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思想性回归

2012-03-19付德军

关键词:知识性思想性政治性

付德军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思想性回归

付德军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包含着三重维度:知识性、思想性和政治性。教学中,思想性的凸现是关键。鉴于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师应根据各部分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突出其思想性。哲学部分是最能彰显思想性的,应通过处理好“哲学说理”与“政治说教”间的关系等5个路径回归哲学教育的本来面目。政治经济学部分的内容知识性很强,教学中要避免过分地知识化进而努力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性和历史性这一思想诉求。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知识性较少而政治性最强,教学中应在避免过分政治说教的同时,自然地升华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超越性和历史必然性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性;思想性;政治性

在我国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组比较特殊的课程群。其特殊性就在于这组课程的内容包含着三重维度:知识性、思想性和政治性。知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途径,思想性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和保证,政治性是其最终的目标和归宿;只有知识性上升到思想性,思想性回归到政治性,才能使知识性、思想性和政治性构成层层递进式的手段与目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就在这里,它既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也不同于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显然包含着知识性和思想性这两重维度并以后者为重)。通过对这三重维度的相对区分,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进而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由此看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取得成效就需要处理好上述三重维度之间的关系。从教师的立场来看,思想性无疑是这三重维度中最关键的一维。思想就意味着灵魂,就意味着精神诉求,它无疑最具感染性和说服性。但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性又似乎是最易忽视的一维,因为它既不像客观知识那样可以量化也不像政治律令那样不可违背,思想是隐蔽性的、精神性的潜质。所以,怎样使教学具有思想性进而处理好知识性、思想性和政治性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当前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必须面对的难题,也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探索空间。当然,由于自身性质的差异,各门课程在具体做法上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甚至同一门课程的不同部分也应区别对待,这是教学上的“实践智慧”。

在此,笔者仅联系所任教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谈谈自己的看法。在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原理课无疑是一门基础性课程。遗憾的是,这门课的教学现状至今也同样不能令人满意,教学缺乏实效性是大家深感头痛的一个难题。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教育界的同行们可谓见仁见智。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些复杂,既有前苏联教科书陈旧模式的历史原因,也有当前社会现实的负面作用,还有人文教育相对缺失的间接影响。但最直接的可能还与我们的教学缺乏思想性有一定关系。因此,为了增加教学的实效性,本课程各个部分的授课应该有针对性地给思想性这一维度留下位置。

一、原理课中哲学教育的两大误区

在现行的原理课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中,教学内容大体上仍旧可区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很明显,这三部分紧密相关,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或奠基,政治经济学是其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其理想和归宿。而就本文的论题来说,这三个部分又显得各不相同。

从理论上讲,原理课程中的哲学内容是最能彰显思想性的部分。哲学之为哲学就在于它以思辨性、理论性和批判性为自己的特质,哲学只是思想者的事业。哲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哲学教育是最注重思想的教育,哲学教育理应升华为思想性极强的教育。这是哲学的共性,原理课哲学内容的教学也不应例外。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感到这一部分一直是一个大的难题。课堂上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对哲学理论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这些原理十分简单、易懂和平庸,不仅谈不上实用更谈不上智慧,哪里提得起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哲学重在以理服人,这也是哲学的最大魅力所在。何况,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哲学形态之一。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的授课不能以思想取胜呢?从同行们的反映来看,这与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错误观念有莫大的关系。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有些教师把哲学等同于一般的科学,把哲学原理的传授等同于知识的传授。由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处于指导地位,所以很多人认为,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已经形成且不可动摇,那么教学的重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对这些原理和命题的记忆和运用了。于是,剩下的任务就成了“用哲学来解释事例,用事例来论证哲学”,而这可能是当前最司空见惯而又最受青睐的讲解模式。

二是是有些教师把哲学等同于政治,把哲学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原理课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而哲学理论的教学又是原理课的一部分,这使得一些人得出: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完全从属于政治教育,那么哲学理论部分的教学也无非就是政治教化,这里的哲学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哲学专业课。

其实,以上两种看法从“政治正确”上看固然不错,但同时又是一种误解。这种误解笼统地讲就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知识性、思想性和政治性三者之间正确关系的误解,具体到原理课,就是对哲学和哲学教育本性的误解,正是这种误解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授课效果。就此而言,高清海先生多年前的批评可谓一语破的:“我国流行的哲学,多年来之所以变得不受欢迎、僵化教条……就是由于哲学脱离开对人的关系去理解世界,把‘世界观理论’变成了知识性科学——‘知识的总汇’、‘实例的总和’、‘公式的汇编’的结果。”[1]鉴于此,笔者认为,原理课的教学应首先走出哲学教育被知识教育和政治教育遮蔽的思想误区,从而回归哲学教育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教师在讲解方式上先要突出、确保哲学教育的思想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渗透知识性并最终升华出政治性。毫无疑问,这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前提。事实上,也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每一个原理、命题都同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厚的思想根源和理论依据。当然,针对大家普遍提出的原理课教学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看法,笔者不持异议。哲学当然要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时代,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圭臬。笔者只是觉得,当前的问题可能恰恰是过多而简单地联系了实际,从而忽视了理论自身的丰富内涵和思想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是先弄清理论的来龙去脉和真实含义。因此,教学中可能需要先反其道而行之,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突出哲学概念和命题的反思性、说理性和批判性,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教育感化作用。当然,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原理课的授课无需介入当前复杂的学理论争,这是原理课与哲学专业课的不同之处。教师应从本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凸显思想而又深浅适度的原则开展教学。

二、原理课中哲学教育回归思想性的5个路径

为了提高哲学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努力的主要方向:

(一)在教学理念上,处理好“哲学说理”与“政治说教”间的关系

若从哲学教育与政治教化的单纯关系看,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但这不意味着在原理课中前者不能赢得自己应有的独立性。如前所述,哲学原理部分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对学生来说这就好比一座大厦的前厅。学生能不能主动而又饶有兴致地进入这座大厦,关键就在于这部分的学习。不难发现,有些学生之所以对原理课提不起兴趣,主要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对此,恐怕没有人会提出质疑。朱德生先生也说:“其实,一种哲学是不是比其他哲学高明,不是靠政治的手段能赢得的,而是要看它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回答,即看它的理论思维的水平。否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一说,就只是一句虚假的口号。”[3]实际上,虽然哲学教育与政治教育间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但是就哲学原理部分的教学来说,首先应体现出哲学教育的特色,进而做到还原哲学教育的本来面目,努力做到以思想取胜。在这里,不仅需要公允地对待其他哲学流派,而且需要在反思和批判中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立场。当然,其中的知识教育、政治教育也是应有之义,但在这里它们的次序应该是哲学教育在先,知识教育、政治教育在后。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仅是为了欲扬先抑,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本性使然。

(二)首要任务是唤起学生的哲学意识

哲学思维本是人的天性,但由于长期以来哲学教育一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乃至大学教育的薄弱环节,以至于哲学渐渐被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很多人遗忘。可以说,对于我国相当多的大学生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可能是他们一生中第一次而且是最后一次接触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教育。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4]437因此,如何唤起学生们的哲学意识,并引领他们进入这门智慧之学,应该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究竟如何操作可能也是一种智慧,不必苛求千篇一律。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不妨专门开设一个诸如“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之类的专题进行教学。

(三)注重从哲学史的角度讲解哲学

熟悉哲学史的人都知道,哲学史上的每一个概念、观点和结论既非空穴来风也非空中楼阁。这也是为什么黑格尔会提出“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一重要命题的缘由所在。恩格斯也曾经说过,哲学是“建立在通晓思维历史及其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4]460。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它与西方哲学的悠久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没有以往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铺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不可想象的。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也同样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常常感受到,一旦从哲学史的角度弄清了哲学问题的“庐山真面目”,那些枯燥、孤立而又毫无生气的概念和命题一下子在我们面前丰富、鲜活和关联起来。可以说,对哲学史的学习和把握同样是每一位原理课任课教师的必备功课。

(四)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众所周知,问题教学法是教育学的一项普遍方法。在哲学课上,这种方法的好处更是不言而喻,因为哲学的本质就在于它不满足于表面,而是要把问题追问到底。正因为如此,问题的设计和解答应是原理课凸显思想性的重中之重。当然,怎样问与怎样答也是一门艺术。原理课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哲学课,问题的角度和难易应是大有讲究的。笔者认为,在不偏离教学基本任务的前提下,那些能让学生产生兴趣、使学生获得启发、引导学生进入讨论的问题应是我们的优先选择。比如,下面3个问题就是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曾有的放矢地向学生提出过的。(1)既然生活常识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先有世界后有人类,先有物质世界后有人类意识”,那么为什么哲学史上的很多哲学家会坚持唯心主义?这当然不仅仅是阶级立场的原因,其中的内在思维逻辑是什么?(2)同时产生于近代的经验论与唯理论有没有一些基本的共识?二者的本质分歧何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算不算介于它们中间的一种折中主义?(3)从历史上看,真理观主要有哪几种类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大体上属于符合论,符合论受到的最大质疑是什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能够很好地反驳这一质疑?

显然,这类问题的提出最能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表面上看,诸如此类的问题可能并不属于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知识点,似乎在内容上还有些扩展。但最能体现哲学课特色的可能恰恰就是这些充满反思和追问精神的问题,它们在课堂教学中无疑能起到很好的开讲、充实和深化作用。

(五)加强哲学概念的辨析

每一个哲学概念都有自己的丰富内涵,要想不误解它们,就只有弄清它们的真实含义。现行的原理课教材中涉及到的哲学概念不仅杂多,而且往往一笔带过。一些教师也因此常常用蜻蜓点水的方式对待它们。表面看来,大家对这些概念似乎达到了耳熟能详、口若悬河的地步,但事实上有不少概念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误解。这就使得那些首次接触它们的学生也就想当然地认为哲学概念原来十分简单、贫乏,认为哲学也只不过如此。因此,我们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哲学概念和术语不能一语带过,而应该不失时机地适度深入下去。

三、原理课其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也应注重向思想性维度回归

与哲学部分不同,原理课中的政治经济学部分和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自身的思想性维度都大大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里的思想性维度可以忽略不计。恰恰相反,原理课的性质决定了这里的思想性维度同样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先看政治经济学部分。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主体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由于两者自身都包含着较多的知识点且逻辑性极强,这就使得政治经济学部分的知识性显著增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弄清理论自身的来龙去脉,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课堂授课的重心转移到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上,学生们的学习重点也同样在这里。这当然有教师的因素在,但更主要的还在于这些知识往往会作为考试的内容而成为学生关注的重心。所以,当前政治经济学部分的教学正是由于其自身较强的知识性而使得其应有的思想性和政治性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其结果只能是,原理课的政治经济学有些接近于普通的经济学。而这显然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本意。笔者认为,当前政治经济学部分的教学应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向思想性回归。当然,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知识依然是必要的载体。这里只是强调,教师在传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的同时不能忘记知识背后理应升华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那么,怎样使这里的教学尽量避免过分地知识化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呢?笔者认为,虽然原理课的政治经济学部分是对资本主义现实和历史的分析,但在这里并不是只为了分析而分析,而是想通过这种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这种社会形态的内在矛盾性和历史性。当然,这一思想性的诉求是与各个部分的知识内在地勾连在一起的。因此,怎样在教学中恰当地呈现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性和历史性就成了教学能否具有思想性的关键。在此,笔者认为无论如何不能错过的关键性问题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暴力性和残酷性;私有制基础上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潜在矛盾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时代局限性;资本追求剩余价值(或者说利润)的无止境性和血腥性;资本主义社会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尖锐矛盾性以及伴随人口相对过剩和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必然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局部性和局限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伪性和隐蔽性。

表面看来,这些又似乎都是司空见惯的常识。但问题在于,正是这些常识性的价值判断在教学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挤压和忽视。当务之急不是别的,正是要在适度弱化知识讲解的同时给这些思想诉求留下应有的空间。也就是说,这些问题一定要在课堂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强调。只有实现了知识与思想的结合,政治教化的最终目的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

再说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是原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这一部分的知识性较少而政治性最强,并且这里的政治性又与思想性存在着一定的重叠性。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容易走向政治灌输,似乎其中的知识性与思想性都可以忽略不计。为了避免这部分教学过分地走向政治说教,也同样需要在知识性、思想性和政治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否则,教师指望学生的思想能受到真正的感染,信仰能得到真正的提升恐怕都只能是一种奢望。一般来说,在这里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并不难掌握,教学的难点同样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怎样最大可能地突显出其中的思想性进而为政治性的自然升华做好铺垫。总起来看,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思想性可归结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超越性和历史必然性。为此,以下6个具体问题必须在教学中得到足够重视:伴随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而来的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自身的过渡性;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当代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性与暂时性;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及其自身的历史性;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实现过程的漫长性。

当然,教师在授课中讲出这6个结论性的问题可能并不是什么难事,难就难在怎样讲出感染力和思想性,其中的关键无疑也是有的放矢地争取知识性-思想性-政治性之间的自然过渡。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要赢得人心,主要依靠的只能是具有渗透力的思想,而不是客观的知识或一味的政治灌输。这正如有些研究者指出的那样:“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思想性。”[5]为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这里包含着的三重维度——知识性、思想性和政治性保持清醒的自觉意识,并应使这三重维度的中间维度——思想性得到有效的彰显。否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就极易在单纯知识教育和单纯政治教化之间顾此失彼。而在专题教学渐成趋势的今天,本文提出的这种重视思想性的教学倾向完全可以借此获得有利的契机。

[1]高清海.人就是“人” [M].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 98.

[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C]//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一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11.

[3]朱德生.形上之思[M].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 3.

[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 [C]//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一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1): 85.

Returning of Ideological Nature in Marxist Fundamental Tenet Course

FU Dejun
(School of Marxism,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has three features: informative nature, ideological nature and political nature.In teaching, stressing on ideological nature is the key point.In view of this, teachers of the Marxist Fundamental Tenet course should carefully arrange special teaching activity to stress the ideological nature according to every chapter of the Marxist Fundamental Tenet course.To be exactly, in teaching of the Marxist Fundamental Tenet course, since the philosophy part is the typical one to show the ideological nature,teachers should try to reveal philosophical education’s essential aim by balancing relation between “teaching by arguing” and “teaching to preaching” and other four relation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given the rich intellectual content of political economy, teachers should avoid excessive knowledge-driven education and try to disclose capitalist society’s feature of inner contradiction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as scientific socialism has fewer knowledge points but more political nature, teachers should avoid excessive political preaching and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historical transcendence nature and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nature of socialism and communism naturally.

Marxism Fundamental Te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formative Nature; Ideological Nature; Political Nature

G412

A

1674-3555(2012)05-0090-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2.05.015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朱选华)

2011-12-29

付德军(1971- ),男,河南信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生命哲学

猜你喜欢

知识性思想性政治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嵌入与功能整合: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性-社会性”二维分析
起承转合+思想性
融思想性新闻性艺术性为一体 “文编”+“美编”思维碰撞创出优秀漫画作品
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知识性与素养性
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性理的转变
出版物中与港澳台相关的政治性问题
追求初三数学中考复习课引入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复习》一课为例
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谜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