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的发展
2012-03-24长安大学刘楠惠巧鸽
长安大学 刘楠 惠巧鸽
1 智能物流的出现
现阶段,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早期物联网的概念是指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管理与识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都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物联网这一概念是2005年的“信息社会峰会”上比较正式的提出的,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的报告。该报告指出:“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到来了。现实中存在的物体(从房屋到公路设施、从轮胎到羽纱等)都能通过物联网进行数据识别与交换。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网络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不同的行业从不用的技术角度出发都会有一些特定的应用。目前应用物联网的十大领域分别是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应用这项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就是物流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能物流。通过应用物联网这项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物流运作的成本,提高物流整体的运作效率,并且实现物流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物联网作为一种全局性的应用技术,被公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产业技术革命。物流领域是最早步入物联网理念的领域,根据目前物联网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外物联网的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总结出物联网的发展将推动物流业进入智能化的时代。
“智能物流”简单的说就是指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它是指在物联网的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信息处理技术、信息采集技术、信息流通等技术,完成将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移动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的。为需方提供最佳的服务,为供方提供最大化利润,同时消耗最少的社会和自然资源,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的整体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智能物流是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以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新方向。
物联网其实很早就开始落实在物流业之中了,因为在这之前,很多先进的现代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敏捷化、柔性化、自动化、可视化等先进性的技术特点。物流环节中也采用了诸如全国地理信息系统、RFID、条码技术、无线网络技术、MEMS技术、自动识别技术、自动编码系统、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先进的技术。这种集电、光、机、信息等技术于一体的新兴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主要体现。
2 智能物流的发展
物联网在现代物流中具有关联度大、应用范围广泛、爆发力度强等特点,涉及的硬件、软件与整合型技术范围相当广泛,遍及了城市安全、环境保护、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城市、智能农业、智能医疗等诸多领域,将衍生出大规模大范围的高科技市场。
智能物流的发展必须兼顾传感器、无线网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等环节。这些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智能物流未来的发展状况。
在具体的应用中,物联网可以为物流环节运作过程节省出很多的时间。人们所熟知的条形码被非常广泛的应用在仓储管理、运输管理、流通加工管理、装卸搬运管理、信息处理管理等。人工读取一个条码的时间大概是十秒钟,而用机器读取条码所花费的时间大概是两秒钟。如果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以及电子标签读取的话只需要0.1秒钟。无疑这种技术会极大的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能物流的发展就是指物流的数据中心的发展历史了。主要包括两点一个是如何做大、一个是如何做专。做大就是指横向整合,实现同类资源的集约化,诸如利用信息网络整合分散的车辆和货主并且进行集约化的优化配置,利用国际多式联运运输平台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有效地整合以及管理。做专就是指纵向的整合,按照专业化的类别进行物流各环节流程的信息采集,使流程得以整合优化。两类数据中心都是整合数据的“平台”,但前者所提供的是物流中的标准化服务,如仓储、货代、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服务。后者提供的是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例如像家电的供应链、服装的供应链、食品的供应链等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有很多的数据中心了,有服务于行业或地区的数据中心,有服务于企业内部的数据中心,有服务于全国的数据中心,有服务于国际间的数据中心。最终要把推广应用物流网时代的智能物流落实为促进各类数据中心的建设。
物联网发展正推动着中国物流的发展变革,促进物流业的智能化。随着物联网理念的全新引入,技术的提升以及政策的支持,未来的物联网将给中国物流业带来革命性的巨大变化,智能物流将迎来大发展的全新时代。但在目前来讲,智能物流的发展仍然要克服许多障碍,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标准的协调统一。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涉及各类行业与技术,不同的行业会采用不同的方案技术提供支持,若各行各业各有独立的技术标准,那么所形成的大量的专用网络将无法进行连通,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无法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也就意味着不能降低物流成本。智能物流领域,传感、通信、识别、应用等各个层面都会有大量的新技术出现,需要尽快统一各项技术标准。这是决定一个新生事物能否大规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2)隐私与安全问题。自动识别技术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自动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系统来完成相关处理与控制的一种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以及空间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其特性决定了任何一个标签所示的信息都能被远程控制以及任意扫描。并且,标签会自动不加区别的对阅读器的指令进行回应,将其所储存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这是不容忽视的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人们自身以及其使用的各类物品都有可能随身携带着各类的标识性电子标签,非常容易在未知的情况下被恶意定位与追踪,个人的行踪以及相关隐私受到侵犯。目前,这类问题仍然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对策。若涉及到的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被恶意获取以及操纵,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到道德、法律等问题。
(3)核心技术问题。国内物联网技术亟待发展,例如,国内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仍以低端技术为主,高端技术大部分被国外厂商所垄断,超过80%的高可靠性、高灵敏度的传感器需要在国外进口;又如,作为传感器技术核心的传感器芯片,从技术到制造工艺,相较欧美等发达国家均属于落后水平。目前市场上超高频电子标签芯片很大一部分以国外INTEL、NXP、HITACHI等公司为主。缺乏高端核心的技术无疑对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竞争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4)相关政策法规问题。智能物流的发展不仅需要各类技术,更涉及到整个物流行业、各家企业间的全力协作以及整合。就目前而言,相关的政策以及法规少之又少,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这就需要国家在相关产业政策的立法上走在前面,制定出适合整个物流行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保证智能物流向前稳定的发展。
(5)管理平台的开发。在这个物联网理念的时代,联网对象的数量将数以百倍的超过互联网,联网后的信息传输与信息处理量更是数以百倍的超过互联网。所以相应的管理平台是不可缺少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迫在眉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基础功能子系统,支持企业对物流信息的需求,对网上报关的需求,对在线交易的需求,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对物流信息需求;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应层次上的信息等。因此,建立庞大的综合性的业务管理平台,提供各方面的信息管理,是确保物联网正常运行的基础。
物流业作为已经具备初级应用雏形的行业之一,应该抓住这一划时代的机遇,提高自身行业信息化水平以及物流环节整体运作效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技术不断革新的大环境下,将智能物流做大做强。
[1]王俊峰,孟令启.现代电子标签及其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田景熙.物联网概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3]张成海,张铎.物联网与产品电子代码(EPC)[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