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活在经典里
2012-03-22朱山坡
不想写出经典的作家不是一个好作家,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那些伟大的作家几乎都是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写出了经典作品。年轻,意味着野心勃勃,意味着反叛、莽撞、力量和无所畏惧。年轻作家的骨子里有创造经典的冲动和蛮横,尽管他们不说出口。作家说到底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个梦想,经典是梦想中最激动人心的冲锋号。作家是活在经典里的,甚至一辈子都为经典而活着。大多数作家都是读了别人的经典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并梦想着自己也写出世代相传的经典。经典给了他们创造经典的力量,尽管经典并非人人可及。
我们这一代作家似乎不愿意谈论经典,好像经典离我们很远,很陌生了,甚至经典与我们无关了,经典意识逐渐淡薄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作家的一个危险信号。当下,我们读到了太多的肤浅、庸俗和浮躁,我们都以被改编影视为荣,都以版税、发行量作为衡量作品的尺度,作家活在市场和金钱里,一味迎合着潮流,在媚俗的高速公路上撒腿狂奔。因此,我们在杂志上、书架上、网络上读到太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小说,这些没有特点没有重量没有写作难度的作品被粗劣地复制着。一些才华出众的作家为了经济利益在生产流水线上不断重复自己,像影视明星一样在过气之前拼命捞一把。文学被抛弃,不必埋怨时代和读者,根本的原因是作家本身。不幸的是,我们处于一个缺乏批判的时代,我们需要警醒的时候没有谁愿意站出来给我们当头棒喝。我们是被评论家轻饶和宠坏了的一代。当然,这不能责怪评论家,是我们不愿意倾听批评的声音,我们被这个奇怪的时代搞糊涂了、弄迷失了。因此,我们经常感觉到时间和激情都在迅速流失,像血液离开了身体,感觉到很虚无,很惶惑。实际上,我们丢失了作为作家的骨子里的一些东西。诸如理想。经典就是一种理想。我们能不能安静而庄严地谈论经典?我们能不能大声而无所顾忌地说出“我要写出属于我的经典”?我们害羞什么呢?是的,是重新唤醒经典意识的时候了。
经典是后人授予前人的名誉,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后留下来的东西,但经典肯定由每一个时代的人创造的,甚至是由当代人创造。托尔斯泰、马尔克斯、福克纳、博尔赫斯……他们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经典作家了,他们从来就是为经典而写作的人。一个作家最致命的不是缺乏才华,而是缺少野心和意识。陈忠实毕生的努力就是希望死后有一部作品能够问心无愧地放进自己的棺材里作为长眠的枕头。他做到了,《白鹿原》使他永远活在经典里。我们70后这一代作家似乎生来而底气不足,“夹缝感”特强,特内敛,也容易泄气,羞于谈野心,高山仰止,望而却步,甚至我们溃不成军。拿70后的作家跟60后作家相比的话,我们这一代作家还缺少大气派的作品。也许我们没有他们用功、用心,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缺少他们的先锋意识和经典意识,他们比我们更有理想和激情。当然,我们这一代作家中,肯定有为经典而写作的人,他们不随波逐流,不争名夺利,默默无言,淡薄明志,目光远大,现在,他们或许还不为人所关注,但他们的清醒、孤傲和坚韧使人充满敬意和期待,他们离经典的距离肯定要比那些名声很大作品平庸的作家近得多。
那些为经典而写作的人永远活在经典里。我一直小心翼翼地努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 朱山坡,作家,代表作有《陪夜的女人》《鳥失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