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旅游专业顶岗实习的若干问题*

2012-03-20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顶岗实习生旅游

罗 琳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在日益繁荣的市场需求推动下,中国旅游业已经步入大众旅游的黄金发展时期。《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相比,人才总量还存在较大缺口……我国旅游业对人才资源需求的紧迫程度前所未有……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体系……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旅游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职旅游教育作为国家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有机组成部分,目前的现状是,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国设有旅游院(系)或专业的高等院校1115所,其中高等职业院校达到550余所,专科生在校生数36.54万人,占旅游类高等院校在校生总数的61%。在“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职业教育改革方向的引领下,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下,每年有大量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为行业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部分院校尤其是示范性高职已在实施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取得一定实效,还应该看到,高职旅游专业在实施顶岗实习过程中已显现出某些令人关注的问题,如实习生中断实习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且较为严重,实习单位的纯员工化管理,实习生权益得不到全面保障,实习生实习满意度较低等。这些现象表征着高职旅游专业的建设、发展存在着某些问题,如不及时、深入的研究,有可能影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学生对旅游行业预期,影响学生在旅游行业的进入率和流失率,影响到旅游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顶岗实习在高职旅游专业建设与发展中的意义

顶岗实习是高职旅游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学完专业理论知识后,到实践中去验证和应用,掌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校完成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一环。不同于其他实习方式,顶岗实习是对学生先前专业学习的综合训练,如职业认知、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等,其教育功能几乎涵盖了学制内专业教育的全部。并且,教育活动是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的,使学生置身于真正的职业环境,获得相应的劳务报酬,完全履行真实的岗位职责。顶岗实习的教育活动场域往往不在学校,但是实习过程依然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衔接学习与工作、学校与职场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经验累积、职业文化熏陶的不二法门。

顶岗实习既是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典型模式,又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顶岗实习周期长、校外实习基地分布广、实习生心态变化快、学校实习管理任务重,容易导致顶岗实习偏离专业教学目标而被转化为简单劳动。失去管控的顶岗实习不但不能达到学校教学设计的目的,还会使学生对实习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其对本职业的正确认知。

二、顶岗实习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足

学生是顶岗实习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对实习认识、心理准备和角色定位的调整极为重要。有些学生认为到企业顶岗后自己就是职业人,应该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有些学生则认为自己仍未毕业,不应被企业当员工般严格要求。面对企业的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和管理制度严的环境,学生容易表现出情绪抵触、消极怠工、随意出勤乃至中断实习等行为。[1]学生对实习的认识缺位会增加实习组织与管理的难度,影响实习目标的实现与实习任务的完成。对顶岗实习意义的理解与学生对职业教育特点的认识有关,与学校实习教育动员的有效性与深刻性有极大的关系。

(二)学生对顶岗实习满意度不高

劳动力密集是旅游行业的典型特征。实习生相对单纯的社会经历便于企业管理,他们所接受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状况又能为企业节省培训成本,这些原因极大刺激了旅游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增长。由于实习生不被纳入劳动者范畴,企业把降低劳动力成本的筹码压在增加实习生的比例上;尽管实习生从事和正式员工相同的工作,但两者的薪酬有明显的差距。[2]工资是劳动价值的货币体现,也是工作绩效被认可程度的表现,“工作报酬”是实习生比较突出的不满意因素之一。

实习生希望通过轮岗获得丰富的工作经验,想到更多的企业去体验职业文化,为将来从事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企业为节约人力成本,往往将实习生安排在比较辛苦的部门,并希望实习生尽快成为“熟练工”,整个实习周期只安排学生在一个岗位实习。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工作让实习生感受不到工作成就感,更觉得自己的所学所长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工作内容”是实习生不满意的另一主要因素。

实习生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他们身份的双重性也决定了实习心理的双重性。实习生的工作满意程度会影响其今后是否愿意继续留在企业、留在旅游行业就业。

(三)学校缺乏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据《中国教育报》2009年6月5日的文章《28名大学生顶岗实习缘何半途而废》报道,“高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履行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感受到极大的挑战:单位管理太严、工作条件太差、部门人际关系冷漠、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等。面对压力,有的学生选择坚持;而更多的则中途放弃了实习,这说明现在大学生心理浮躁是普遍现象。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意志品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多学习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现在企业最关注、最需要的还是具有爱岗敬业态度的人才。”[3]

据2008年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进行的相关问卷调查,发现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和旅游行业用人单位这两个群体对旅游人才观念的认知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同之处在于,学生和用人单位都认同“社会交往能力”、“吃苦的品质”和“高能力”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是人才必备的素质。不同之处在于,学生以自我发展为核心,以体现自身价值为尺度,看重的是“工作经历和机遇”,关注的是“计算机软件知识”、“写作知识”以及“文化素质”的提升;用人单位以企业经营为核心,希望接受的是能从事一线的工作人员,更加重视“高尚的品德”、“沟通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和“团队归属感”。[4]这些不同之处反映了学生职业期望和用人单位人才使用标准之间的差异。

学校教育要从人才发展不同阶段的尺度,从企业人才发展条件的空间尺度来综合思考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需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四)校外实习基地不稳定

大多数院校校企合作仍处在初级阶段,实习基地结构不合理、不稳定等问题仍然存在。不少学校在选择实习单位的时候,较多看重的是实习报酬、企业的规模、企业地理位置等,对实习单位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合作以后发现,有些企业不仅缺乏对实习生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和岗位指导,而且在经营管理、用人机制、企业文化、员工生活条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易出现分歧,往往在一个周期结束后匆忙解除合同,而新建立的实习单位缺乏对实习生的指导经验,不利于对学生的培养,这种短期行为对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产生了不良后果。实习基地资质与条件良莠与否是决定实习质量好坏的重要条件。为了避免过于频繁地更换实习基地,学校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应有长远周密的计划和广泛细致的调查。

(五)学校实习指导力量薄弱

化整为零的顶岗实习由于学生分布于不同企业,囿于人力、财力、物力,院校在实习管理指导方面不免捉襟见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新进年轻教师缺乏行业企业实践经验,许多老教师是半路出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况了解甚少,在实习指导上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人员流动频繁,企业内部之间的协调存在障碍;企业着力追求经济利益,因而对实习生的教育意识淡薄,与校方沟通协调很难达成学校的意愿,从而导致学校实习管理形同虚设,为顶岗实习的实施带来不尽如人意的效果。

(六)顶岗实习政策和保障制度缺失

我国《职业教育法》主要是规范学校职业教育的法律。从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不难发现,这类文件有关顶岗实习的政策大都是原则性的要求和指导性的意见,少有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2012年11月15日,教育部印发《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规定》)提出,“高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由学校举办方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管理”。企业仅作为参与者并未被赋予与学校相同的职责,校企双方在顶岗实习中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未能明确。而企业分属于行业系统不受教育部门直接管辖,仅教育部门单方出台的规范文件对其而言不受约束。

此外,“校企联合、产学合作的保障体制不完备,运行机制不健全,顶岗实习实施起来必然不稳定。例如,校企合作的深度与时间长短往往取决于企业与院校领导人的私人情感,由于缺乏相应监督机构的监控保障,企业或学校领导人一旦更换,校企合作就难以为继”。[5]

现阶段我国也尚未形成完善的实习生用工制度。《规定》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实习单位向顶岗实习学生按工作量或工作时间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学生顶岗实习应当执行国家在劳动时间方面的相关规定”。由于学生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参加顶岗实习,与企业并未建立法律上的劳动关系,其权利义务不受《劳动法》保护,例如,企业对实习生劳动强度和质量要求与正式员工一样,但是报酬、福利待遇却与正式工人相距甚远。再如,因为旅游服务行业具备的特殊性,绝大多数学生都发生过超时加班的情况。这些不断涌现的违规现象,致使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处于真空状态。显而易见,顶岗实习的困难不是教育部门自身可以解决的问题。

三、有效实施顶岗实习的建议

针对目前高职旅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迫切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机制

鉴于企业所属系统不受教育部门直接管辖而对明文规定熟视无睹的情况,政府应从国家制度层面明确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明确行业主管部门指导职业教育的责任。例如,日本为适应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多次对《职业教育法》进行修订,明确规定政府、督导府县、雇佣主在职业训练与技能鉴定中的责任,确立了各自的分工。德国的职业教育法针对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作了明确的要求,政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提供大量优惠政策。在美国,培养技术人才也不单单是教育部门关注,除政府和立法机构外,政治家、企业家、基金会和其他社会团体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

相对而言,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制定有关顶岗实习的法规,但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提出,要制定和实施推进校企合作的法规,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说到如何增强其可行性,则需要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完善实施细则来保证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的有序进行。

1.建立完善的监督机构及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美国为实施相关法案,专门成立了有关机构加以推行和监督,如“国家标准委员会”、“国家职教课程中心”等。监督机构必须参与制定政策文件,全面关注实习进度,定期抽查实施效果,并对检查后发现的问题要求其限期改进。

2.不仅要有制度保障,更要有政府资金投入

应制定企业接收学生实习财税优惠和经费补贴政策,将校企合作运行的必需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或建立专门机构、专项基金来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例如,2010年3月1日《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正式颁布,条例明确“学校应当按照规定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实习,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实习和见习的指导、培训和补贴”。又如,2012年9月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提出,“企业用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直接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均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企业按实习协议支付学生实习的报酬、学生实习活动有关的耗材、技术指导和管理人员补贴等有关费用,按税法有关规定的相关税种税前扣除”。

这种调控提高了企业实施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使得学校、企业、学生各享所得,也使得校企合作行之有效,为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提供了经济条件。

(二)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优良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呈现为从业者遵循职业内在要求,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1.对学生进行情商训练

旅游服务是与人沟通的工作,尤其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较强的承受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是学生“情商”高低的表现。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认识自我情绪、管理自我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即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由于“情商”是可以干预、开发与培育的个体积极心理潜能,可以通过训练实现短期提高,因此,目前也被广泛运用于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中。[6]学校可以开设心理素质训练课程,有意识、有目地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塑造学生乐观的性格、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开发学生意志潜能,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要。例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建设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将心理素质训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列入学院必修课,构建完整的就业课程体系。

2.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对学生品德的养成教育提出了史无前例的挑战。面向行业一线服务岗位的高职旅游专业的德育工作尤显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也关系到中国未来整个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学校从方方面面去营造环境,需要学校把德育贯穿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例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在每天专业课开始前开展10分钟“做人与成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开展每堂课前的“5分钟德育”活动,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7]学校还应注重将先进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通,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情感培养纳入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职业选择和其人生价值实现的和谐统一。

(三)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科学地选择旅游企业作为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能够确保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还能为学生就业提供平台,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为此,从教育教学功能体现、教学计划履行和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设立相关指标,建立一套既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又便于操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评价体系尤为必要。学校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不仅了解实习单位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企业文化、员工激励、工作氛围,还要考虑企业的发展前景、学生今后的发展空间。[8]以“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为例”(见表1),通过相对完整的校外实习基地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

(四)推行职业导师制加强实习管理

由于学生缺乏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不可避免地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出现困难。而企业缺乏人性化管理,会使实习生的工作热情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逐渐减弱。据迈点网的调查数据[9]显示,当对实习工作满意度下降时,53%的实习生不会告知上司,认为上司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影响工作;31%实习生会就存在的问题与上司讨论,避免不良状态恶化;还有16%的实习生表示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从调查结果得知,大多数的实习生不愿意向上司寻求帮助,一方面是实习生对上司的信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在于上司本身并未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指导实习生。如果企业管理者可以向实习生提供意见、给予支持,可以使实习生负面心理症状最小化并提高其对实习的整体满意度。

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传统的“一对一”的师徒关系有助于学生感受同事间的尊重和安全保障,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企业的归属感。有鉴于此,学校可以联合企业形成职业导师制度。[10]校企双方选择有高度责任感、出色的沟通技巧,乐于分享经验的优秀员工或业务骨干担任职业导师。在与学生共同工作的过程中,职业导师从思想品德、职业规划、专业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入职要求、加强角色认知、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诚信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协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顺利过渡。

(五)科学设计顶岗实习体系

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反映出学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不足之处。学校应从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旅游行业的需要出发,设计系统的高职旅游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多途径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

1.明确实习管理机构职责

学校应明确管理顶岗实习的工作机构,与实习单位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计划、整理与编制实习质量管理文件、设计管理流程、建立实习质量标准、监控与评价实习质量保证体系、并制定《实习学生安全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落实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政策。

实习生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是关系到顶岗实习成败的关键之一。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前,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应签订三方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学校应通过购买或要求企业为为学生购买实习责任保险,由专人负责学生维权等多项措施来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2.深入有效进行实习动员

学校可开设8至10学时左右的实习指导课程,即将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进行实习动员,使学生了解实习岗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健康、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情况。课程可采取专题讲座、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例如,可聘请行业专家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使学生明确职业方向;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从劳动保障、劳动纪律等方面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和安全意识,缩短学生适应周期;安排专业教师布置各岗位的实习教学任务,便于学生有目标、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毕业设计项目。

有些教师抱有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对职业教育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认识不足,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轻视实习的教育教学功能。基于这种状况,学校应加强教师对实习环节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教育教学的全程质量观,为实习组织与管理做好充分准备。

3.全方位管理实习过程

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技术或管理人员组成实习指导教师团队,如专业导师、生活导师和企业导师,既合作又有分工。协同企业出台《学生实习管理办法》,除规定学生的实习时间、实习待遇、实习鉴定外,明确企业的轮岗安排、企业导师职责等。将实习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有效执行。

4.注重实习经验交流会

学生回校后召开实习交流会、总结表彰会。一方面请实习生代表做报告,不仅可以生动介绍实习工作、实习工作生活以及企业在文化、制度、组织机构等方面的情况,还能分享自身宝贵经验为现场的同学解答疑惑,激发大家实现奋斗目标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请实习指导教师发言,交流实习组织过程中的切身经历和体会,分析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顶岗实习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等方面的经验,旨在完善实习管理工作。

高职旅游专业顶岗实习往往长达半年,实施过程困难重重,源自于院校与企业双方对顶岗实习的认知有异、利益有别,以及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和学校缺乏对实习的有效管理。问题的解决在于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制度安排的同时,学校应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对顶岗实习进行系统工作设计并抓好落实。

[1]周彩屏.学生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运行模式[J].职教论坛,2009,(2):15-18.

[2]闪媛媛.旅游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状况对其在酒店择业意向的影响分析[J].旅游论坛,2010,(2):121-126.

[3]朱振岳.28名大学生顶岗实习缘何半途而废[N].中国教育报,2009-06-05.

[4]李因.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J].旅游学刊,2009,(7):84-89.

[5]郑静姝.简论职业院校实施顶岗实习的困境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0,(27):67-70.

[6]肖飞.高职院校学生情商教育模块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93-95.

[7]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N].中国旅游报,2012-10-17.

[8]郭琰.饭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J].旅游研究,2011,(6):81-84.

[9]2011酒店人工作激情现状调查报告[EB/OL].(2011-09-21)[2012-10-08].http://res.meadin.com/IndustryReport/2011-9-20/1192072290_2.shtml.

[10]田雅琳.基于“订单式”的餐饮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105-107.

猜你喜欢

顶岗实习生旅游
旅游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浅谈心电图医学实习生带教体会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最牛实习生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