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城镇医院普外科患者住院期间效果分析
2012-03-20陈云素
陈云素
(浙江省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台州317523)
城镇医院面向广大农村及县城郊区,收治的患者大多地处农村,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医学知识相对匮乏。普外科收住患者多因为腹部急症难忍时才入院诊治,特点是急诊比较多,病种较复杂,危重患者多,术后患者的引流管道较多,病情复杂且变化较快,治疗和护理任务繁重。患者和家属对诊治方案知晓度很低,但治愈的心情迫切,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我院普外科自2010年11月开始实施各项风险管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月收住我科的患者98例,男性78例,女性20例;年龄8~83岁,平均年龄38.5岁。文化程度最低文盲,最高高中毕业;病种包括胃肠和肝胆疾病;手术类型包括肝胆手术45例,胃肠手术43例。内科合并症:糖尿病11例,高血压病20例。
1.2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收住我科普外胃肠和肝胆疾病的患者85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于2011年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强化风险管理,并实施各种风险管理措施。两组在文化、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护理流程的规范率及其法律安全认知度的差异。
2 措施
2.1 安全标识的运用 普外患者术前要行皮试皮洁、灌肠禁食等的准备,大部分患者理解能力差,反应慢,对临床治疗和护理知识缺乏,导致护士为患者宣教受阻;同时因手术方式不断改进,临床抗生素品种繁多,护士容易看错药物及灌肠遗漏等。我科自制规范、醒目的护理标识,包括温馨提示卡和健康处方单,补充强化护士操作时口头交代的不足,对护患双方都起到警示提醒作用,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警惕性,从而防止护理差错发生。皮试时间卡缠绕在病人手腕上“请在20min内不要离开”;如病床输液架上挂上温馨提示牌“请于今晚10点后不要进食进水”。看到此标识时,患者就会警觉,同时对病人和家属都是一个提醒。患者各种引流管管道上粘贴管道条码纸,以方便医护人员辨析各引流管的引流量等。输液时,为避免术中手术部位弄错,手术当日早上,由医师和护士双方核对部位,并在明确左右手术侧皮肤处用红色油性笔画圈,同时与患者作好核对。送入手术室时,再由手术医师、麻醉师及巡回护士三方与病历和患者核对部位,有助于降低医疗及护理风险。
2.2 细节管理的运用 不断改进科室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不断完善细节流程。普外患者术后补液多,护士接换输液时,经常匆匆与患者口头核对姓名,容易出错。针对此现象,我们制定接换输液的流程,患者入院后即予身份标识带戴在手腕上,床头务必与患者口头核对,同时与床尾挂的药物执行单核对药物、床号、姓名,与标识带核对姓名。如口头宣教术前注意事项时,患者难以接受和理解,科室先后运用温馨提示卡和健康处方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对文盲患者,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其做好亲情关怀。住院后适当予以调整同病种患者安排同一病室,彼此交流。术后引流管较多,为方便医师查询各管道引流量,我们规定在体温单最下面一行“其他”栏里具体记录各引流管引流量,分开记录;同时改进护理交班记录,设置引流量多个空格,直接记录引流量,让医师和护士一目了然。
2.3 风险及不良事件呈报表的运用 针对科室每次发现和发生的护理风险和护理不良事件,如灌肠准备错误、药物执行错误等,及时填报风险及不良事件呈报表,由科室归档管理。普通的事件,10个工作日内呈报护理部,严重的不良事件立即开展口头汇报,然后在24h内呈报护理部。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反馈的意见及时下载归档。科室每月开护理安全会议,对发生及呈报的事件和风险积极讨论整改,从而进一步修改科室的相关管理规定。
2.4 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培养 城镇医院护士学历普遍不高,在职教育率也不高。医院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并及时考核评估效果,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责任感,让护士懂得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树立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确保护理安全。在医院医务科和护理部开展医疗护理安全讲座时,强调如果护理人员只重视解决患者的疾病,而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很容易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常引起法律纠纷,导致医疗事故和护理纠纷增多。
3 结果(表1)
表1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两组结果比较(%)
结果示:发生患者身上的差错率较实施前降低38.5%,护理流程规范率较前提高21.3%。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19.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说明运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可提高护士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