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好脖子全身不疼/偏瘫康复最晚不能超过2周

2012-03-23

养生保健指南 2012年2期
关键词:颈源脖子上肢

护好脖子全身不疼

文/杨静

脖子虽然只有短短一截,却称得上是人体的“第二个大脑”。因为脖子周围的血管能供给脑部血液,保护脊髓,也是大脑中枢神经的延伸。台湾《康健》杂志近期就从多方总结,提醒人们脖子不好,会导致全身多处疼痛。

1.脖子好,经脉才通。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颈部健康影响着经络气血是否通畅。台北市联合医院中医科医师黄诗砚说,人体的督脉、膀胱经、小肠经、胆经以及三焦经等5条重要的经络都从后颈及肩部通过,经络不通畅,其掌管器官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2.头痛与颈部健康关系紧密。

国外统计曾发现,疼痛门诊中约有20%的人属于“颈源性头痛”。这种疼痛的部位常扩及头、肩、颈、上臂、前额、眼窝,也可能伴随恶心、吞咽困难、头晕、怕光等症状。颈源性头痛病人,多半颈椎长期姿势不良或曾遭受外伤,以中年女性居多。台湾长庚医院复健科主任周适伟说,这可能是因为颈椎内的神经与头部、五官的神经十分靠近,彼此相互影响所致。周适伟提醒,肩颈疼痛时,若伴随手臂以及面部五官的疼痛症状,且止痛药吃了无效,就要怀疑是否为颈源性头痛,需要接受颈部X光检查。

3.脖子好可预防老人跌倒。

脖子内有许多神经元,是各种感觉输入脑部的重要桥梁,因此脖子也会影响到身体的平衡感。临床发现,放松脖子,可以改善患者的平衡问题。医生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走路是否平稳发现颈椎功能是否正常。

4.脖子与肩部、腰部不适有关。

台北荣总复健科主任高崇兰指出,姿势不良、颈部外伤或者颈椎退化,也会引发肩膀、上臂与肩胛骨等区域的酸痛。同时斜躺看电视、长时间低头、久坐前倾或压力过大时都可能引起肩部不适。因为颈部向上承接头部,向下连接肩膀、上臂以及整个后背,一旦被拉扯,周边的肌肉都会受到影响。有时,还可能会造成腰痛。

周适伟说,最不增加颈部负担的方式就是抬头收下巴,让头部重心落在身体正中心。

偏瘫康复最晚不能超过2周

文/王志胜

中风偏瘫后要及时做康复运动训练,一般是在病情稳定48-72小时后进行。可是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应该让患者躺着养病,担心早活动会加重病情或引起复发,结果使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身体各种功能退化,这就是“废用”。这不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还使功能的恢复变得非常困难。

很多人认为康复训练就是伸伸胳膊踢踢腿,其中也包括某些医生。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认为患者没有劲儿就一味进行上肢拉力、手握力,下肢踢腿、架着走等训练,结果加强了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肌肉张力,最终导致严重的痉挛甚至挛缩畸形,练成了一侧手向内扣着,上肢挎着,下肢划圈走的结果——典型的偏瘫步态。偏瘫患者一般应“上肢不练屈,下肢不练伸”。上肢伸和屈是一对肌肉在起作用,屈的动作好练,伸的动作难练,光训练屈,不训练伸,就成了上肢向胸部勾紧,挎篮的姿势。划圈走路同样如此,光练踢腿伸腿,却很少训练腿打弯,结果膝盖和踝关节不能屈曲。当人的大脑被这些错误训练的动作支配后,再想改正就很困难了。而事实上,如果从早期就坚持正确的康复治疗,大部分人都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和生活。

多练、勤练是很多医生的嘱咐,家属的鼓励,患者自我的提醒,但也要按部就班。有的家属急于求成,架着患者大步走,而患者自己也“刻苦地训练”,每天坚持走很多路,还要求走得很快。结果有些患者就练成了“踮着脚”上下跳着“走”,长时间过度使用健腿或患腿造成关节损伤等严重问题。这就是人们存在的“过用”误区。

支持专家: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康复医学科主任 王茂斌

猜你喜欢

颈源脖子上肢
以“四天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验案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漏斗现象”如何封堵——既要抓“脖子以上”,也要抓“脖子以下”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还要再让你的脖子“裸奔”吗?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