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

2012-03-21赵贤明

中外书摘 2012年2期
关键词:志工慈济赈灾

赵贤明

慈济功德会在1966年成立,当初只是一个由30人起头,每人每天省下5角买菜钱来行善的小团体……而今,分布在全球的慈济人,每个都有以身为慈济一分子为荣,奉行闻声救苦的佛陀精神,将佛教慈善悲喜舍的大爱广布人间。

慈济的环保志业到2010年已满20年,当初证严法师一句“用鼓掌的双手做环保”,有心人纷纷响应,至今台湾大街小巷已有5400多个环保站,7.2万多名志工投入,创造的再生价值,成为蓬勃净化人间的绿色生命力。

2007年北区慈济志工配合“慈济人援会”研发宝特瓶再生纤维技术项目,发起收集宝特瓶,于5月底前集满150万支,用于产制毛毯,提供赈灾使用,让资源再生,物命延续。

神奇的赈灾毛毯

慈济从各地回收的宝特瓶,由环保志工辛勤分类,结合国际慈济人道援助会志工的纺织专业,再生制成一条条的环保毛毯,用在国际赈灾上;从2006年至今,发放出去的环保毛毯已有30万件以上。

早期慈济环保站回收的宝特瓶,均直接卖给回收业者,用来制作填充物、假发、拉炼锯齿、无纺布等用品。直到2006年,国际慈济人道援助会——简称人援会——的一群实业家志工,利用本身纺织业的专长,以PET宝特瓶再制成化纤原料的技术,研发生产数以万计的环保毛毯,投入慈济国际赈灾,让宝特瓶有了更高的回收价值。

宝特瓶回收再制的技术并不困难,业界行之有年,但为何很少做成衣服?因为源头的宝特瓶原料若不干净,抽纱时会断丝,只能拿来做玩具的填充物。

根据慈济基金会统计,环保志工每年回收各式宝特瓶,数量多在5000吨以上,其中只有约2000吨能作为纺织原料,大都是矿泉水瓶或饮料用瓶。

这2000吨的原料,都要经过很仔细的分类,回收时不仅要将非PET材质的瓶盖、瓶环去掉,还要排除装过食用油、酱油的瓶子,确保回收质量。慈济环保站的志工,每天就从回收资源中,挑出宝特瓶,依不同瓶色,细心分类,扭开瓶盖、取下瓶环、压扁瓶身。

经过环保志工严格把关回收过程,再加上国际慈济人道援助会志工提供专业技术,将宝特瓶洗净切片、熔融制成酯粒、抽纱织布,才制造出高质量的纺织品,百分之百的环保再生纤维,舒适排汗,高韧力。

从2006年至今,国际慈济人道援助会已制作超过30万条环保毛毯,提供国际赈灾及慈善救助使用,例如中国包括台湾,美国、菲律宾、澳洲、日本等国家与地区的冬令发放及社会救助。

为了积极推广宝特瓶回收再利用观念,同时也为了护持慈济的慈善及人文志业,慈济国际人道援助会的实业家志工,经证严法师同意,于2008年底共同集资正式成立以发展宝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环保科技公司——大爱感恩科技公司。

这间公司规模不大,也没有自己的工厂,却是世上罕见的“营利之非营利企业”,所有盈余都回馈给慈济。在大爱感恩公司的员工,都穿着用宝特瓶再制抽丝做成的环保大爱衫。

一位資深环保志工说,环保回收让许多自嘲是等吃、等睡、等死“三等公民”的长者,重新发现生命价值,成为发挥良能的“上等公民”。志工手眼并用,剪除瓶环、脚踩宝特瓶的每一个动作,都在为大地的生机加分。

目前大爱感恩公司也仿效有机农产品,为环保毛毯、衣服等制作“生产履历”,让消费者可以看见环保志工一步一脚印的草根足迹;而慈济的“爱心品牌”则随着全球慈济人的脚步,传播出去。

慈济月刊报道,这些用宝特瓶做成的环保衣物,已获国际肯定。世足赛9支球队,都使用来自中国台湾的环保球衣。生产环保球衣的重要推手——世堡纺织公司,董事长罗忠佑非常感谢全球慈济志工对宝特瓶回收分类整理清洗的努力。

罗忠佑投入宝特瓶回收、布料开发,长达十多年。

1993年成衣产业外移潮,他不忍遗弃一同打拼多年的员工,决定根留中国台湾。他每天往返桃园工厂与台北公司,看到高速公路旁的垃圾山,脑筋动到这些垃圾上,进一步发现有大约两成的量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塑料瓶罐,正可以作衣服原料。

拥有纺织专业的罗忠佑,曾在1997年投入宝特瓶织品研发,但因宝特瓶回收过程没有彻底分类、清洗,研发工作一度中断。2000年,他到美国参加纺织展,结识身为慈济志工的同业黄华德;在黄华德介绍下,于2004年加入慈济人援会,重启再生织品开发工作。

2006年1月13日,他向证严法师报告用回收宝特瓶做衣服的理念,获得支持。如今大爱感恩科技制作的环保衣物,从宝特瓶的回收、分类到清洗制成,点点滴滴都是慈济环保志工爱的结晶。以慈济在2011年初,在中国台湾就5400多个环保站,7.2万多名志工投入的实力,回收分类做得很彻底,正好解决当年遇到的瓶颈。

慈济内湖联络处是制作毛毯的集中站,志工各司其职——拉布、裁剪、拷克、整烫,印上慈济标志,再用心折叠,小心装箱,等着装上货运,将这些集结无数爱心织成的环保毛毯,送到世界各地需要的角落。

环保毛毯自2006年初开发,年底进入量产。除提供中国台湾冬令发放,亦先后送达巴基斯坦、美国、菲律宾、斯里兰卡等国赈灾,给予受灾民众温暖。

宝特瓶变身环保毛毯,用于赈灾,真正是“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一条长约230公分、宽180公分、1公斤重的毛毯,约要用到78支宝特瓶制成。

除了毛毯和卫生衣,人援会衣物组也开发以宝特瓶再生制成的蓝天白云志工服、医院床单、医师袍与护士服等。

香积饭随冲随吃

慈济研发的香积饭,也是为了赈灾与急难救助使用。

2009年11月参访花莲慈济基金会的法国媒体一行人,其中也是美食家的Guidiplo综合导览杂志总编辑Marie Hourtoule女士,亲自冲泡香积饭,吃过之后对这种“热水一冲,生米变熟饭”的香积饭,大为惊讶,赞不绝口。

2009年的莫拉克台风,慈济的香积饭大大派上用场。8月8日,莫拉克台风造成中国台湾中南部严重灾情。无数家园、土地与生命遭土石流掩埋。

电断、水断、路断,为了因应灾民热食所需,花莲静思精舍下午开始紧急赶制香积饭,连夜送往中南部受灾地区。到8月20日,一共送出34吨干燥香积饭,以及5.7万多盒冲泡式的“福慧汤品”,及时解决了受灾民众的三餐问题。

香积饭的研发,是慈济有一次冬令发放,一位阿嬷领回白米后,却无力烧柴煮饭。证严法师心想,若白米可变成冲泡式的干燥饭,阿嬷很方便地就能有一碗饭或粥可以吃。

弟子开始着手研发,还到日本技术观摩,可是试做初期,常常把饭煮焦,后来买了干燥机,但做出来的米粒却不能覆水。求教厂商,连厂商也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德晗师父自己想办法。煮饭,最重要的是水,制粉间的一个小小的水槽,成了德晗师父第一个阶段的“研发室”。后来,制粉间要开工,“研发室”不得不移到了桂花树下,盖个铁皮煮饭;换到第三个地方,找到两个楼梯板,前面隔着一块木板,饭锅架着煮,继续研究……终于,香积饭上市了。

冷热水皆可冲泡即食的香积饭,简单方便,成为赈灾强力后援。以前1800人的活动用餐,要动用60位香积志工做饭,改用香积饭,只需6个人手。用香积饭制作一千多个寿司,几个小时就能搞定。

莫拉克台风8月8日水灾那天,静思精舍全体动员,200人一起工作,及时将34吨的香积饭包装上车送往灾区,发挥了急难救助的功效。救灾志工将香积饭用环保碗冲泡,盖上盖子后出门,送至灾民手中正好冲泡完成,还热乎乎的。■

猜你喜欢

志工慈济赈灾
在慈济的世界获得新生
这里让废旧物品新生!
清末民初直隶商会的乡村赈灾活动述略(1903-1928年)
硅宝科技:举行雅安地震赈灾募捐仪式
银行赈灾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