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你为什么不生气?
2012-03-21刘强
刘强
记得20世纪80年代,龙应台写过一篇杂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时风靡华语文坛。
当时龙应台尚未到过内地,她所说的“中国人”,当然是相对于“外国人”而言的一个概念,实际上是指台湾人。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发现,龙应台文中所批评的“中国人”的诸种怪现状早已大有改观。他们不仅会生气了,而且一生气就气冲斗牛,势不可遏。
我这里所说的生气,当然不是出于私愤的生气,而是为公益、公德、公正仗义执言,甚至拳脚伺候。昨天就有一个新闻说,一对夫妻看到有人在街上随地吐痰,于是走上去厉声制止,话不投机,竟然大打出手。
这样的生气法,还真有几分可爱。
有趣的是,随着民众生气概率的提高,官员的生气指数却在大幅下滑。其中一个堪称典型的例子,就是马英九。
我想,我属于那种很容易轻信的人,而且常常以貌取人。我对政治人物没有太多奢望,但有一个不算苛刻的条件,就是希望你长得总要稍稍对得起人民。一个一天到晚都要抛头露面的人,如果不照顾到大家的“收视率”和“回头率”,不仅是不负责任的问题,简直近乎残忍。心理学的一个常识是,即便俊男美女看多了也会让人“审美疲劳”,更何况那些歪瓜裂枣、獐头鼠目之辈?
所以,马英九一登台亮相,我便觉得此人面善,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有眼缘”。他的背景材料和成长经历也堪称赏心悦目:台湾大学法律系出身,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美国波士顿第一银行法律顾问,返台后任“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兼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副教授,后历任蒋经国英语翻译、台北市市长、国民党副主席,2005年7月,以72.36%的得票率当选为国民党主席,2008年3月22日,台湾地区就选举领导人举行了投票,马英九、萧万长获胜(以上资料摘自新华网)。是年5月20日,马英九发表就职演说,正式就任。
就在就职前两天,即5月18日晚,台湾百余位演艺界人士汇集台北,为汶川大地震举办了一场“把爱传出去”赈灾义演。马英九亲自到场担任募款志工,与包括台湾演艺明星在内的各界人士,一同在晚会现场接听捐款电话。他透过电视屏幕呼吁台湾民众,用捐款行动表达对四川受灾人民的支持和关心,并说:“话不用多说,赶快行动。”
无论如何,这样的场景都不免让人感动。俗话说:相由心生。我想,长得慈眉善目的马英九应该是个有才华而又不乏善良的人。
这次来台,当然也会关心大家对马英九的印象,没想到,问了几个人,却不如预期的那么“形势喜人”。当初的拥护者已经有所保留,审慎的中立者则不置可否,态度激进的反对者甚至破口大骂,说马英九不过就是“一只干净的猪”。言下之意,此人优柔寡断,有德而无能!
果真如此吗?
尽管我不太关注政治,但也多少知道,马英九自执政以来,除了备受瞩目,也备受质疑。尤其是2009年“八八水灾”,台湾当局因救灾不力,引起民众一片嘘声。马英九和政府要员们为此向民众鞠躬如仪,频频道歉。“行政院长”刘兆玄甚至在救灾工作告一段落后,即带领“内阁”向马英九提出辞呈。
很显然,这是政治的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老话叫:“墙倒众人推。”
我犯不着为马英九辩护,但我总觉得,事情还可以换一个角度看。
记得在来台的第三天,我到东华大学图书馆随意浏览,偶然在书架上看到一本书——《青春铁马向前行──马英九的台湾单车日记》(二鱼文化2007年6月18日出版)。此书出版于马英九任台北市长时,透过此书我才知道,马英九不仅是个政治人物,还是个体育爱好者,喜欢长跑、爬山、骑单车。这本书就是马英九和一帮单车族骑车作环岛游的经历。
我很奇怪,一个政治人物何以如此“贪玩”?不去“日理万机”,却去做“铁马驴友”,这样“不务正业”,到底还要不要“政治前途”?我更纳闷的是,怎么小小一个台湾,会有那么多让人惊诧的稀罕事儿?
好在我这人除了轻信,尚有一点理性。于是调动起那点残存的理性,对自己说:“小心,别被这老帅哥忽悠了,谁能保证这样的举动不是情感投资,政治作秀?”
但我还是被书中所配的大量图片所吸引。就算是政治秀吧,人家能骑十天单车,深入民间,而且没有警车开道、扈从如云,谈何容易!尤其让我大跌眼镜的是这么一幅照片,画面左边,一个南部的村民用屁股侧对马英九,右臂十分怪异地向下翻转,赫然翘出一根中指!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很黄很暴力”的手势,一般人肯定会忍无可忍。可是再看马英九,一边骑单车,一边还向那位村民招手致意,满脸笑容!
我当时就想套用龙应台的句式问一句:马英九,你为什么不生气?!
记得有个故事说,某民主国家的政要接见民众时,有人冲他大骂,政要毫不示弱,马上回敬了一句更难听的,然后大家相安无事。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潜台词,即政治家也是普通人,也有人格,也会生气和骂人,如果你先骂他的话。当然更深刻的寓意在于,民主国家的民众拥有“骂的自由”,可以指着政要的鼻子骂而不必有人身安全方面的担心。
相比之下,我以为马英九做得更漂亮。他展现的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政治文明交互熏陶出来的教养和雅量。
试问,如果马英九下车和那位村民理论一番,我们会作何感想?
你可以说,那是在马英九当选之前,这么做属于韬光养晦,博取政治资本。那么,之后权力在握的马英九,会不会动辄“龙颜大怒”?
我很想知道答案。好在很快就有了答案。
就在前几天(4月3日),我偶然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当时马英九应某环保组织之邀到彰化出席“反国光石化餐会”,打算倾听当地民众反对国光石化投资建厂的呼声。但是,在马英九准备讲话的时候,现场主持人竟然拿着话筒不停叫嚣,向马发难。马英九耐心听他说完,刚说了两句,又上来一位女士。这位女士从马手里夺过话筒,又把自己手里的话筒交给马,马英九大概以为她是好意,点头示意后正准备说话,却发现话筒被消音!接着镜头又对准观众,只见几个男女民进党员在振臂高呼,以示抗议,据说还大爆粗口,场面非常混乱和尴尬。与此同时,正准备下届竞选的民进党候选人苏贞昌和蔡英文,却借此机会大作亲民秀。最后,马英九表示,他来倾听民意的目的没有达到,他就不会走。说完,再度向现场民众微笑鞠躬,然后转身下场。
我承认,我没见过什么世面,因为当时我几乎看呆了!
——只听说过有夸张的,可没见过这么夸张的。这哪里是领导人在讲话,简直是菜市场在吵架!事情明摆着,此次活动已与环保的议题相去甚远,实质上不过是被民进党操纵利用的一场政治鸿门宴罢了。
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台湾民主的乱象”?
但是,透过这个画面,我却对马英九肃然增敬。
我不想再问:马英九,你为什么不生气?我只想说:马英九,谢谢你不生气!因为你不生气,你反而更耐看了。因为你把生气的机会给了民众,你反而更容易立于不败之地。在我看来,一个任由民众质疑和谩骂而能平情以待的领导者,不仅可敬,而且可爱。换句话说,威风扫地有什么可怕?怕的是斯文扫地,信誉扫地!
马英九的这种从容宽宥的胸襟和气度,实际上其来有自。我以为,他的精神导师不是别人,而应该是一生颇具争议,而在晚年突然灵光乍现,毅然决然宣布“解严”的蒋经国先生。
谓予不信?有例为证。2002年,马英九在纪念蒋经国逝世十五周年的回忆文章中曾这样记叙:1987年的12月25日,蒋经国先生坐着轮椅出席在台北中山堂举行的“行宪纪念日”大会,当时民进党籍“国大”代表在台下高举白布条抗议、鼓噪,经国先生不以为意,先向代表们简短致意,然后由何宜武“秘书长”在喧哗声中读蒋经国的讲词,重申民主改革的决心。“经国先生离开会场前,特别转头深深看了看鼓噪的人群一眼。当时经国先生的表情和现场情境,让英九留下永难忘怀的印象。”今昔稍作对比,便可发现其间有着惊人的相似。因为有此“永难忘怀的印象”,故而马英九始有面对质疑和谩骂而神色不变的“抗击打能力”。
事实证明,蒋经国二十五年前遭遇的那次“鼓噪”场面对于半生铁腕的他,不可能没有心灵冲击,他深深看去的那一眼有着怎样复杂的内心波动,我们已不可晓。我们知道的是,半个月后,即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溘然离世。不过,蒋经国临终前几个月的力挽狂澜,使他死后哀荣备至。据台湾《天下》杂志的民调显示,蒋经国在去世十几年后,依然被民众视为“最美的政治人物”之一。我所见到的台湾人,无论蓝绿,提起“小蒋”,无不深深怀念,感戴不已。
蒋经国有句名言:“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当蒋经国将权力下放给人民,因而遭到国民党大佬的质疑时,他平静地说了一句:“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那一次,蒋经国没有生气,其实等于是把生气的权利还给了人民。
这一次,马英九没有生气,等于他同样认同人民拥有生气的权利这一理念。
蒋经国晚年还反复念叨着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人们赞扬我?”这句大有哲学意味的话,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领导者,当人们还敢于当面质疑你、谴责你、责骂你的时候,恰恰说明在更大的事情(比如要不要给人民骂的权利)上,你还没有做错。
坦白说,美国的历任总统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布什。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总统,却说过一段堪称经典的话。那是他在总统就职演说上的华丽“桥段”。他说: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这次“笼中讲话”对于后来喜欢到处惹事的布什来说,也许有哗众取宠的成分,但是却具有颠扑不破的真理价值和象征意义。
这让我想起我们的圣人孔子。几乎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曾把不加限制的权力比作猛虎,发出过“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下》)的喟叹。后來,鲁国的权臣季氏也犯了布什的毛病,将要攻打颛臾之地。当时孔子的两个高才生冉有和子路都在做季氏的家臣,却没有加以制止。于是孔子就十分生气地质问:“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龟玉在匣子里被毁坏,是谁的过错呢?)(《论语·季氏》)孔子言下之意,季氏的权力现在犹如老虎、犀牛一般挣脱了牢笼,将要“率兽食人”了,难道作为家臣的冉有和子路,你们就没有放虎出笼的渎职责任?你看,这里的“虎兕出于柙”,和布什的比喻何其相似!孔子的确高瞻远瞩,但我有时也为冉有和子路抱屈:如果当权者从来就不给你看守笼子的权力,自己又缺乏老实待在笼子里的自律,那民众又能奈他何?!
说到底,要上上下下都能知道有一只无形的“虎笼子”才好。
回到马英九的话题。我以为,马英九是知道那只笼子并且敬畏那只笼子的。他知道自己是“站在笼子里讲话”,所以,民众生气,他不生气。不仅不生气,还面带微笑,鞠躬如仪。
还能让他怎样呢?
但是,如果说民主是一种大家一起玩的游戏,是否民众也应遵守游戏规则?比如说,给了你生气和骂人的权利之后,你反而应该学会理性而文明地去使用它,至少不至于滥用这宝贵的权利。话说得再明白点,既然马英九是民选的领导人,那就应当尊重当选者应有的尊严,不尊重这种尊严,其实也就是不尊重自己。又想起那个“干净的猪”的比喻了。在我看来,“干净的猪”总比“咆哮的虎”、“嗜血的狼”和“狡猾的狐”要好得多吧?
既然得益于猪的恩惠甚多,又何必心里怕虎,嘴里骂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