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问题砸到了莫言头上
2012-03-20文张星
●文 张 星
你幸福吗?
对一个陌生人发出这样的提问,真是一件要多傻有多傻的可笑至极的事情。尤其当这样的提问来自于一个权威媒体时,就更让人变得不知所措,因为你从对方那期待的眼神中,分明能读出这样的潜台词:你是幸福呢?还是幸福呢?还是幸福呢?
如果你反问对方:你这样满大街地找幸福,你自己幸福吗?想必他也会手足无措的。可惜,老实的中国百姓,没有一个人反问对方(就播出而言),大都按着提问者的暗示做了肯定的回答。看得让人心生狐疑,他们说的是自己的心里话吗?反倒是少数答非所问、貌似不靠谱的答案让人觉得更可信些。
这回,同样的问题“砸”到了莫言头上,这位刚刚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作家先生,大概是媒体眼中最最幸福的人了。没想到他一点也没客气,面对大牌主持人直率地说:“我不知道。”主持人又问:绝大多数人觉得您这个时候应该高兴,幸福。莫言说:“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算幸福吗?”
我相信莫言说的是真心话,真感觉。幸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美妙感觉与陶醉状态,而此时的莫言,在媒体的强光聚焦下,已经快变成无处藏身的裸体了,他怎么敢、又怎么可能自享美妙与陶醉?按照中国人的谦逊美德,他此刻必须要夹起尾巴作平淡状,就算是被各路媒体和粉丝围追堵截得焦头烂额,也不能表现出丝毫的厌烦。这时候,他已经不属于他自己了,他的情绪、他的语言、他的一切行为举止,都要符合那个聚光灯下获得了世界文学大奖者的形象。压力山大啊!他能不累、不忧虑重重吗?又何谈幸福呢?
当然,在普通人眼里,这也是一种幸福。就如同“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一样,有时候,哭比笑更幸福,累比闲更过瘾。一切都来自于每个个体不同的感觉。可见幸福这玩意儿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不是一种物件,可以放到天平上去称,更不是一块蛋糕,可以看到它上面的奶油和巧克力。与其问幸福,不如问快乐。因为快乐和开心是可外溢的,可观可触,可以感染给别人的。
而幸福,却只能是一朵开在内心的花朵,也许会浸出芬芳,也许正是由苦酒酿造而成,怎么可以在大街上像卖烤白薯一样吆喝出来呢?一个人是否幸福,正如一个人是否痛苦一样,是属于个人的隐私。更何况性格不同,有人开朗,有人羞涩,你让他们统统要对着镜头敞开心扉,没有点“二”的精神,还真做不到。能碰上一个“芙蓉姐姐”那么生猛的,那就是访问者的幸福了。
写到这,不由得扪心自问:我幸福吗?是与否,一时我还真不能够确定。那么反过来问:我痛苦吗?答案同样也不能确定。于是想到,人的感觉何其复杂,人的情绪何其多样,心有千千结,种种细密的心事和情感,岂止是幸福或痛苦所能涵盖的。
其实幸福和痛苦一样,都不是人生的常态,都只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个时刻感受到的一种刺激,无论大小强弱,都是短暂的。而人生的常态就是平淡和平静,就如同我们追求非凡而实际上我们只能平凡一样,我们追求幸福却不一定能得到幸福,我们惧怕痛苦却不一定能逃脱痛苦。人常说平安是福,只要能在幸福的光芒指引下过平静安宁的生活,便也算是一种幸福了。
哲人说,幸运之道有如空中的天河,是无数弱小的星团集结而成,它们并不是一个一个地看得见的,而是聚集在一起才能放出耀眼的光芒。类此,有许多小小的、人所难见的美德,或者不如说是能力和习惯,久而久之地聚集起来,便是能使一个人幸运的基座。幸福之道亦如此,天上掉馅饼的事也许会有,但一定不会让你碰上。只有在我们生命中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做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努力,在最痛苦最脆弱的时候也不放弃希望,让这些小小的、微微的美德聚集起来,成为你在人生旅途中的能力和习惯,你的生命中的“天河”就一定会有繁星闪烁的那一刻。幸福也许很短暂,但惟此才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