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球仪”活动栏目教学设计
2012-03-22黑龙江省大庆市靓湖学校163311雍文涛
黑龙江省大庆市靓湖学校(163311) 雍文涛
“认识地球仪”活动栏目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大庆市靓湖学校(163311) 雍文涛
一、“活动”选取
本节活动设计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中制作地球仪活动栏目,通过本节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和经纬线与经纬度的空间分布。
二、“活动”理念
1.课标要求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本节活动设计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能通过观察地球仪比较归纳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空间分布特点。
2.教材分析
“制作地球仪活动建议”的专栏,是这次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和“亮点”之一。新课标中的活动建议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是相一致的,是课程理念在内容标准中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标准中列出活动建议,突出了“活动”的地位,体现新课程标准既提出重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要求;又为达成这个要求提供了活动条件。
3.学情分析
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空间分布一直以来是教师教学最头疼的难点之一,刚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一年级的学生缺乏空间立体思维,学习这部分内容总是貌似明白实则糊涂,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使得我们的地理教学难以为继。因此通过本节活动设计让学生顺利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4.课改理念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究,这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5.活动意义分析
从教材活动意图来说,是改变传统的讲解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充分的活动体验,并重点放在学生地理空间思维品质的训练和提升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活动,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组合教学内容的顺序,把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比较探究,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活动栏目的设计突出探究性、趣味性,通过观察、游戏、小制作等活动,落实三维目标。
三、“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地球仪经纬线与经纬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掌握纬度与经度、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掌握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方法,培养地理空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来制作地球仪模型,在简易地球仪上描绘出重要的经纬线与经纬度,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锻炼观察、发现事物的能力,增强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发团结协作意识。
四、“活动”方法
1. 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学习,四人合作组成学习小组,组员有明确的分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强化学生在信息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现代媒体教学法: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发挥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动手操作法: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寓教于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法
观察讨论法:学会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
比较法:运用制作地球仪小模型活动,通过比较与对比,掌握经纬线与经纬度的分布。
合作探究法:学会合作学习,增强互动能力。
五、“活动”准备
带花纹的小型西瓜(或者圆形的苹果、桔子等),彩笔、小刀、涂改液、地球仪等。
六、“活动”流程
七、“活动”反思
在制作地球仪小模型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动与好奇心发动学生,通过对活动的精心设计,由学生自己动手,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在活动中将知识落实在具体的物体(西瓜)上,使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从而很好的解决本节课的难点,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们的想法与创意往往更有新意和创意。所以学生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想法很多,有的学生提议回家吃西瓜就按不同的经纬线来切,还有的学生提议吃完西瓜瓤后把西瓜皮粘起来,做一个大的地球仪。这些想法都说明了学生把地理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