100美元兑换756.91元人民币;2010年5月4日,100美元兑换682.65元。这表明()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的知识。题干中相同数量的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在减少,说明相对人民币而言,美元汇率跌落;相对美元而言,人民币汇率升高。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故选D。
【解题点拨】这类题目要注意分清本币汇率和外汇汇率,要知道汇率与币值、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本币汇率升高,意味着本币升值,外币贬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本币汇率下降,意味着本币贬值,外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外汇汇率升高,意味着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外汇汇率下降,意味着外币贬值,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五、关于互补商品和互为替代商品价格、需求变化的推理计算题
例5.(2010年北京文综第34题)某商品的价格p变化△p会引起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x变化△x,这种变化可表现为两种关系:①△x/△p<0,②△x/△p>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B.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C.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D.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价格波动对需求量的影响。①△x/△p<0,即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②△x/△p>0,即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A中汽油与柴油、C中煤炭与原油、D项中煤炭与天然气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与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为同向变动,即②,故AC错误,D正确。B项汽油提炼于原油,所以汽油价格与原油需求量应为反向变动,即①。故答案为D。
【解题点拨】这类题目关键是要弄清楚互补商品、互为替代商品其中一个价格变化对其自身和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在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不仅会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在可以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六、关于恩格尔系数的推理计算题
例6.(2008年高考政治上海卷第8题)联合国对消费水平的规定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水平;40~49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度富裕。根据下表推断某市的消费水平已经达到()
某年某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览表
A.温饱水平B.小康水平
C.富裕水平D.极度富裕
【试题解析】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某市恩格尔系数=1700÷4000×100%=42.5%。因此,其消费水平已经达到小康水平。故选B。
【解题点拨】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七、关于收入分配的推理计算题
例9.(2010年安徽文综第3题)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26000元
B.36000元19000元
C.49000元21000元
D.44000元11000元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分配方式。李某一家收入中,国企的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为36000+8000=44000元。个人专利收入和房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为5000+6000=11000元。而个体杂货店收入为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故答案为D。
【解题点拨】这类题目关键在于辨别清楚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一般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奖金等;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一定是在个体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凭借土地、劳动、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所获得的分配,一般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
八、关于存贷款利息的推理计算题
例10.(2009年高考上海单科政治第9题)农民工小张返乡创业获得当地银行40万元贷款支持,贷款期限2年,贷款年利率5%。如果按复利计算,贷款期满时小张须支付的贷款利息为()
A.2万元B.4万元
C.4.1万元D.4.2万元
【试题解析】复利的计算是对本金及其产生的利息一并计算,也就是利上有利。一年后应偿还的本息合计是40×(1+5%),2年后应偿还40×(1+5%)×(1+5%)-40=4.1答案为C。
【解题点拨】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息率×期限。此公式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都适合。有时需要注意利率间的换算,方法是: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0。
九、关于上述若干种情形综合的推理计算题
例11.(2010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第12题)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量与汇率计算。实行零关税前,因为汇率为1∶8,关税为5%,所以M商品用N国货币表示价格为(10×8)×(1+5%)=84。实行零关税后,因为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且零关税,所以价格为(10/1.25)×8=64。故答案为C。
【解题点拨】这类试题关键在于将上述有关方法综合运用,往往可以分步推理计算,最后得出结论。
要在高考中将“推理计算型”试题做好,除了运用正确的方法,考生还需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信心。有些考生缺乏信心,见了“推理计算型”试题就害怕,本来简单的能做对的题目到最后也没做或做错了。二是要善于运用理科尤其是数学的思维方式。三是要有耐心。做“推理计算型”选择题是需要花相对较多的时间的,在高考限时的情况下,有些考生比较着急,一时半会做不出来就轻易放弃了,其实可能再用一两分钟就做出来了。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