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山州村“两委”干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12-03-20勾星武

文山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两委文山州干部

勾星武

(文山学院 办公室,云南 文山 663000)

第三届“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以下简称村“两委”)于2010年上半年任期届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云南省从2010年1至6月开展第四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文山州第四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于2010年5月底全部结束,新一届村“两委”干部依法选举产生,为加强全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巩固党在边疆地区的执政基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文山州第四届村“两委”干部现状

2010年5月底,文山州顺利完成了102个乡(镇)900个村委会15984个村民小组的第四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任务,依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9931名,其中,村党委(党总支)班子成员5004名,村委会班子成员4885名,选配边境线村委会武装干事42名。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书记7007名、村民小组长15120名、副组长15349名、村民代表35999名。第四届村“两委”换届后,村“两委”干部结构呈现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比例高,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比例高,党员比例高,女干部比例高,少数民族比例高和村“两委”干部结构明显改善的“五高一改善”的特点。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686名,占村委会总数的76.2%;交叉任职3054名,占村“两委”干部总数的43.2%;党员9139名,占村“两委”干部总数的92.1%;妇女干部1375名,占村“两委”干部总数的20%;少数民族干部5800名,占村“两委”干部总数的58.65%。村“两委”干部中有6753名农村致富能人、565名复退军人、350名回乡大中专毕业生、52名大学生“村官”、34名优秀民营企业管理人员、25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1]

二、当前村“两委”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届村“两委”换届后,尽管有一批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和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村“两委”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但村“两委”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村“两委”干部补贴收入太低,报酬与工作任务不成正比;二是村“两委”干部思想不稳定,工作缺乏活力;三是进入村“两委”班子的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安于现状,缺乏长期扎根农村的信心;四是部分村“两委”干部政策理论水平较低,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效率不高;五是农村青年常年外出务工,家中留守老人和儿童比例高,村“两委”干部后继乏人。主要有五个方面原因:

一是村“两委”干部补贴低,报酬与其承担的工作任务不成正比,村“两委”干部工作压力大,思想包袱重。文山州村“两委”干部的补贴收入与当前的消费水平差距较大,村“两委”干部仅靠补贴收入难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思想包袱较重。如2010年麻栗坡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社区主任固定月补贴480元,村委会副主任、文书及社区副主任的固定月补贴450元,村委会民兵营长、综治专干的固定月补贴430元,“两委”委员的固定年补贴240元[2]。村“两委”干部的报酬虽然很低,但实际工作量却很大。村“两委”只有总支书记、村主任、副主任、文书等岗位人员,有的甚至一岗多责,每天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为老百姓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年底还要接受各项检查验收。所以,村干部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层层抓落实,工作天天见”。这正是村“两委”干部的真实生活写照。

二是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执行标准不够统一,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村“两委”干部工作缺乏内动力。近年来,文山州八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一系列保障激励机制,但由于执行标准不同,政策落实难度较大,村“两委”干部的补贴标准普遍偏低,难以给离任后的村“两委”干部在生活、医疗、养老等方面得到有效保障,村“两委”干部得不到实惠、看不到希望,工作缺乏内动力。如文山市制定出台了村“两委”干部离任补偿办法,规定村(社区)干部正常离任的,按其任职年限,每年给予其任职2个月基础补贴的离任补偿,最高补偿不超过18个月。丘北县根据任职年限,从第三届村(社区)“两委”干部离任开始,按每任职1年补偿离任前1个月的补贴标准执行,最长不超过12个月。马关县制定出台了《马关县村(社区)干部离任补偿实施办法(暂行)》,对离任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副主任、文书、边境一线武装干事、委员给予一次性补偿,补偿标准按村(社区)干部任职年限计算,每任满一年,发给本人原在岗前最后1个月的基本生活补贴[3]。

三是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公共设施建设滞后,文化体育活动缺乏,村“两委”干部工作条件较差。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到2007年止,文山州8个县还有2023个村小组未通路,727个村小组24076户未通电。[4]截至2010年底,砚山县还有10个乡镇31个村民委的65个自然村未通公路。在一些山区,因为地处偏僻、贫穷落后,群众仍然过着人背马驮的生活。[5]如富宁县归朝镇旧寨村委会毗邻广西那坡县城厢镇,距镇政府所在地30公里,距县城67 公里,由于建设成本高、群众家庭困难等原因,坡峨、红药两个村小组至今未通公路。由于有的村寨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村委会干部下村开展工作靠走路,来回要步行几个小时,有时候甚至早出晚归。这种艰苦的工作环境对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群众来说当然已经习惯了,但对于外来年轻干部,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来说,就是一种政治考验。经得住艰难困苦考验的村“两委”干部,多年仍然坚守工作岗位,经不住考验的村“两委”干部就会选择离职、外出打工或另谋职业。

四是村“两委”干部思想解放不到位,政治理论学习不深入,解决矛盾问题的能力较弱,政策理论水平与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尚有差距。村“两委”作为党和政府最基层的组织,肩负着传达党和政府的指示精神,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意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的重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村“两委”干部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提高、改革创新等方面已经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步伐,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与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当前,部分村“两委”干部在带领群众学用科技、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农村等具体工作中,依然是老观念、老办法,凭经验办事,对新的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学不够、吃不透,党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不到位。部分村“两委”干部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严重,满足于眼前的温饱生活现状,缺乏长远发展、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缺乏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创业精神,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较弱。部分村“两委”干部工作作风漂浮,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对村情、社情、民情了解不全面,对矛盾问题的实质掌握不准确,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村“两委”干部甚至误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认为实行村民自治,自己是村民代表选举产生的,一届任期三年,雷打不动,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存在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消极现象。

五是农村青年热衷于外出打工,家中留守老人、儿童比例较高,村“两委”干部后继乏人。首先,多数大中专毕业生嫌农村工作条件差,报酬低,困难问题多,工作压力大,所以不愿回到农村工作。其次,由于受到外出打工热潮的影响,大批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有的甚至拖儿带女进厂做工,特别是中青年劳动力常年到外地打工,农村选拔年轻干部的范围越来越小,一些地方村“两委”干部难培养、难选拔,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现象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4700万留守妇女、5800万留守儿童,合计已超过1亿人口[6]。文山州每年在外务工人员均在10万人以上[7]。目前,虽然各地各部门出台了有关政策和措施,各级党组织开展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仍面临后备干部、年轻干部不足等问题。

三、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解除村“两委”干部后顾之忧,激发村“两委”干部工作活力

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县级人民政府牵头,工会、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财政局、保险公司等单位具体负责,建立完善村“两委”干部医疗、养老和工伤保险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经费筹集、缴费标准、管理方式、参保待遇等内容,将村“两委”干部全部列入参保对象。按照“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为辅”的原则,积极为村“两委”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服务,努力实现村“两委”干部医疗、养老、工伤保险全覆盖。通过落实村“两委”干部医疗、养老、工伤保险政策,解除村“两委”干部的后顾之忧,实现待遇留人、政策留人。

(二)实行村“两委”干部工资制度改革,提高工资待遇,调动村“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

一是建立村“两委”干部工资管理制度。进一步厘清“工资”与“补贴”的关系,明确将村“两委”干部的报酬由原来的补贴确定为工资,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同时,建立完善村“两委”干部工资管理制度,结合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特点,根据不同类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公平合理的工资标准,以利于调动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建立村“两委”干部工资调整制度。根据《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财政厅适当提高村“两委”干部岗位补贴的通知》(云组通[2009]5号)精神,充分考虑村“两委”干部在农村工作,条件艰苦、工作量大、待遇低的实际,建立村“两委”干部工资调整制度,将村“两委”干部工资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物价上涨、公务员调资等联系起来,明确规定调资标准、调资时间、调资条件等要素,定期调整村“两委”干部的工资标准。三是实行村“两委”干部“绩效工资”制度。参照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村“两委”干部绩效工资制度,基础工资由县财政按月统一发放,绩效工资依据村“两委”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对照“常规工作、重点工作、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等各项指标,每年年底进行考核评定,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和质量支付。通过对村“两委”干部实行绩效考核,执行绩效工资制度,让村“两委”干部劳有所值、干有所获、多劳多得,打破村“两委”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格局。

(三)加强学习培训,提升村“两委”干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加强自身学习。建立学习长效机制,制定短期学习计划,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要精神,定期学习与农村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掌握党建新理论、惠农新政策、增收新技术、工作新方法,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本领。第二,建立学习交流平台。通过创建网页、设立QQ群、发送短信、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与当地待业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致富能人的沟通交流,将大中专毕业生、致富能手和退伍军人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主动邀请他们为村委会工作提意见建议,定期开展座谈交流活动,及时通报情况,交换意见,反馈信息,学习政策理论,交流工作经验。第三,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针对产业发展、增收致富、基础建设等实际问题,邀请县、乡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由“进城学习”转变为“下村培训”,进一步发挥涉农部门和“三农”专家指导农村工作的作用。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外出学习取经,实地考察外地先进管理技术、工作方法以及发展产业、促农增收的成功经验,不断开阔村“两委”干部眼界,拓宽工作思路,激发工作活力。第四,扶持村“两委”干部发展经济。鼓励村“两委”干部发展产业,扶持村“两委”干部建立科技示范田(地),发展特色经济,帮助村“两委”干部家庭增加收入,率先脱贫致富,提高村“两委”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利用土地、荒山等资源,调整种植结构,大胆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改善村“两委”干部工作条件,关心爱护村“两委”干部,实现环境留人、情感留人

继续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通知精神,按照“设施配套标准化、工作制度系统化、监督管理规范化、组织活动经常化”的要求,认真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保证村委会有活动场所,有活动内容,进一步优化村“两委”干部工作环境,改善办公条件。定期开展好党组织和党员活动,组织村“两委”干部开展球类比赛、文艺表演等文体活动,经常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注重运用活动场所举办农民培训学校、农民技校,组织群众学习文化知识、法律法规、适用技术,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切实把活动场所建设成为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阵地,充分发挥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功能和效益,让干部群众有所学、有所乐、有所用。定期开展表彰活动,对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先进村集体和优秀村“两委”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广泛宣传报道,树立先进典型,发挥“领头羊”作用,坚持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群众,积极营造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定期开展慰问活动,在建党节、春节等节庆日,党委政府组织看望慰问退职、困难村“两委”干部,与村“两委”干部座谈交流,了解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生活情况,倾听村“两委”干部的意见建议,帮助村“两委”干部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问题,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五)教育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就业

强化大中专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深入宣传国家就业政策,认真做好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让大中专毕业生充分认识到当前就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形成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积极主动地到农村就业。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选调生”、“选聘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毕业生应征入伍”等基层就业项目的招募工作,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就业。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现实条件,结合社会发展需要,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职业发展愿望,淡化“精英身份”,树立“普通劳动者”意识,学会自加压力,迎接挑战,始终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积极参与“大学生村官”考试和村“两委”干部竞选,努力开辟就业途径,拓宽就业渠道。

[1] 高铭 .壮乡苗岭新风扑面——文山州第四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纪实[J].党的生活,2010,(7):19-20.

[2] 李开洪. 关于提高村委会(社区)干部待遇的建议(121号)[EB/OL].[2011-03-18]http://www.ynws.gov.cn/Detail.aspx?ID=27086

[3] 云南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 文山州“三剂良方”让离任村干部离岗不离心[EB/OL].[2010-07-07] http://www.chinarural.org/newsinfo.asp?newsid=31397

[4] 王荣明,等.关于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的建议(29号)[EB/OL].[2010-01-20] http://www.ynws.gov.cn/Detail.aspx?ID=22988

[5] 史广林. 云南多个自然村未通公路 政协委员吁加大资金投入[EB/OL]. [ 2011-01-21] http://news.163.com/11/0121/14/6QU9RN2A00014JB6.html

[6] 李菲. 截止2010年底全国留守妇女儿童已超过亿人[EB/OL]. [ 2011-4-13]http://news.sohu.com/20110413/n305742877.shtml

[7] 文山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云南省文山州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EB/OL].[ 2008-9-02]http://www.bjld.gov.cn/xwzx/zxdt/wssdt/201001/t2010012013430.html

猜你喜欢

两委文山州干部
天津蓟县扎实开展预防 提高农村“两委”干部依法履职素养
文山州第七次文代会剪影
新“两委”的新作为
文山州扎实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文山州“利剑”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文山州总工会:“四三二一”齐步走 贷免扶补争创优等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