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合格与不合格?
2012-03-19王海龙
近期卫星导航是业界的热点话题,这不但是因为北斗双星发射、第三届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广州举行,也是因为新闻界热炒所谓的“导航仪合格率不到三成”。
有关报道中提出,相当多导航仪触存在摸屏、电池容易损坏,找不到信号,地图陈旧,导航线路不合理等问题。但这里的问题显然要分成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来讨论。
零部件质量差是导航仪的硬伤,任何企业用劣质零件拼装产品,都应该遭到市场的无情淘汰。但值得注意的是,《卫星导航产品认证细则》虽然由国家授权的认证机构发布,但并非强制性国家标准。GB/T 19392-2003《汽车GPS导航系统通用规范》是一个推荐采用的标准,不属于“技术法规”的范畴。因此,导航仪的合格与不合格,在没有强制性标准的情况下,恐怕是一个值得商榷的事情。
至于找不到信号、地图陈旧等问题,往往和软件使用有关。找不到信号多数是设置问题,不一定是因为质量差。而地图陈旧,非常难以想象。主流图商中不可能发生这种问题。而盗版用户在购机之后,会立刻自行寻求软件更新。如果测试者拿着某个采用了盗版地图的导航仪宣称,导航仪存在质量问题,这显然是不恰当的,甚至可以说,是对行业不负责任的态度。作为有影响力的评测机构或媒体,最忌哗众取宠,在没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指责企业,是不恰当的做法。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诺基亚还是苹果,都已经在自己的产品上实现了全球免费地图。加上谷歌地球的存在、天地图时代的到来,电子地图已经不是什么可以拿来卖钱的东西了。况且,谷歌地球和谷歌地图都已经提供了多种路径计算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导航仪的合格与不合格,更是一个要抱着认真、负责任的态度来说说清楚的问题。
最后要讨论一个微妙的现实:有关报道和相关人士披露,导航产品的认证费用是50万元左右,在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如此高昂的收费能得到业界的认可吗?通过认证能显著促进有关产品的销售吗?不肯付钱参加认证的企业会不会就此无缘“合格产品”的“白名单”?
资格认证的目的是提高整个导航产业的水平,而不是让企业蜂拥前往认证机构缴费。以往那种花钱就可以领到所谓“百强企业”、“知名企业”、“五十强”等花样繁多的匾牌,早已经失去了其真实的意义和内涵。更不要说国家有关部委屡次发文,严禁随意开展评奖、评级、认证等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再搞这样的收费认证,恐怕是要引起有关单位重视的。
任何产品的真正评测者和认证者,都是最终用户。而用户最终会用自己的选择权甚至是埋单来决定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或一个产品的生与死。有相关领导指出:“认证机构的责任,是为最终用户的利益服务,而不是抱着其他的目的来舞弄自己的权力。”
我们期待,相关从业者和业外人士,尤其是我们媒体自身,更应该对产业发展抱有共同促进甚至是扶植的姿态。这种一竿打落一船人的态度,需要小心的是别把自己打得落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