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启东丰顺船台工程底板及翼墙混凝土防裂措施

2012-03-23张宏利叶永强

海河水利 2012年3期
关键词:船台翼墙骨料

张宏利,叶永强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本工程位于江苏省启东市惠萍镇三条港东侧,启东市船舶制造工业园区内。水工建筑物等级为Ⅱ级,抗震设防裂度为Ⅵ度,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桩基工程、船台底板、船台侧墙、台墩、台首连接墙、突堤承台结构、台口外底板、船台两侧轨道梁、总组平台、管沟以及现浇混凝土面层等结构。工程位置,如图1 所示。

图1 工程位置

1.2 主要结构形式

船台采用气囊下水形式,有效长度为215 m,宽度为36 m,船台闸门内纵坡为1.5∶100。船台底板采用AB 型Φ500 mmPHC 管桩作为承重基础,桩长为45~48 m 不等。船台底板由10 块中板和20 块边板组成,中板最大平面尺寸为23 m×26 m,边板最大平面尺寸为23 m×5 m,厚度均为1.0 m,台口底板平面尺寸为13.01 m×36 m,高程为+0.135~-0.06 m 渐变,底板顶面纵向坡比均为1.5∶100;船台侧墙共20 段,厚度为0.25~0.6 m,侧墙底标高为+1.9~-1.265 m 渐变,坡比为1.5∶100,顶标高为+4.5 m。船台结构形式,如图2 所示。

图2 船台结构形式

2 前期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施工前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加之首次接触船台工程,致使2#船台BB1-1′、BB1-3、BB1-3′及BB1-5翼墙混凝土浇筑完成3~7d 后开始出现自上而下的通长裂缝,详见表1。

裂缝均为竖向,自上而下逐渐变细,在接近船台边板底板的区域消失; 边板底板及侧墙的裂缝均出现在结构中部(裂缝出现位置如图3 所示),据现场实测统计,裂缝距两端的距离为7~10 m;裂缝宽度不大,缝宽均在0.2 mm 以下,通过一段时间连续观测,缝宽并没有明显变化。

图3 裂缝位置

表1 裂缝统计

3 裂缝成因分析

在港口与航道工程中,一般现浇的连续式结构(如胸墙、坞墙、泵房结构等)容易因温度、收缩应力引起开裂的混凝土,通称为港口与航道工程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结构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结构厚、体形大、一次浇筑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本工程船台的边板和中板均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3.1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机理

3.1.1 表面裂缝成因分析

混凝土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体积发生膨胀(或收缩)的现象称为温度变形。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浇筑以后,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混凝土温度升高。由于混凝土导热不良,体积过大,相对散热较小,因此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积聚不散发,外部则散热较快,内部升温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温度梯度大到一定程度,表面拉压力[σ(t)]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3.1.2 通长裂缝成因分析

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结束以及混凝土的不断散热,大体积混凝土由升温阶段过渡到降温阶段,随温度降低,体积收缩。由于混凝土内部热量是通过表面向外散发的,降温阶段混凝土温度场的分布仍是中心温度高、表面温度低的状态,因此混凝土中心部分与表面部分的冷却程度不同,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大的内约束(如图4 所示),同时地基和边界条件也对收缩的混凝土产生较大的外约束。内外约束的共同作用使收缩的混凝土产生拉应力。大体积混凝土随龄期增长强度增大,弹性模量提高,徐变影响较小。因此,降温收缩产生的拉应力较大,除了抵消升温时产生的压应力以外,在混凝土中形成较高的拉应力,从而引起大体积混凝土的通长裂缝。

图4 混凝土内部约束

3.2 船台边板形成裂缝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船台边板底板及翼墙裂缝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笔者认为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2.1 翼墙分段长度较长且厚度较小

混凝土硬化干燥时其本身的收缩率为0.05 %~0.06 % ,其收缩在长、宽、厚3 个方向都会产生,且收缩率与各向长度成正比关系,即在某一方向长度越大,在该方向累计收缩量就越大。翼墙分段长度为21.5m,厚度最小处仅为25cm,其长度相对高度和厚度较大,所以长度方向相对收缩量最大。又因边板底板相对于边板翼墙来说属于厚大构件,且在浇筑侧墙时底板已浇筑完成,当翼墙混凝土开始收缩变形时底板已基本完成收缩变形,底板对翼墙起到了一定约束作用,由此在翼墙长度方向产生了较大的收缩应力。当翼墙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本身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在应力相对较大处产生裂缝。

3.2.2 混凝土温度应力过大

通过与本地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横向比较,同品牌的水泥、同强度的混凝土本工程用量较其他搅拌站多30 kg/m3左右。水泥用量越大,产生的水化热越大,形成的温度应力也越大。通过对试块进行28 d抗压强度检测,其强度超出设计强度一个等级以上。施工中混凝土强度提高太多也会产生裂缝,因为混凝土强度越高,弹性模量越大,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应力越大,因而也更易出现裂缝。

3.2.3 混凝土入模温度高

2011年7月以来启东地区持续高温,边板BB1-1′和BB1-3′底板浇筑时气温已连续保持35 ℃左右。虽避开了中午高温时段,拟定傍晚17 时左右开始浇筑,但混凝土所用骨料、水泥及拌合用水等温度仍较高,混凝土拌合时未采取有效的原材料降温措施,致使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较高,加之水泥水化反应生成的水化热,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使混凝土内外温度加大,形成较大的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本身的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应力相对较大处产生裂缝。因边板底板长宽比约为4∶1,长度方向的温度应力远大于宽度方向,易在结构物长度方向的中部出现裂缝。

3.2.4 底板及翼墙浇筑间隔时间过长

根据统计,底板与翼墙的浇筑间隔时间均在10 d以上,底板对墙体的外约束增大,导致出现较多裂缝。

3.2.5 混凝土骨料级配单一

由于前期采用了单一级配粗骨料,影响了混凝土和易性。为满足混凝土现场施工操作时塌落度的要求,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需增加水泥和水的用量,但易使混凝土出现离析和泌水现象。

4 纠正及预防措施

针对裂缝成因,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整改及预防措施,并付诸于实际施工生产,取得了良好效果。

4.1 缩短浇筑间隔

缩短船台底板与翼墙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合理设置施工缝,使底板与翼墙基本保持同步收缩变形,减小底板对翼墙的约束。

4.2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1)更换水泥品牌,根据试验选择低热水泥。采用混凝土60 d 强度作为强度评定及混凝土设计的依据,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降低温度应力。

(2)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本工程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占比例为混凝土绝对体积的80%~83%,因此在选择骨料时以试验数据为参考,选择线膨胀系数小、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级配良好的骨料。增加1 级骨料仓,选用粒径在5~20 mm 和20~40 mm 的2 级配粗骨料,采用中砂作为细骨料,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泥量(石子在1%以内,砂在3%以内),控制水灰比在0.35 左右。

4.3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1)混凝土浇筑前备足水泥,并待水泥冷却至常温后再进行混凝土拌制与浇筑。

(2)采用冷水拌合。

(3)选择夜间低温时段浇筑大方量混凝土。

4.4 检查混凝土拌合设备,确保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稳定

(1)对拌合设备进行全面检修、保养、重新率定,保证混凝土中各种拌合材料的计量误差满足规范要求。

(2)因外加剂长期静置易产生沉淀现象,罐体内上下层外加剂浓度不均匀,从而影响混凝土操作性能。在外加剂罐体外增加循环设备,使外加剂在罐体内循环,保持浓度一致。

(3)适当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使各种材料充分搅拌混合,达到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状态。

(4)改造现有拌合设备,东西2 个拌合站各增设1 个粗骨料料仓,采用2 级配粗骨料,在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水泥及水的用量。

4.5 严抓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

(1)严格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混凝土振捣,严格控制分层厚度。

(2) 完善养护措施: 因对墙体无法采用饱水养护,决定适当延长拆模时间,拆模后立即在墙体表面均匀涂刷养护剂,并贴塑料薄膜保温,外侧苫盖土工布防护。

对底板混凝土终凝后立即铺塑料薄膜保湿、保水,上部苫盖土工布防护,并洒水降温。根据水分散失情况,及时从底板北段向塑料薄膜下注水,以补充水分。

(3)埋设测温仪器(如图5 所示),对混凝土内外温度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温控措施,以调整混凝土内外温差使之小于20 ℃。当室外温度较高时,勤洒水降温;当室外温度降低时,减少洒水次数,加强苫盖措施对混凝土进行保温。

图5 测温仪平面布置

5 裂缝处理措施

5.1 处理方案

(1)船台主体是强度等级为C30 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厚度为1 000 mm。由于混凝土干缩及温度应力差等原因,混凝土表面出现宽度为0.2 mm左右的裂缝。为满足结构耐久性及防水要求,决定对裂缝进行封闭注浆处理,具体处理方法为:采用低压渗透灌注工艺,对裂缝内部压力灌注结构胶,使裂缝两侧混凝土粘结成为整体从而使裂缝封闭,满足耐久性要求并有效恢复结构强度,满足使用及防水要求。

(2)本工程中使用北京凯威丁混凝土裂缝处理中心生产的MS-401 建筑灌封胶,该灌封胶为低浓度改性环氧树脂,可灌注性能达到0.05 mm 以上发丝裂缝,胶体的拉伸、抗压、与混凝土的粘接、抗剪等力学性能指标均远远高于原混凝土设计强度,且安全环保,适合船台边板混凝土结构。

5.2 施工工艺及要点

5.2.1 工艺流程

布孔→排孔→裂缝清理→粘贴注浆咀和封闭裂缝→试漏→配制注浆液→压力注浆→清理表面,如图6 所示。

图6 施工流程

5.2.2 设计布孔

按包围布孔的原则,缝周边打斜交孔,其他部位打直交孔。孔距为80 cm。顶面侧面多一些,下底部孔数相对少布。

5.2.3 排孔

选用合适注胶底座,排孔直径为3~5 mm,均穿过缝面。孔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2.4 风吹清孔

用高压气泵把裂缝及孔内灰尘吹出。当裂缝被泥土粉尘堵塞时,用钢丝刷清理。沿裂缝两边约5 cm的混凝土表面用湿布擦去尘土,精细操作,避免裂缝中进水。

5.2.5 粘贴注浆咀和封闭裂缝

采用封缝胶将KVT 底座骑缝粘贴在裂缝上,确保底座注浆咀对准裂缝,底座要粘贴牢靠,不漏胶。底座的间距根据规范取15 cm。

5.2.6 试漏

试漏要逐条裂缝进行。每条通长的裂缝,先将注浆咀用堵头堵上,留1 个咀用KVT 可调压注胶器压气,在封闭的裂缝上涂肥皂水进行试漏。

5.2.7 配制注浆液

注浆操作在粘咀的第2 天进行,气温在20 ℃以上时,半天时间就可注浆。注浆前先配注浆液,在塑料杯中分别倒入注缝胶甲液和乙液,按重量比(甲液∶乙液=4∶1)混合均匀备用。

5.2.8 灌浆

先灌斜交孔骑缝孔,后灌直交穿缝孔。先下部,后上部,以便浆液充分填充所有空隙; 灌浆压力逐步增大,终止压力约0.2 MPa;灌浆工程中若发现其他孔有出浆现象,则立即关闭被串孔,被串孔不再注浆;当孔位吃浆量变为零时,保持0.2 MPa 左右压力继续进浆稳压2 min;灌浆结束后,立即塞上堵塞,防止回浆。

5.2.9 检查

注缝胶的强度发展与环境温度有很大关系,一般在20~25 ℃时1 d 后开始固化。

6 结语

目前江苏启东丰顺船台工程已施工完成,并顺利交付建设单位使用,工程质量受到好评。总结前期不足,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扭转了被动局面,避免了有害裂缝的继续产生,掌握了船台边板底板及翼墙的施工特点,为后续类似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船台翼墙骨料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AIS船台信号实测分析与应对策略
砖混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指标系统化研究
浅析采用气囊上排、下水工艺的纵向斜船台设计要点
水闸翼墙地基处理设计研究
别具一格的水上戏场——船台
基于ANSYS空箱扶壁式高大翼墙动力分析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其控制技术探讨
高烈度地区设置少量钢筋混凝土翼墙对框架结构性能的影响
骨料自动温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