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报纸书评版的文化担当
2012-03-20范力
范 力
(辽沈晚报,辽宁 沈阳 110031)
全民读书活动开展以来,我国国民整体阅读率较前有了很大提高,但就阅读范围、阅读取向和阅读质量而言,却没有明显的改善。例如,除少部分读书人和读书爱好者外,绝大多数读者的阅读范围普遍局限于《明朝那些事》、《盗墓笔记》、《哈利波特》等畅销书,以及励志、理财、职场攻略、处世秘籍、名人传记等生活实用类书籍。全民性的阅读视野狭窄,趣味单一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与此同时,随着网络阅读时代的到来,今天的大众阅读正由传统阅读向多元化阅读迈进,电子阅读器、手机阅读、互联网在线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蓬勃发展,“读网时间”日益蚕食着“读书时间”,而网络时代带给大众多样、便捷、速度化阅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阅读出现了碎片化、快餐化,浅表化等现象,因此,报纸书评版一方面要应对来自网络阅读的挤压,避免日益边缘化、小众化、鸡肋化的风险,而另一方面,却仍要以坚守的姿态,使命性地担当起开拓读者阅读视野,推广和普及高雅阅读品味,提高读者鉴赏能力的文化责任。
那么,如何办好书评版,需要一个优秀的读书版编辑以深度的观察和权威性的指导,开拓大众阅读视野,提高大众阅读的文化品味,展现书评专刊独特的文化底蕴,这是一个读书版编辑所要面对的重要而艰难的课题,需要做如下几方面的尝试和努力。
一、跨时代、全球性的阅读视野
视野决定高度,品质决定深度,书评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扩大读者的阅读视野,即所评所析书目的内容,则是要涵盖范围广,凡是具有经典价值、深刻文化内涵,对生活、对人生具有重要启迪意义的经典书籍、精品书籍、热点书籍都可纳入其推介范围。以辽沈晚报读书版推出的辽宁新闻名版名专栏奖获奖栏目“范力私房书”为例,其开篇作,推介的就是一位日本80后女作家青山七惠的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该小说作为2007年日本芥川奖夺冠作品,是日本当今最受瞩目的畅销小说之一。专栏书评既解析了该书描写的日本少子化社会,“飞特族”的辛酸,同时也揭示了其追寻自我、独立,最终走向自立的温暖积极的主题,书评比照中国80后创作普遍存在的浮华与虚饰,对其内敛、沉实、朴素无华的写作风格予以了充分肯定。这无疑给一味追随中国80后畅销书作家的青少年读者,展示了更广阔的阅读视野,提供了一种别样的阅读价值体味。[1]同样,之后推出的《重读〈霍乱时期的爱情〉》,又将读者的目光带向拉丁美洲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永世爱情为主题的诺奖经典之作。[2]而辽沈晚报读书版策划的大型书评栏目“重读经典”,更是将读者带入到古今中外名著经典的阅读和欣赏中。同样,层出不穷的畅销书、影视小说、新国学学术代表作、优秀的网络作家作品也无不在其书评版推介范围之内。
二、“雅文化、准学术”的书评风格
我们说,编辑的视野决定了版面的视野,同样,编辑对版面的品质追求,也是书评版的品质保证。有了这样的保证,书评版才有可能深度挖掘和展现书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对读者的阅读起到引领和提高的作用,因此,读书版编辑首先要在自身的阅读实践中,对高品位的价值取向怀抱一种持久的追求,如此看来,其组织和选用的书评稿件,才有可能体现出其特有的文字风格和较高的文化品位。
报纸的书评文章与严谨的学术性书评和专业性书评不同,其作者首先要放下学究式的架子,高人一等的调子,以普通读者的视角,而不是学者和专家的视角,把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传达给其他读者。最好的报纸书评文字,应该追求的是简约、质朴、亲和、生动的评论风格,体现一种畅谈式的语意效果,传达有感而发的心得心语,给予有的放矢的中肯评价。
报纸书评在书目的选择上更应强调一个“淘”字。优中选优,精中选精,在浩瀚的书海中,只有精挑细选,才能为读者提供品质上乘,书香浓郁的的好书,而在书籍的赏析上,则强调一个“品”字。苏珊.桑塔格说:“阅读是一种素质,一种技能,实践愈多,你必然会变得愈专业。”[3]怎样去看一本书,怎样去看一本热门的畅销书?怎样去发现一本沉寂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但却是一本具有非凡价值,弥足珍贵的好书?怎样看出一本好书的独到之处而不是仅仅跟着书商宣传的卖点走?这都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素质积累、技能积累才能达到的阅读功力。如果一本书的书评作者、读书版编辑都没有品出什么滋味来,还如何向读者介绍它的好呢?报纸读书版所主张的“雅文化、准学术”的书评风格就是要在“品”与“评”的关系上,评介重心更侧重于“品”,而不是“评”,强调观感而非论断,注重交流而非灌输。
三、科学定位读者群,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
书评版的主要读者群的科学定位应当是有一定阅读经验的中青年读者。他们是我们社会和家庭的中坚力量,也是文化消费的主体人群。这一人群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高品味阅读趣味的形成,书籍鉴赏能力的提高,定会影响和推动广大的少年儿童读者和老年读者的读书进步,对普及和推广经典阅读、精品阅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读者、版面风格定位明确之后,版面或栏目宗旨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评稿件的可阅读性,一是所选书目要有可读性,二是书评稿件本身要具有可读性。报纸书评有别于学术性书评和专业性书评的根本性特征,就是其作为报纸副刊类作品与生俱来的 “新闻纸”属性。与新闻报道对时效性、轰动性或爆炸性的强调不同,书评稿件在选题上,并不主张一味地追逐社会热点,跟风炒作,而是要掌握社会思潮脉动,社会心理走向,社会思想热点,关注人们精神及现实的文化追求,也就是说,它所追求的新闻性,强调的是关切性和当下性,以此寻找版面运作与现实生活、社会思想动态的切入点和契合点,从而使所选书目和稿件都能打在读者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上,由此来提高书评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因此,读书版编辑在书评版或书评专栏的经营上,无须追求其他新闻性评论的时效和力度,不必去做跟风抢眼球的动作,而是要以一种正中下怀的方式,融通舒缓的风格,使自己的书评版面飘逸出“致远书香”,从而确立其在读者阅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在读者心目中的文化品牌形象和在全民阅读时代实现自身的文化担当。
[1]范力.〈一个人的好天气〉既苍凉又纯真[N] .辽沈晚报,2010-11-30:(C12).
[2]范力.重读〈霍乱时期的爱情〉[N].辽沈晚报,2010-12-21:(C09).
[3][美]苏珊·桑塔格.重点所在[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