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商业化的当代文化
2012-03-20任绍德
任绍德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抚顺 113005)
改革开放以来,在极左思潮和文化大革命受到批判和否定之后,当代文化,包括当代文学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思想解放了,禁区被打破,文化创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文化被卷入市场经济的大潮,过度商业化使当代文化,特别是当代文学面临灭顶之灾。面对这一严酷现实,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一、过度商业化在当代文化中的表现
过度商业化的当代文化,即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忽视、甚至不顾及社会效益及其教化功能,过分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和低俗、庸俗、媚俗的不良文化现象。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文化与商业产生了密切联系,并发展成为一种产业,这是发展经济所需要的,但是,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不但具有商业价值,还有精神属性和教化作用。然而,随着金钱崇拜、娱乐至上风潮的盛行,文化产品越来越忽视其精神属性和教化功能,片面强调和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导致文化垃圾充斥市场,导致人们价值观的扭曲和信仰的缺失,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最终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遭受创伤,因此,对过度商业化的文化现象,必须认清其危害,并采取果断措施切实改变这种局面。
过度商业化在当代文化中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忽视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当前,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演艺活动等各项文化事业中,普遍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而教育人民、为人民服务都只是冠冕堂皇的口号。例如:电视节目把收视率看作生命。收视率的高低是评价节目优秀的主要指标,也是领导考核下属工作效绩的标准和兑现工资奖金的主要依据,因此,为了提高收视率,许多电视台的节目连篇累牍地播放娱乐节目、名星逸闻、奇闻怪事、武打凶杀、男欢女爱等内容。出版部门发行书刊杂志,也同样首先考虑发行量的多少,以迎合社会上的各种新潮和时尚。影视剧的制作、发行和上映也都把上座率(票房)看成是唯一标准或重要标准。谁的上座率高,谁的造势大,谁就受到热捧。于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文化产品从孕育到生产、从问世到推销,都离不开经济利益。不夸张地说,当下的文化产品,除少数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公益性外,多数都不同层度受到过拜金主义的熏染,因此,虽无大害,却也与世无补,与人无益。
(二)以开放搞活为借口,各种垃圾文化充斥文化市场。开放搞活对文化发展本是大好事,但许多文化作品却以此为契机,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不断制造各种刺激感官的文化垃圾,向人们兜售不健康、散发着腐臭气的货色。他们炒作丑、炫耀丑,以丑为美、以恶充善,误导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取向。例如在书刊中、电视里和舞台上,到处充斥着风花雪月、缠绵悱恻、恩怨情仇、凶杀淫乱、无病呻吟、荒诞离奇;或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妖魔鬼怪、轮回报应;或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吃喝玩乐、声色犬马……甚至连《金瓶梅》中的奸夫恶棍西门庆也被美化成文化产业英雄,真是乌烟瘴气,乱象丛生,触目惊心。
(三)以“老百姓喜欢”为由,“三俗”文化大行其道。优秀的文化产品肯定受到老百姓的喜欢。而庸俗、低俗、恶俗(或媚俗)的“三俗”文化产品也可能在一定时期、在部分观众和读者中受到追捧。对这种现象,应该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随意否定,如赵本山的早期小品有的既有思想性,又鲜活生动;如《三鞭子》、《送礼》、《昨天、今天、明天》等。而近些年的小品,包括上春晚的小品则趣味日渐庸俗低下,有的对话十分不雅,如“某某结婚他人可以入股,还占51%的股份”、“某某男被驴踢了,所以没有性能力”等等。他导演的电视剧《刘老根》等尚有一定新意和生活气息,而接下来刹不住车的《乡村爱情》系列等除了东拼西凑、重复搞笑、节外生枝、无端误会、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等表现手法外,实在看不到如此冗长的连续剧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而这样的连续剧往往都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首播,何也?
二、过度商业化的危害及根源
过度商业化的当代文化危害甚广,它不仅毒化了当代文化市场,而且祸及久远。其危害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破坏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形形色色的商业文化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什么理想信念、什么国家命运、什么礼义廉耻、什么公正诚信,都可以不在话下。破坏传统文化容易,恢复重建却很难。如今很多人唯利是图,冷漠面世,甚至坑骗他人,玩世不恭,这都与文化垃圾的熏染不无关联。目前,社会风气存在问题多多,如漠视仁义和诚信,尔虞我诈、寡廉鲜耻、贫腐成风、巧取豪夺、行贿索贿、腐化堕落等丑恶现象,日趋严重,每个有良知的人无不忧心如焚,深为痛惜。笔者在一篇谈到权力腐败的文章中看到,“大多数贪官贪财又贪色,95%的贪官有情妇(另外5%是女贪官),60%腐败案与二奶有关。有人在网上公布“二奶排行榜”列出九个奖项,如江苏建设厅长徐其耀包养146名情妇得数量奖;重庆市委宣传部长张宗海,常年在五星级宾馆包养未婚大学本科女大学生17人,得素质奖;四川省乐山市长李玉书,20个情人年令在16-18岁,得青春奖;还有海南省纺织局长李庆善记性爱日记95本,制作性爱标本236份,得学术奖。”[1]真是荒唐至极!
(二)动摇了维系正常人际关系的道德底线。我们倡导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应该团结互助、仁义礼让、助人为乐、有难同当。而垃圾文化或“三俗”文化却反其道而行之。有的小品把残疾人的生理缺陷当成取乐的笑料,这哪有什么同情心和爱心?还有的小说和电视剧写什么“下半身”,写教师奸污学生,父亲奸污亲生女儿等,更是污秽不堪。这类文学作品早把正常人际关系和社会公德抛到脑后,它们追求的就是刺激、卖点、收视率和金钱。在现实生活中,各种违背道德和人伦的丑恶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例如尽人皆知的在各行各业评奖、评职、晋级、录用及安排工作、出演主角、入学择校等社会活动及交往中,正常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底线都已被突破。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过度商业化的当代文化确实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毒害了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健康心理。文化垃圾通过影视、戏曲、书刊等大众传媒及视听手段,把各种廉价生产而又追求扩大商业利益的产品推向市场。它们不仅迎合并且刺激,从而制造了大众的低俗消费趣味。如有些大片渲染变态暴力,有的网络向青少年传播黄色影像,有的影视过度展示打斗格杀,这一切都给广大观众和读者的心灵造成创伤,特别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致命的伤害。多年来,公安部门总是把“黄赌毒”作为打击主要对象,文艺作品也以扫除“黄赌毒”为题材进行创作。笔者认为,各种形式的暴力文化比“黄赌毒”的危害尤甚。青少年因受暴力文化影响、刺激或模仿暴力以致犯罪者千千万万,比受“黄赌毒”影响而犯罪的多得多。但是,政府有关部门对暴力文化的危害却熟视无睹,而且任其在影视书刊和网络上畅行传播。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至于产生过度商业化的根源,主要是:1.社会大众特别是文化人在商品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本来是教育人的文化人成了拜金主义者,以致为金钱不惜放弃自己坚守的底线,背离了自己应作为社会良知者的神圣使命。2.拜金主义盛行,造成人心浮躁,见利忘义。拜金主义对世人的征服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心甘情愿的,而且它象细菌一样在空气中弥漫,很少有人不为之“感冒”。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中专家、学者、名人占多数,党员干部也为数不少,他们在追名逐利时为什么忘记了自己身份和责任呢?利欲熏心使然。3.吏治腐败造成世风日下。社会腐败尽人皆知,而其中影响深远的是吏治的腐败,即相当多的领导干部身在“腐”中不知腐,如有的干部整日吃喝玩乐却习以为常;有些领导干部在用人上任人唯亲;在工作和生活中,漠视群众,横行霸道,鱼肉乡民等等。这一切,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恶劣影响,并使其对事业和正义失去公信,因此,他们不再相信正面宣传,转而谋求自己的利益而好自为之。
三、过度商业化的治理
(一)要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恢复儒家文化及一切优秀文化的社会地位。近百年来,儒家思想和一切优秀传统文化经受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政治、文化斗争的冲击,已经遍体鳞伤,支离破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回首百年近现代史、总结历史教训后,对这些历史文化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其表现就是十多年来兴起的“国学热”。儒家思想在中国近二千年和在亚洲某些国家近几十年的发展中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现在为什么却对其视而不见呢?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它,恢复其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和社会地位,不要仅仅在“百家讲坛”讲一讲,在社会上搞点花样点缀。近几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升温,笔者对儒家思想和文化也进行了一些研究。笔者认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儒家思想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中都应该成为我们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之一。这需要解决两个理论问题(或曰认识问题)。其一,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同与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一致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以仁爱之心治国理政违反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科学发展观吗?难道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不是实现“爱人”吗?其二,许多人把儒家思想与封建思想混为一谈,认为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就是搞封建主义,其实不然。儒家思想以孔子学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思想体系,二千多年来的历史及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史证明它具有科学性和生命力,而封建思想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了儒家思想并把许多封建统治者的理念掺杂在儒家思想之中,或者将儒家思想中的糟粕加以放大形成理政条律。我们恢复儒家文化是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而已。
(二)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让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占领文化市场。现在各级宣传、文化部门都在实施监管,但为什么没管住呢?笔者认为,一是监管者本身没有看到问题的严重性,或者监管者也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拜金主义的迷魂阵;二是监管者主要把政治关,认为政治上没问题就不会承担责任,因而忽视了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水准。应该认识到,垃圾文化对国人的毒害以及对政权的腐蚀有时比政治方面的问题来得更隐蔽、更深远、更根本,因而也更具破坏性。只不过这种破坏作用是长期的、潜在的。要解决监管好的问题,首先,要提高各级政府文化监管部门监管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监管者必须是清官,要做到“拒腐蚀,永不沾”,才能真正起到监管作用,从而使那些文化垃圾既不能产生,又不能在市上大行其道。其次,不仅要把好政治观,也要把好质量关、艺术关。那些粗制滥造、品位低下的文艺作品不也是有人把关放行才得以招摇过市吗(不包括非法出版物等)?要把好质量关,监管者还必须学识渊博,“术业有专攻”。有一部歌颂长征的电视剧,名曰《雄关漫道》,是引用毛泽东词里的四个字。编导把“漫道”的“道”理解为“道路”。其实“漫道”是“不要说”的意思,为此,把电视剧名定为“雄关漫道”就不伦不类了。若监管者理解毛泽东原词本意,完全可以提醒编导改正,不至于贻笑大方。
(三)要注重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和教化功能。文化部长蔡武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我们不能将整个文化都交给市场,搞所谓“文化产业化”。最根本的问题是正确认识文化属性。文化的内涵是价值观,是精神,是审美。文化具有双重属性。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需要从两方面来考虑和认识问题。一方面,我们在文化建设、文化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坚持文化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不给错误的观点、反动的意识形态提供传播的空间;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在今天社会思潮日益多样的条件下,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因此,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正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还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划定红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鼓励健康文化,允许通俗文化,抵制腐朽文化,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现在有一些文化产品则以“满足人民需求”的之名,行迎合低俗、媚俗之实,影响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对此,我们必须坚决纠正。
总之,当代文化领域中的过度商业化倾向已经发展到前所未有、岌岌可危的地步。面对这种状况,需要文化界的各级领导部门采取果断措施,综合治理,秉要执本,革除时弊。而我们文化工作者也要从自身做起,轻名远利,耐得寂寞,不易初衷,不辱使命,创造出更多艺术性强、有品位的文化产品,以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精神,让人们生活在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态之中。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为每个文化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愿中国当代文化工作者牢记总书记的教诲,为创造中国文化新的辉煌而努力奋斗。
[1]周瑞金.辛亥百年:从世界演变看中国改革路线图[J].炎黄春秋,20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