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瓣膜病”说课设计

2012-03-19马璐洁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6期
关键词:瓣膜病李某板书

马璐洁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心瓣膜病”说课设计

马璐洁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心瓣膜病;说课;设计

1 教材

1.1 教材分析

“心瓣膜病”选自由王建中、贺平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供中职护理使用的《病理学基础》教材。病理学基础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属于医学基础课程,又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对后续临床医学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书从护理专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新增了病案分析、学习要点、临床护理、各种色彩及图标、思考题等,为学生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学习指导。“心瓣膜病”是本书中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第二节的内容。

1.2 教学联系

教学对象是三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她们已经学习了部分医学基础课程,有了相应的医学基础。病理学基础主要是阐述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等变化,直观、形象,但内容枯燥,容易前学后忘,记忆困难。学生文化基础弱、逻辑思维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欠缺,也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保留了教材原有的内容与深度,相对简化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等;同时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及时与临床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1.3 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要求,确立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心瓣膜病的概念病因,掌握其病理、临床特点;(2)能力目标:能很好地运用知识点做病例分析、诊断疾病,提高学生对该病的分析、诊断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合作意识及关爱患者的美德。

1.4 教学重点

重点是掌握4种心瓣膜病的概念、病理及临床特点,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合作意识。难点是如何诊断4种心瓣膜病。

2 教法

中职教学应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本,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工作是一个师生交流的过程,单向灌输“填鸭式”教学只会造成学生死记硬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堂课从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教材、多媒体、影像资料、大体标本等教具,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3 学法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主动摄取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结合学生已学过的医学基础知识,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相互协作”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运用“泛问式”复习法、反馈式指导法、自主练习法和比较归纳法等学习方法。

4 教学程序

4.1 教学原则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掌握了两个教学原则:(1)课件为主,板书为辅。病理学所讲的内容一般都是“物有所指”,通过多媒体把课本上的知识变成感性认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但为了弥补课件“一闪而过”的缺点,适当的板书更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重视;(2)分析讨论典型案例。引入3个连续发展的病例,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予其讨论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合作意识。整堂课授课时间是45分钟,利用多媒体,通过激趣、质疑、活动、巩固4个环节完成教学。

4.2 课前准备

4.2.1 教师准备(1)精心备课;(2)制作多媒体课件;(3)准备正常血液循环视频及心脏大体标本。

4.2.2 学生准备(1)自主预习本节内容,复习正常血液循环途径及心瓣膜的特点;(2)将全班学生分成4组,分别安排在教室的4个角,教师在中间讲课。

4.3 教学过程

4.3.1 课前训练多媒体导入病例:“李某,女,35岁。胸闷、气急5天,B超示二尖瓣闭锁缘有赘生物。儿童期曾行扁桃体摘除术。思考:请问李某诊断为何种疾病?这种病最终会导致什么后果?”学生回顾旧知识——风湿性心内膜炎,思考后回答:“李某诊断为风湿性心内膜炎→瓣膜增厚、卷曲、粘连→最终导致心瓣膜病。”以问题为线索引出新课——心瓣膜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积极思索,为新课的讲解打下伏笔。

4.3.2 新课导入引出问题:“什么是心瓣膜病?人体的心脏瓣膜有哪些?具体位置在哪里?又有什么功能?”根据预习任务,每组选取一名学生分别完成一个问题,其他组学生补充,最后教师播放视频总结。以问题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地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沉闷气氛,较好地促进了教与学的相结合。新课导入后由教师详细讲解并板书二尖瓣狭窄时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和形态改变,找出二尖瓣关闭不全与二尖瓣狭窄的内在联系,推出二尖瓣关闭不全时的血流动力学和形态改变。通过比较,归纳、整理出层次分明的知识结构,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3.3 学生活动(1)讲解完知识点后,展示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心脏大体标本。让学生仔细观察标本,经过小组讨论后,选取两个小组中的两名学生描述肉眼看到该标本的病理改变,其他两个小组的学生补充,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自己结合教师讲的知识找“问题”,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此时,教师可趁热打铁,引入第二个病例:“李某经过服中药,症状好转,但时有反复。50岁时,因胸闷、心悸加重又来院就诊。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左房、室均增大。思考:李某患有何种疾病?”从典型案例引出教学内容,通过透彻分析、发散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判断,得出诊断结果:李某患有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这样就达到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2)提出新问题:“如果李某患有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又会有哪些病理临床变化?”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根据教师讲授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方法,结合主动脉瓣的位置、开口方向及与血液循环的联系,分组讨论,选取两个小组中的两名学生讲解并板书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病理临床改变,其他两个小组的学生补充,小组间互相质疑、点评,最后教师精讲疑点并做总结。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根据课前预习及课堂上的讲解,学生完成了比较独立的探讨和研究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该病分析、诊断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3)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特点讲解心瓣膜病的护理原则,包括休息、饮食、严密观察、心理护理等,强调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士要经常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和指导,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康复信心,达到“药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爱患者的医学美德。

4.4 归纳总结

通过板书小结本次课的内容,再次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复习。小结后,给学生做针对练习,布置课后作业:第三个病例:“李某55岁时,病情加重了,最终抢救无效死亡。”请学生课后独立思考、解答相关问题,巩固了知识点,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该病的分析、诊断能力。

5 教学反思

5.1 优点

教学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结合人体解剖学及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尽可能创造互动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活动从以教师的“教”为主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主,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5.2 不足

课堂时间较紧,对学生的讨论时间及达到的效果估计欠佳,教师讲课语速有时稍显急促。

6 改进措施

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给予适当的指导,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也应在课前布置,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使学生能更顺利地完成任务。

G420

B

1671-1246(2012)16-0072-02

猜你喜欢

瓣膜病李某板书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同居男友去世, 女友能否继承遗产
为了讨还债务而绑架、扣押债务人,构成什么犯罪
10年被抓8次的惯偷又栽了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杀鸡焉用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