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论佳木斯城市防洪

2012-03-20徐立斌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佳木斯市佳木斯松花江

徐立斌

(佳木斯市河道管理处,黑龙江佳木斯154000)

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依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连,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市政府驻前进区。市区辖郊区永红、前进、向阳、东风(2003年底郊区与永红区合并)4个区,分管汤原、桦川、桦南、抚远4县和富锦、同江2个县级市。

2010年末,全市总面积32 704 km2,市区面积1 874 km2,建成区面积56 km2。全市总人口2 522 63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1.56万人;市区人口81.4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37万人。

1 地理位置与社会经济简况

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的重要交通枢纽。水运溯松花江上行直达哈尔滨,下行畅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从松花江和黑龙江经俄罗斯边境城市马卡和庙街等港口进入日本海(已开通江海联运,成为国际航道)。佳木斯至哈巴罗夫斯克的空中航线已经运行。境内公路纵横交错,联接哈三(三亚)、哈萝(北)和鹤(岗)大(连)3条国道,与内地往来十分便利。绥佳、牡佳、福前、佳鹤、南乌、佳富等9条铁路干线,贯通东西南北。近年,佳木斯、富锦、同江、桦川和抚远港口先后对外开放,形成以佳木斯港为龙头的港口群体,对外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更为便利。

主要工业有:机械制造、木材加工、电力、建材、化工、电子、轻纺、造纸、塑料、绿色食品、制药、酿酒等,主要产品有纸张、防爆电机、联合收割机、矿山机械等。出口产品有电机、联合收割机、耙片、维生素C、纸袋纸、塑料编织袋、棉纱、棉布、亚麻纱、亚麻布等。

2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主要分析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历史洪涝灾害:

2.1 成因及特点

佳木斯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主要特点是:春季风大少雨,气温回升快;夏季温热多雨而短暂;秋季气候凉爽,降温快;冬季严寒漫长。年平均降水量540 mm。全年降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总降水的70%左右。暴雨多发生在7、8月份,出现次数占全年大暴雨总数的90%以上,7月中旬—8月上旬为大暴雨集中期,实测1968年 7月25日24 h降雨120.8 mm。

表1 佳木斯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统计表

佳木斯市城区位于松花江的高漫滩地上,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北临松花江,南为完达山西麓的低山丘陵地带。城区地面平均高程为79~82 m。松花江流经佳木斯市城区段长44 km,流域总面积55.68万km2,其中佳木斯以上流域面积52.8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94.8%。城区内有发源于南部低山丘陵区的英格吐河、杏林河、铃铛麦河、音达木河及其支流王三五河。王三五河(音达木河支流)和杏林河流经市区居民稠密区。

佳木斯市属于平原城市,主要受江河洪水威胁,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是城区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

2.1.1 松花江洪水成因及特点

松花江流域的暴雨成因有冷锋、气旋、蒙古低压、贝加尔湖低压、台风等。按暴雨的天气系统可分为3个区:①一区为流域东南部,本区大部分为山区,即第二松花江、牡丹江、拉林河等松花江南岸一些河流,地理位置偏南,正处在西南来的暖湿空气控制下,水汽来源充沛,且大部分地带为迎风坡,有较好的地形抬升条件,因此暴雨次数较多,其暴雨多为台风和气旋降雨,雨量大而集中,笼罩范围广,雨势凶猛,一般产生涨势凶猛的大洪水。②二区为嫩江干流,汛期多受蒙古低压、贝加尔湖低压,冷涡等系统影响,多连阴雨天,雨强不大。③第三区是大兴安岭的东南坡和松花江北岸的一些河流,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西南来的气流难以形成大暴雨,暴雨笼罩面积较小。

丰满水库从1943年11月开始蓄水,其下游佳木斯水文站实测流量均为丰满水库调节后的流量,1943年以前为无水库调节的天然流量。除丰满水库外,还有白山水库和四丰山水库。3座水库的调蓄,对松花江干流洪水的流量有一定影响。

松花江佳木斯段洪水主要来自松花江干流,一般为7—8月份大范围连绵不断的中、小降雨所致。松花江上游和牡丹江主要受南来系统影响,降雨特点是雨量大而集中,产生的洪水峰高、量大;中下游受北来系统影响,降雨特点是阴雨连绵强度小,与南来系统相遇时,将出现暴雨而产生大洪水。

2.1.2 内河洪水成因及特点

内河暴雨,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据统计,主雨峰历时不超过2 h,雨区范围20~30 km2,年最大6 h雨量占年最大24 h降雨量的70%,最大1 h降雨量占24 h雨量的30%~60%。根据实测资料看,本区多年平均最大一日降雨量为55 mm,年平均暴雨天数为0.5 d左右,多发生在8—9月份,持续两日降雨总计不超过5次。

内河主要有英格吐河、音达木河、杏林河和王三五河。英格吐河及音达木河上游为浅山丘陵区,植被为次生林、灌木等。河流水系发育良好,河道坡降1/400~1/500,下游为1/2 000左右。主河道蛇曲蜿蜒。音达木河流域呈狭长形,而英格吐河流域呈扇形,因此,英格吐河洪水威胁大。王三五河(音达木河支流)和杏林河上游为丘陵,下游为平原,每遇暴雨而形成洪水。

2.1.3 冰凌洪水成因及特点

冰凌洪水多发生在4月份开江期,由于佳木斯市纬度高,气温低,冰盖厚,河流由西南向东北走向,多弯段浅滩。解冻时下游晚于上游,在同一热力条件下,各河段解冻日期不同,易形成冰塞式冰坝,造成河道堵塞,形成凌汛。冰坝溃决时在下游形成较高凌汛,破坏力大,淤埋农田,冲毁桥梁、房屋,撞坏护坡,破坏堤防,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由于对冰坝形成的地点、时间很难掌握,很难提前做出准确预报,给防凌汛带来了极大困难。1994年佳木斯市城区发生了较大的凌汛,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每年畅流期间都有冰凌、融雪形成的春汛和降雨形成的秋汛。秋汛洪水历时一般为10 d左右,且年际变化显著,大、小水年洪峰流量相差近10倍。

2.1.4 内涝成因及特点

佳木斯城区涝情多发生在夏季汛期。江河水位上涨,排水不畅,出现江水倒灌,形成内涝。所以洪水和内涝总是关联的,有洪就有涝,在防洪的同时,亦要治涝。

2.2 历史洪涝灾害

据史料记载,1915年秋,连降暴雨,松花江水位猛涨,江水出槽,河水横溢,现长青乡、西格木乡、敖其镇、大来镇等处均遭洪水袭击,淹毁农田1.04万hm2(当时农业开发水平极低),淹死牲畜160头,冲毁房屋300余间,庄稼颗粒无收。1932年松花江发生特大洪水,整个城区除局部高地未被淹没外皆一片汪洋,当时佳木斯市区内可行船,淹没时间达1个月之久。

新中国成立后,松花江先后发生15次大洪水,分别为1951、1952、1956、1957、1960、1961、1964、1965、1966、1968、1981、1985、1987、1991、1998年,平均3 a发生1次。

1960年,春夏秋连续发生洪涝灾害。8月11日,松花江第一次洪峰到达佳木斯,水位达到80.06 m,流量为14 500 m3/s。8月27日第二次洪峰到达佳木斯市,水位高达80.63 m(大连高程),流量18 400 m3/s,为建国后最大洪水。柳树岛、三合、范家屯被淹,淹没农田1 833 hm2,淹毁房屋200多间。全市处于紧急状态,停工、停产、停课,调动了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干部、职工、教师和学生,昼夜奋战、抢险筑堤。由于江北莲江口段溃堤,减轻了洪水对城区的压力,才保住了佳木斯市城区的安全。抢险救灾直接耗资达300余万元,财产损失达1 000余万元。(1960年价格)。

1991年8月 2日,松花江佳木斯水文站水位高达80.21 m,洪峰流量15 500 m3/s。柳树岛、范家屯等被淹,其中范家屯水深达1~1.5 m,不但农作物全部绝产,而且工厂停产,居民流离,许多建筑物被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50多万元。

1998年8月27日,受上游嫩江洪水影响,松花江佳木斯站洪峰流量16 200 m3/s,水位达到80.34 m(大连高程),是建国后仅次于1960年的第二位大洪水。由于铁路桥西堤防(长2.0 km)刚建成,没有经受大洪水考验,加上范家村改线段堤防(长2.76 km)正在建设之中,险情不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挥下,全市军民奋战20多个昼夜,保住了范家村堤防和铁西堤防安全,全线无一处决口,市区居民生活秩序井然,取得了抗洪斗争的巨大胜利。这次洪水对水利工程设施及柳树岛造成损失巨大,据统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 109万元,抢险救灾花费达300多万元。

3 城市防洪现状

3.1 防洪工程现状

3.1.1 堤防工程现状

佳木斯市城区堤防由松花江干流堤防、回水堤、隔堤及支流堤防组成,堤防总长 64.821 km,干流堤防长19.011 km,隔堤长 3.2 km,回水堤长6.36 km,支流堤防长36.25 km。

佳木斯市城区为沿松花江南岸东西布设,形成了东西长南北窄的狭长区域。由于英格吐河、音达木河从南向北横穿市区,自然将市区分割成3块。防洪工程的布局也就形成了3个保护圈,即城西、城中、城东保护区。

1991年佳木斯松花江干流整治工程正式列为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堤防工程按50 a一遇的标准,穿堤建筑物按100 a一遇的标准设防。经过1998年大洪水考验后,又进行了堤防消险加固工程建设,现已完成土堤达标16.351 km,护坡48.185 km,护岸15.71 km。新建、重建穿堤建筑物9座,其中排水涵闸4座,排水泵站5座。

2005年佳木斯市城中区松花江干流堤防及回水堤,被列为亚行贷款建设项目。堤防总长14.505 km,其中松花江干流堤防长8.405 km,回水堤6.1 km;护坡总长7.64 km;护岸总长为2.692 km;建筑物11座;新建防汛道路总长8.8 km。松花江干流堤防设计防洪标准为100 a一遇洪水,为Ⅰ级堤防。项目总投资12 994万元,于2009年竣工。

3.1.2 水库工程现状

四丰山水库位于佳木斯市西南郊6 km处,水库集水面积88 km2,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旅游及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2003年完成消险加固,设计标准为50 a一遇,校核标准为1000 a一遇,总库容1 274万m3。枢纽工程由土坝、竖井式溢洪道、取水塔及非常溢洪道组成。非常溢洪道启用标准为200 a一遇。校核洪水位96.56 m,设计洪水位95.52 m,兴利水位94.30 m,死水位90.00 m。由于城区地面高程在79~82 m,因此,四丰山水库被称为佳木斯市头顶上的一盆水。确保四丰山水库安全极为重要。

3.2 非工程措施

3.2.1 防汛责任制

佳木斯市成立市防汛指挥部,其办事机构设在市水务局。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市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城区防洪工程的抗洪抢险,由全市主要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分段、分建筑物负责,落实包保责任制。

3.2.2 现代化的防汛指挥调度中心

佳木斯市水务局已建成现代化的防汛指挥调度中心,与省水利厅联网,能实现异地会商,及时公布水情、汛情、传达领导指示、专家决策,科学地指挥、调度防洪抢险,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3.2.3 洪水预报预测、通信预警系统

1)以佳木斯水文站为中心,西起大头山、东至星火灌溉站,中间分别在泡子沿、四合、范家屯、港务局、发电厂、军港6个重要部位设立观测点,完善其观测系统和通信系统,使城区形成自动化水文预报网络。一旦发生险情,网络将发出警报。

2)完善城区内各重要部位通讯设备,除正常的有线电话外,还架设无线通讯电台和无绳电话,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随时传递水情、汛情、灾情,确保佳木斯市城区的安全。

3)以佳木斯市水务局为主体,会同水文局、气象局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佳木斯市城区段的洪水组成,降水径流,以及城区将发生多大频率的洪水及时进行分析预测,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较可靠的理论依据。

4 进一步做好落实城市防洪规划

佳木斯市城市总体规划,由于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城市的发展只能向东西两侧进行,西隔堤、东隔堤的存在,无疑限制了城市东西发展,且管理运用也很不方便。将沿江堤防和松江段堤防标准提高到50 a一遇,就可以代替东西隔堤,避免松花江洪水由城西、城东进入市区,彻底解除松花江洪水对城区的威胁,有利于城市向东西发展。

城市防洪工程在设计阶段,要结合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多方案的比较,设计的工程量小,投资少,实施较容易,还能起到防洪作用,科学地进行论证、对比,优中选优。

新时期防洪减灾对策,要考虑城市发展,提高防洪工程标准,完善非工程防洪措施,要有利于防洪及城市的美化,满足综合利用要求,并服从城市总体布局,确保佳木斯市防洪安全。

4.1 洪泛区的土地使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加强对土地使用管理是控制洪泛区开发的一项基本措施。洪泛区易受洪水侵袭,土地不合理使用,私自乱建,难以保证分洪、滞洪、行洪安全,增加经济损失。佳木斯市柳树岛,在土地使用规划和管理方面做得比较好,1991年松花江发生了20 a一遇的洪水,水位80.21 m,全岛过水,正常行洪,保证了江南城区的汛期安全。洪泛区的土地规划和管理还应注意,洪泛区防洪标准、绘制洪泛区洪水风险图,据此规定不同分区的使用标准。制定洪泛区内建筑物技术标准,居民区应有安全避水设施等项工作。

佳木斯市王三五河、杏林河汛期暴雨集中时,受山洪影响,河水易出槽,沿河两岸厂矿、学校、医院和居民区饱受洪涝之苦。1994年8月的一场暴雨,王三五河出槽,河水进入居民住宅,十一户居民被迫搬出。王三五河是佳木斯市的一条内河,沿河两岸,地势低洼,居民区离堤很近,排水设施少,且存在居民随意破堤下排水管道情况,在发生洪水时,河水倒灌现象时有发生。内河洪泛区的规划管理工作也是佳木斯市防汛工作的难点。内河的治理,一是内河封闭,变成地下河。二是提高堤防标准,以及沿河两岸厂房、民房等建筑物采取防水措施等。

4.2 制定强有力的政策和法令

当地政府应针对洪泛区内土地的规划、使用管理制定强有力的政策和法令,以此控制洪泛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尽可能减少分洪、滞洪、行洪时带来的损失。另外,洪泛区经常遭受洪灾,生产低而不稳,因此应对洪泛区实行优惠政策,扶持区内群众逐步富裕。

4.3 完善洪水预报及紧急撤退措施

汛期要严格检查警报系统,保证洪水时正常使用。紧急撤退措施要布置周密、详细保证洪泛区居民安全。佳木斯市范家屯、柳树岛在1985~1995年10年间,曾多次上水受淹,由于准确及时的洪水预报,得力的紧急撤退措施,使居民无一伤亡。

4.4 大力开展洪泛区的防洪保险工作

防洪保险,可以认为是管理洪泛区的一项经济措施。被保险人交纳一定保险费可以得到政府补偿的损失财产赔偿费。根据佳木斯市城区现有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可按30 a一遇的洪水标准来确定防洪保险率。大力开展防洪保险工作为防汛工作积累资金,更好地为受灾地区服务。佳木斯市柳树岛1985年松花江出现10 a一遇洪水,安置岛已耗资19.49万元;1994年凌汛和夏汛,柳树岛又两次上水,花费资金2.328万元。由此可见,开展防洪保险工作也是减轻市财政负担的一个有效办法。

新时期城市防洪减灾工作,不能以控制洪水,保障城市人民生命财产的防洪安全为唯一目标,更要以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体系的良性循环,满足城市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城市人民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奋斗目标。努力把防洪工程建设成为城市新的生态工程。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小康社会提供防洪保障。

[1] 张书天.佳木斯城市空间形态与松花江水系关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2] 佳木斯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佳木斯市城市防洪规划[R].佳木斯:佳木斯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1996:8-15,89-95.

[3] 佳木斯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佳木斯:佳木斯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09:10-32,50-85.

猜你喜欢

佳木斯市佳木斯松花江
松花江
为孩子纺织幸福童年
——佳木斯市第六小学教育剪影
浅谈佳木斯站减速顶的应用、管理及设备的专业化维修
佳木斯市生猪产业发展问题的探讨
佳木斯防爆电机研究所
佳木斯大學张莉莉水彩作品选登
佳木斯市连续四年荣膺“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松花江緑石硯
松花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