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反思

2012-03-20

物理通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新教材新课改物理

郭 鑫

(河南省实验中学物理组 河南 郑州 450002)

“欲强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这是改革的真谛.送走了在新课程标准下培养的第一届毕业生,再次回到高一物理教育第一线,依然在思考着相同的问题: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新课改之际,物理教育该如何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学和乐学?如何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更加轻松愉悦?三年新课改的教学实践让笔者领悟到了更多的东西.以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做好反思,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 对新教材的研究

新教材具有较高追求与较新特色,与旧教材有了很大的不同.

1.1 教材内容编排顺序的改变

新教材把“运动”编排在了“力”的前面.初中物理是很简单的,同学们学得得心应手.一进入高中,一些课题变得比较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根据人们的认知习惯,接受新知识应该由浅入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由容易一下变得很难,否则很难接受,打击之余会失去信心,效果当然不好.

高一物理“力”这一章比“运动”这一章要难.考虑到这一点,新教材还把原来的“直线运动”一章内容拆为“运动的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两章内容.新教材先讲“运动的描述”,再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这样编排条理性更强,从最基本知识入手,从简单到复杂,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这样,学生学起来显得顺手、流畅,心里舒服,容易学进去.教师也可以把这一点告诉学生,让学生懂得学习或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入手,逐步深入,先必须学会基本知识和方法,然后才能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

1.2 新教材强调把科学过程和思维方法引入物理教学

为了改变学生过多的被动式学习,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新教材编排了“思考与讨论”、“实验”、“演示”,以及“说一说”、“做一做”等栏目,每册书的后面都列有课外阅读的参考书目,教学参考书中也编选了比较丰富的、多视角的辅助材料.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接触多种教学资源,丰富和拓展学习的内容.有了这些材料,学生们就可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物理教学应轻松活泼地展现科学思想发展的脉络,让学生们经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让学生们体验其中的曲折和乐趣,体验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要相信,只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会养成这种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例如,新教材新开了一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详细介绍了伽利略的探究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能领略前辈大师的研究方法、物理思想、科学精神,得其精髓,有所借鉴.

1.3 新教材更突出实验探究过程

新教材从整体上是以探究的思路展开的.例如,关于质点的概念,教材先就如何处理实际物体运动的复杂性而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按照这样的思路展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此结论不是直接给出,而是引导学生探究某一物体在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通过实验获取数据,画出图像而得出.还有“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探究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等.

要强调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旧教材是如此,新教材得以加强.为了加强实验的教学,新教材有所创新,它把部分实验与其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为某一章里某一节的内容,而不再规定所谓的“必做”实验.新教材中还安排了许多“探究性的实验”与“验证性的实验”,例如“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1.4 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心灵的唤醒

新教材中经常有“点睛之笔”.例如,哥白尼拦住太阳推动地球、梁启超的评论、开普勒的墓志铭.还有,教材中写道:“宇宙留给人们的思考和疑问深邃而广阔,宇宙有没有边界?有没有起始和终结?地外文明在哪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从而实现了从引起学生的“期待”向引发学生的“思考”的转移,实现了从“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转移;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教学过程的创新

物理教学是什么?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物理教学,造就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物理教学是工作,也是艺术.在新课程标准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进行很多新的尝试,展示全新的物理课堂.

2.1 提前准备 有的放矢

通过与学生交流调查,在上课之前就了解关于这节课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让教学更有目的.例如在“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节,笔者给学生介绍了卡文迪什,课后有很多学生追问卡文迪什是如何测地球质量的.他们很想知道测质量除了用天平外还有什么方法;更想知道像地球这么大的质量怎么测.笔者就让学生课下查找一些关于测量天体质量的资料.虽然很多东西他们还不懂,但仍然很有兴趣地去找资料,去讨论.在下一节课,就从称量地球质量入手很顺利的引入了新课,进一步带领学生探究了如何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得出中心天体质量,如何发现未知天体,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了“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2.2 教法与学法进行了充分探究筛选

针对不同章节,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分析“宇宙航行”这一节的时候,笔者决定采取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引入新课,以课后的“科学漫步”和“STS”为基础,结合学生课下查找的资料共同参与讨论,让学生先了解人类如何“梦想成真”,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又给出题目,采用小组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第一宇宙速度”和卫星运行规律.有些课设计一些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个教师都有自身的教学特点,在教学中应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追求那种具有审美的教学内容、有序的教学流程、和谐的教学氛围和丰富的教学手段.

2.3 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

教材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工具.但教师应学会利用教材,而不盲从于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合理的进行调整.例如,可以依据本校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个章节的顺序;还可以把一些章节整合或拆分.像“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与“动能和动能定理”这两节就可以整合,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经过理论上的讨论分析,得出动能的概念可能更加完整,第二节课学生就可以很顺当,且也很有兴趣去研究“动能定理”了.

2.4 让课堂教学最有效

课堂是学生吸收知识最有效的时间.笔者也在不断探索新课程标准下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笔者觉得,一名教师要想组织好有效的课堂,应具备以下几点:

(1)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了解他们最愿意接受哪种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然后根据教材特点去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例如设置一些问题进行讨论,通过一些名人传记帮助分析.总之,让学生的心先动起来.

(2)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讨论,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的脑、手、口都动起来.

(3)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教学语言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让学生的眼、耳、脑都动起来.

活的课堂不是空洞的议论,而是在教师的带领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有目的的全身心都动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学也会更加轻松,更加有效.

3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与反馈体系

有效的评价与反馈同样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的评价不再是以考试决定胜负,以成绩论成败的单一体系,而是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通过有效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进一步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让以后的教学更加有效.同时,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通过各种手段与学生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传递信息.在反馈信息的同时,既关爱、信任学生,又不断激励学生.根据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整教学.

4 让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参与者;一方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活动促发展,以效益促效果”,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主动学习的气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交往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在平等尊重的气氛中形成完美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每一个教师都应在教学中充满热情,使学生好学和乐学,使课堂气氛积极、活泼,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爱其智、乐其教”,应努力让新课改真正进入教师的心,进入学生的心.

5 小结

经历了三年的新课程教学,虽然感觉工作很紧张,也有很多困惑;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有很多感悟.新课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应该积极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不断完善,提高自我.那种消极等待、被动观望甚至走老路都是行不通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和最佳的结合点,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并不断调整,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坚持新课改的道路,让新课改理念真正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

猜你喜欢

新教材新课改物理
只因是物理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