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探析

2012-03-20李一青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课大学生

李一青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近年来,各地高校的不断扩招使高等教育普及率逐年上升,艺术高等教育也逐渐走向大众化。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于1997年开始招生,从当初1个班20人发展到2011年9个班300多人,招生规模的扩大也使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日益凸显。艺术类学生因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特殊的升学条件,一直被公认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当今知识经济与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在个性、学习、行为、思想、心理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也越发多样化,这就给高校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采取卓有成效的教育管理方法,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需要探讨的紧迫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对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究。

一、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

(一)个性特点:情感丰富,个性张扬,自主意识强

艺术类大学生较之其他类大学生更多的表现出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待人热情,好恶分明;情感丰富,充满激情,生活浪漫而富有理想主义。但遇事不冷静,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波动较大,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行为偏激,容易冲动,不能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发展;随意散漫,不服从他人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二)学习特点:文化基础薄弱,专业水平两极分化

艺术类大学生入学时都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是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进入大学后,大都认为基础课和人文知识课是无关紧要的,热衷专业学习而忽视非专业课程的学习,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一些文化课特别是“大学英语”等基础科目的补考、重修比率较高(见表1)。这些都导致他们缺乏文化的底蕴和知识的内涵,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整体不足。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喜欢播音专业,艺术天赋也不够,只是走艺术类“文化课分数低”的捷径,为了得到一张大学本科文凭而来,毕业后也不想从事与播音专业有关的工作。抱着这种思想,他们找不到学习的目标,缺乏学习动力,整日无事可做,游手好闲,迟到、旷课、抄袭作业等现象屡见不鲜。

(三)行为特点:自由散漫,纪律观念差,社会化程度高

艺术类大学生特别是男生纪律观念较差,上课聊天、睡觉、玩手机;迟到、早退、旷课时有发生,有的学生甚至逃课外出打工,没有请假的意识或事后补假;不讲究公共卫生,寝室卫生脏乱差,有时还夜不归宿;喜欢熬夜,早晨睡懒觉,作息时间紊乱;法纪观念淡薄,有的学生因旷课、打架、作弊等受到二级学院通报批评和学校处分。艺术类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开始拜师学艺,接触社会较早,实践能力强,进入大学后这一表现就更为突出。有的学生在学习之余从事着播音、主持、模特等各种兼职,为学校获得了社会声誉。但是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性差,出现了一些不良行为。

表1 播音专业学生第一学期文化课与专业课成绩百分比

(四)思想特点:集体观念淡薄,理想信念缺失

艺术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突出,喜欢自我表现,而不太注重协力合作,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淡漠。有的学生很少关心时事政治,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轨道,表现为信仰危机或颓废的人生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实惠化、势利化、功利化倾向明显。尤其是女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令人担忧,她们大多思想单纯、心理素质脆弱、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但又爱慕虚荣,追求时尚,穿着前卫,讲究名牌,攀比消费。抱着“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想法,在酒吧、餐厅、娱乐场所兼职,在社会上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五)心理特点:敏感脆弱,个体性格差异较大,心理防御机制薄弱

艺术类大学生普遍较为敏感,自身的角色反差较大,矛盾冲突比其他大学生更为严重,常常处于内心孤独与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情绪与理智的矛盾、愿望与现实的矛盾之中。因此表现出不成熟性和易变性,感性体验强于理性约束,心理脆弱,挫折容忍力差等特征。他们中个体差异也较大,一部分人开朗大方,一些人安静内向,还有少数学生则表现出孤傲另类或特立独行,时有极端情绪,甚至出现心理障碍。近年来,播音专业学生因心理障碍自残、休学和退学的也发生过几例。另外,孤立、排挤他人,小团体,宿舍纠纷是播音专业学生尤其是女生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这些也直接导致播音专业学生人际关系紧张。

二、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分析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复杂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生活现状,教育管理者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坚持教育、管理和服务相结合,强化情感教育和疏导教育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务实创新,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发挥专业课教师专业教学的独特优势,打造一支教学一线教育管理主力军

打破以往“教育管理是班导师和辅导员的事”的传统观念,把专业课教师推到教育管理的主阵地上来,形成专业课教师与班导师、辅导员三者管理合力机制。艺术类专业课教学大多采用小班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就像“师徒”一样,学生对老师也比较尊敬和信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师德教风对学生优良学风的形成、正确人生观的确立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动态等也能在课堂中充分表现出来。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努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人师表,严谨务实,把教育管理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以优秀的品质、高尚的人格、广博的知识影响和感染学生。班导师、辅导员要主动与专业课教师联系,交流沟通学生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难题与困惑,寓教育管理于艺术教育之中。

(二)非专业课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尝试艺术化教学方法

“艺术类学生难管”是管理者的共识,也一直是非专业课老师最头痛的事。由于播音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课堂纪律较差,在教学上也给老师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师生之间都有些对抗情绪,甚至发生罢课等矛盾冲突。首先,教师要改变对播音专业学生的偏见,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尊重学生,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位老师在给播音班上“基础写作”课时,针对时下流行的“网络文学”要求学生每人写一篇网络小说,她发现有位学生写得非常好,在班上表扬了他,还帮他修改后发表在《常州日报》上。这位曾经因严重旷课而留级的学生一下子从外表形象到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降低学习难度,针对播音专业学生感性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大量运用多媒体教学,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创建以班导师为核心的亲情化与规范化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

师爱是亲情化管理的基础,班导师要有一颗关心爱护学生的责任心。只有走入学生中间,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用心感化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支持。一句亲切的问候、一番温暖的鼓励或是一次敞开心扉的谈话,都可能使学生态度发生改变。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一位党务工作者在与一位受过多次处分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了三个多小时谈话后,这位同学泪流满面地说:“四年来,从来没有人这么跟我谈过话,您放心,踏上工作岗位后我一定不会给母校丢脸!”班导师要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例如召开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茶话会,组织参观实践等,营造“家”的感觉和氛围,使学生在“家”中寻找到归属感及幸福感,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相互交流,彼此了解。还可以开展班级之间的集体性活动,如辩论赛、体育竞赛等,让学生主动为班级出力,为集体争得荣誉。亲情化管理的同时不能忽视规范化管理,切忌为了迎合学生而无原则。在处理各种事宜上,应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让全体学生信服。规范化管理和亲情化管理应紧密结合,只有做到刚柔并济,严爱有加,才能使教育管理工作走向完善发展之路。

(四)依托学生干部队伍,加强辅导员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首先,要选派有丰富的大学生教育管理经验并具有艺术专业背景的老师担任艺术类大学生的辅导员。辅导员应采用艺术化的教育管理方式,既尊重个性,又严格管理,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提升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其次,要将思想觉悟高、专业素养好和号召力强的学生吸纳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辅导员应注重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导向作用,同时加强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建设。这样,辅导员就可以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主动深入课堂、宿舍为学生服务,更多地参与班级活动和实践活动,密切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更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实践经验逐步提升到理论研究上,为艺术化、科学化管理打下基础。

(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根据艺术类大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状况,学校应为他们开设“大学语文”等基础课程,增设“社会学”“艺术哲学”等专业拓展课程,同时还应有计划地组织中国传统文化等系列人文通识讲座,聘请著名专家、学者到校举办人文知识讲座。通过专业讲座、文艺汇演、影视评论和社会实践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从中汲取艺术精华,提升人文素养。针对播音班女生多的特点,可以开展”女性养成教育”“成功女性访谈”等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主动性。

(六)积极培育学生艺术团体,加大教师指导力度

鼓励艺术类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艺术节、校运会、晚会等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大胆创新,勇于表现。在培养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的同时,让学生在活动的氛围中享受奉献的乐趣,感受专业的魅力,体验工作的成就。如播音专业学生在学校“大学生礼仪大赛”等大型活动中充分展示了他们的风采。针对学校文学类社团较多而艺术类社团不足的现状,鼓励学生创办形式各异的艺术团体,如常工电视台、校园广播台、主持人工作室等,并且在硬件设施上给予一定的投入,为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这些活动,既有助于学生拓展专业知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风、校风建设。

(七)开设艺术类课程公共选修课,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

艺术类大学生根据自身专长可以分为实践型、理论型、综合型、管理型等类型,通过组织座谈,让学生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自己的定位,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明确学习目标。对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可设立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并配备专业指导老师,为地市级电台、电视台输送优秀人才;通过开设“艺术管理”“艺术经纪及策划”等文化课程,部分专业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学生可学习一些广告策划、婚庆礼仪、企业宣传等知识;对于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可为他们搭建艺术创新、自主创业的平台,引导他们积极进行艺术创作并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一些播音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涉足婚庆礼仪主持,到毕业时水到渠成,开办了婚庆公司。

(八)建立健全学生咨询工作体系,构建心理健康与危机预防体系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情感特征,切实加强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入学时,要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入学时就表现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进行面谈和疏导,并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别要关注单亲家庭、贫困家庭、有既往病史、学习困难等几类学生,随时对心理压力较大、出现情绪波动和遭遇突发事件(丧失亲友、失恋)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危机干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还应重视心理健康的宣传与普及教育,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和广度。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辅导要同时兼顾,扩大心理咨询的范围,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学校、学生和家庭多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只有积极地开展教育与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和总结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经验,拓宽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才能使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更大更新的成绩,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技能型的艺术人才,最终实现艺术教育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灯.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188-189.

[2]袁飞.浅谈高校班级亲情化管理[J].科教文汇,2011(3):175-176.

[3]余英.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艺术探讨[J].艺术中国,2010(5):130-131.

猜你喜欢

艺术类专业课大学生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艺术类专访心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