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活动与气候”的两次教学设计

2012-03-22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62黄婉庆

地理教学 2012年21期
关键词:城市热岛气候课程标准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62) 黄婉庆

“人类活动与气候”的两次教学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62) 黄婉庆

“人类活动与气候”是上海版高中第一册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的最后专题,本篇前面四个专题都是阐述相关的大气原理及现象,围绕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主线,到了该专题则笔锋一转改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人地的相互关系,其编写目的是为了达到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的要求。而在上海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则将该篇内容的学习水平定为较高层次的C级,要求学生熟悉主要地理事实,领会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能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具体到“人类活动与气候”专题,则要求学生要会搜集相关资料,讨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属于实践与应用的层次。可见,课标对它的要求之高,注重分析与应用。

本专题安排了四个20世纪以来日趋明显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酸雨”“臭氧洞”和“城市热岛和雨岛”),鉴于内容的普遍性及知识的浅显性,任何学生都能据此说出点自己的见解,然而仁者见仁,一孔之见难免有失偏颇,因而重点不在于这四个知识点的讲解,而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学习这一类内容的方法,懂得如何阐述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内容琐屑,识记的知识偏多,理解层次的颇少,而四个知识点之间又有不少交集,因此我确定其教学思路是“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同时学会触类旁通,掌握分析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一、第一次教学设计

熟悉教材后,我发现四种环境问题具有内在的联系,除了都侧重其人为原因外, 其中的“全球变暖”和“城市热岛”还都与气温有关,因此我特意对教材顺序进行调整,在第一课时里安排了 “全球变暖”和“城市热岛和雨岛”,通过“气温“这一主线,将两者串联在一起。另外两个安排在第二课时里。教学设计如下。

认知心理学认为注意、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现象是交织在一起的 ,对于一组现象的了解有助于说明另一组现象。因此,该教学设计一开始就用已存在的事实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北极熊的例子很好地刺激了学生的思维,产生知觉,接着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记忆引起该现象的原因,然后用演绎法一步步地推导出影响,并通过模仿会议的形式来探讨解决措施。比较巧妙地将注意、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结合在一起,无形中训练学生采用人类认知过程的统一加工模式,全方位了解了“全球变暖”这一现象后,再将相同的方法运用于其他三组现象,找出分析环境问题的共同点,依赖同组问题的相互关系,举一反三。由于教学过程符合人类的认知过程,且恰当地采用了自主探究和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但部分案例不够理想,整节课的感情色彩几乎都是灰色的,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如引用北极熊捕杀同类的例子似乎有点血腥,应该换取更合适的事例。且在知识迁移环节中,由于时间较紧促,所以开展得并不充分,只有部分学生能跟上教学进度,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全球变暖”的氛围中,详略对比太明显。考虑到这些不足,我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二、第二次教学设计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切的行为都可分析还原为由刺激引起的反应。为了让学生熟悉分析环境问题这一行为,将授课过程分为三个刺激,分别是“把脉”、“诊断”和“开方”,最后概括出分析这一类问题的想法,用另外三组现象来使用这一想法,使之成为一种方法。(一个想法使用一次是一个技巧,经过多次的使用就可以成为一种方法。——美国数学家乔治•波利亚 )

此次尝试,由于减少课堂内容,将另外三种环境问题都放在课后,给学生预留的时间比较充裕,能更好地打开学生思维,选取的视频也比较新颖和全面,很好地带动了气氛。而且创设了 “来帮地球看下病”的情境,在比较有趣地氛围中学习略带沉重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

三、两种教学设计的区别

两者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向学生进行正确人地观的教育,应当选取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典型实例,使学生对人地关系等问题形成正确认识。”只是前者通过模拟“气候会议现场”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和研究活动,同时补充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以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后者是在故事的背景下,给学生更多机会体验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就同一事件说出自己的见解、想法等,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两次实践,我深刻理解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内涵,确实,只有寓乐于学,在学中得到乐趣才是真正的学习,而最好的学习方法不仅是最合适的,也是最快乐的。

猜你喜欢

城市热岛气候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热岛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基于Modis数据的山东省夏季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分析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死海不“死”等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