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文摘

2012-03-20

文化学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媚俗撰文模因

文学“大众化”问题的现代性境遇

罗立桂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撰文指出,由于紧密配合社会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使得文学“大众化”难以避免地存在着功利和审美纠结、精英和大众的身份矛盾以及文学主体性缺失的困境。这些困境是文学“大众化”不得不面对的现代性境遇。要想突破困境,需要社会为各个文化领域的自治发展提供条件,使文学获得充分的自律,也要依赖大众教育程度的普及和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其能够真正从精神上享受文学。当社会能够为各个文化领域的自治发展提供条件,社会分工的细密化和专业化,各个领域能够分化发展,形成各自具有自律特征的场域“文学场”有了自身的运行规律和自主的空间,不再被赋予超出其负载能力的社会变革使命,社会教育程度的普及,使得“大众”能够真正地从精神上享受文学,具有足够的艺术鉴赏水平的时代,大众文学将不会以"大众"的名义和政治意识形态浇铸在一起,从而遮蔽文学的审美特质和“大众”的精神享受功能。文学“大众化”中的政治和审美纠结、精英和大众的身份矛盾以及文学主体性缺失的困境才有可能被突破。

大众文化中媚俗语言的模因选择

邱野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撰文指出,大众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文化主潮,媚俗语言大量出现在社会文化各个领域。从模因论的维度,运用模因选择三因素解释媚俗语言产生和传播的现象,并以大众文化批判的哲学视角,分析媚俗语言模因选择三大因素,即模因本身的实质内容、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生态因素。分析显示:媚俗语言是一种文化强势模因,社会个体和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媚俗语言模因。勒庞把群体中的个体看成日益被大众文化所湮没的“乌合之众”,大众文化往往把平庸低俗当做最有价值的东西。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媚俗语言是社会认知和行为模式的平庸化和低俗化表现,媚俗语言在模因的共时竞争中获得胜利成为强势模因。媚俗语言对传统主流经典语言和精英文化语言具有消解作用,存在语言形式不规范、语言意义不纯洁、语言趋向不健康的现象,应有意识抵制和避免媚俗语言的表达和传播。

佛教因果思想的伦理价值浅析

孙建国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撰文指出,善恶因果报应把行为善恶与其祸福在自己身上统一起来,即使不愿意为善者也会在这种强大的道德压力面前产生道德自觉和行善的动力。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体现了"德福一致"的原则,对形成一种好的道德风尚具有很好的教化作用。当代社会突出表现为信仰的缺失与信仰的混乱。出现了旧的信仰的缺失与新的信仰尚未确立的断层,同时又存在着现代西方伦理信仰对中国传统伦理信仰冲击的局面,从而造成了伦理选择的困难以至于无所适从的局面。信仰危机的结果就是道德的紊乱与滑坡。在以金钱为追求目标的价值取向的道德前提下,从而出现了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脱节,这是当前社会最大的道德问题之所在,并由此引发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道德问题。这些道德问题以及其所根源的伦理信仰危机,却又是由于善恶因果律在人们思想与价值判断中的中断与紊乱引起的。因果报应思想的抛弃必然导致伦理道德的缺失,造成为恶何惧、为善何益的思想猖狂。为形成一种好的道德风尚,为挽救世道人心,必须重拾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发挥它应有的教化作用。

多元文化教育的相关问题

王连照在《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5期撰文指出,教育改革重在发展,但极少考虑少数民族学生带进教室里的多元文化背景,许多改革决策最终不能把多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本,那些曾因文化不同被隔离在学校教育之外的少数民族学生就成了改革的最大牺牲者。事实上,所有学生的才智、技能、思考和经历都可用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教育改革需要严肃对待这些多元文化教育问题。另外,在多元化的体制里,在多元文化教育过程中,还有一个教育质量问题需要被关注到,每个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自己所认为的优质教育,这意味着不同的公民会有不同的被教育方式,这么多元的"质量"如何在一个区域内得到同样接受。另外,地方学校是否都有能力实施优质教育。家长是否有能力辨别教育质量,他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与信息量来把握这些信息。所以,在许多国家里,地方的差异性与核心质量标准就成为多元文化教育过程及多元教育体制内固有的张力。

关于“普世价值”争论的回顾与思考

薄明华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撰文指出,汶川大地震期间,中国思想界围绕着“普世价值”是否存在,西方自由、民主、人权、宪政是否是“普世”的价值,中国改革开放是否是向"普世价值"回归,抗震救灾是否彰显了“普世价值”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关于“普世价值”争论具有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它凸显了当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艰巨性,也凸显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紧迫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反映着时代特征。它鲜明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只有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路径,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才能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下,不断增进社会思想共识,不断强化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也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美好理想变为举国上下的一致行动。

富裕与公正的辩证平衡

刘进田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撰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其现代社会的价值结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而此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的价值内容是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体现于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诸领域,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历史的价值红线,它规约和要求着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规约和要求着科学与民主、理性与自由和以人为本诸价值。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自然观的现代意义

杨晓光在《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自然面前,我们必须做的就是缓和自然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关键。我们有能力去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去不断解决我们的生存环境。如今真正要做到天人合一的发展战略目标还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不断去强化自身的素质。在自然面前,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对大自然的规律还处于不断探索当中。如果能真正放下那种人定胜天的思想,我们的环境会不断达到和谐。大自然压力的缓解将有利于我们下一代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有理由相信,我们有能力为我们的行为负责,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我们的生存环境--共同生活的大家园是否受影响为前提。如果我们放弃对环境的治理,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给自己建造坟墓。一切繁华背后都是对自然的索取,一切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告与惩罚。天人合一的思想能否长存,还是要靠人的修养,人格的完善。

论网络场域下的社会交往

李忠艳、黄刚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撰文指出,场域理论是社会学术语,是社会学理论中的重要支撑力量,布迪厄的场域理论研究为手段,以当前网络建设为基点,通过交往媒介的应用,构建网络场域教育规范。分析、评定网络场域弊端,并探索网络场域下的交往教育,最终把科学的网络场域交往模式运用于社会实践的管理当中,以切实提高网络教育的实效性,创新网络教育的研究方法和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最终实现网络场域下社会交往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网络场域下的社会交往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资源的占有量为权利,以竞争中交往的目的为手段的社会活动,网络场域下的交往要不断加强资源的合理整合,加强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实现创新,最后达到为人民服务,造福全世界的目标。

浅析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刘嘉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撰文指出,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语体,它虽然给汉语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给汉语言的发展注入了的新的活力。网络语言的产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只有吸收新的精华,祛除糟粕,并加以积极引导,净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对于现代汉语的发展应该是积极有利的。对待网络语言,我们也应该像对待一般的新词新语一样,不必急着进行这样那样的规范,更不应该敌视,而应该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自然会留存下来,成为经典语言;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则会在“约定俗成”中自然而然地淘汰掉。同时,我们应当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加强正面引导,学会扬弃,提倡自律,不消极逃避,也不盲从逐流,自觉学好规范的语言、用好规范的语言。

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分化与政治认同

张晓妍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撰文指出,目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现代化进程所导致的利益分化成为众多社会问题和矛盾产生的根源。政治认同作为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共权力、政治制度等的赞同、认可与支持,也受到了强烈冲击,表现为政治认同危机的出现。在利益分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必须以利益协调为着眼点,化解利益矛盾冲突,才能有效地增进和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稳定。对于当前存在的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失业增多、社会保障系统不完善以及腐败问题等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利益分化导致的社会冲突和矛盾的尖锐化和复杂化。政府应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关系的要求转变职能,在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分化新形势下给自身的角色进行合理定位,增强自身利益冲突和矛盾的化解能力,重点解决人们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建立一种能够满足利益分化的要求并能促进利益增长的社会机制,以实现良好的社会秩序并保证稳定的社会生活。

猜你喜欢

媚俗撰文模因
主流媒体要旗帜鲜明地拒绝逐利媚俗
抑或媚俗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杨乃文 不媚俗的声音
寂寥·腾格里
无题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绍兴古镇寻荼社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又到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