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学实验技术人员素质要求及其提升途径探讨
2012-03-19房杏青陈慧玲何月英
房杏青,陈慧玲,何月英,沈 静,况 炜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4)
机能学实验技术人员素质要求及其提升途径探讨
房杏青,陈慧玲,何月英,沈 静,况 炜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4)
在高职院校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后,课程教学理念、实验教学内容和要求及实验室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改变,实验技术人员必须正确认清形势,通过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努力学习、积极探索,自觉提高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工作的需要。
高职院校;实验技术人员;素质提升
近年来,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相继开展了对传统基础医学课程进行优化组合的改革探索,并形成了涵盖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教学,机能学实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随着教育理念、实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变化,对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实验技术的支持者和学生操作的指导者,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改革的成效。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就医学类高职院校机能学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其提升途径进行探讨。
1 医学类高职院校机能学实验技术人员面临的改革背景
1.1 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建设方向逐渐向理论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转变,倡导“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2]。
1.2 实验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改革
当前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从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等相关学科实验教学的优化整合,发展到结合职业教育要求加强专业针对性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开发,并在教学中加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3]。
1.3 实验技术手段的革新
近10年来,高校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力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目前,机能学实验教学已普遍采用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引进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虚拟实验技术,设备水平显著提高。
1.4 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
为了更好地实行资源共享,各院校纷纷将实验室由校、分院、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改革为校、分院两级管理[4],组建实验中心,而中心实验室的管理职能更多地由实验技术人员承担,这种管理体制的改变要求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范畴更广,工作更为独立。
2 机能学实验技术人员素质要求
2.1 教学理念
根据对护理等专业岗位要求的调研分析,我校机能学课程组将课程教学目标细分为专业知识、基础技能、思维分析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因此,实验技术人员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要能清楚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在实验指导过程中有目的地加强学生与专业工作岗位要求相对应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2 教学能力
根据课程定位和课程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实验技术人员应把握住专业定位、岗位特点,理解和把握岗位工作的实际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实施融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为一体的全面指导。这不仅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而且要掌握一定的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技能。在教学中,既要能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使用设备,更要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实验技术人员应能灵活应用演示、引导、启发等教学方法,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2.3 知识结构
由于机能学实验课程的整合,尤其是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设,这就要求实验技术人员不断拓宽自身知识结构,能对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此外,技术的更新也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设备操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及动物实验技术等。
2.4 创新能力
如何在项目设计上更充分体现专业特点,以进一步加强训练的专业针对性,是机能学实践教学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实验技术人员应在新项目尤其是充分体现专业特点的综合性实训项目的开发上,积极创新。此外,实验技术人员应在实验方法改进、实验指导方法的改进等方面开展工作,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生力军。
2.5 研究能力
职业教育的重实践的特点也使实践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前沿,实验技术人员应能够开展实验技术改进及实验室管理方面的研究,参与编写实验指导等相应资源的建设。此外,科学研究能促进理论和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应能参加到科学研究中来,撰写科研论文,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进一步适应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
此外,实验(训)中心的管理机制的改革,对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应能在实践教学场所、设备、材料进行统筹安排上独当一面。
3 我校机能学实验技术人员素质提升途径探索与实践
3.1 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学习和培训是理念转变及实际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从2003年机能实验室组建之初起,通过参加职业教育讲习班、到兄弟院校观摩学习及常规的内部学习讨论等方式,组织技术人员不断深入学习当前医学高职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实验技术人员与课程组教师保持着紧密联系,常规性地参加课程组的研讨会、集体备课及观摩听课等,并参加课程改革项目的调查分析、实验项目开发等工作,这些工作保障了技术人员对课程教学理念的把握,也使他们对教学能力方面与课程组教师共同发展。近年来,实验室技术人员参与、承担各类教改项目多项,并发表了系列教研论文。
3.2 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学历教育是提高知识水平、优化知识机构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机能实验室技术人员人均接受学历教育1次,在就读专业选择上,根据学校开设专业布局进行宏观设计,故在学历结构改善的同时,技术人员总体知识结构得到优化,技术员队伍的专业背景更为丰富。而对青年技术人员,通过新老教师结对的方式进行专业化培养,量身定制全面而细致的长期培养计划,尤其对机能学实验所涉学科均提出具体的自学要求和考评要求,对帮助其尽快建立较全面的知识体系上作用明显,促进了青年技术人员的迅速而全面的成长。此外,参与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实践工作促使技术员不断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内化,在精品课程中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教材编写等工作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这支队伍的建设水平。
3.3 实验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验室建设以及实践教学项目开发,我校机能学实验室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全国机能学科实验技术培训5人次,对实验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院机能学实验技术人员还一直踊跃参加各级生理学科学术会议、教育研讨会及实验室管理工作会议,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科发展、课程建设、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新动态。此外,组织技术员积极参与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在使技术人员的实验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也促进了技术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研究素质的提高。近年来,我校实验技术人员在专门化实验室的建设、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开展改革探索,使实验室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并成功申报实验室建设、管理机制研究等方面的项目,发表系列研究论文。
综上所述,系统的学习培训和各类有计划的、深入的实践工作对促进实验技术人员全面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但随着学科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深入,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要求还将不断提高,故还需不断思考总结,使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升工作更加系统化、常态化,以更好地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技术人员个人发展的需要。
[1]张晓燕,吴毅,胡志安.医学机能实验学学科概念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5):39-40.
[2]卞加花.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0):57-58.
[3]安英,沈楠,赵丽晶,等.医学机能学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54-55.
[4]况炜,许复贞,陆源.医学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实验室设置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32-33,41.
G40-03
A
1671-1246(2012)16-0007-02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类项目(yb0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