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我国物理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庆祝《物理通报》出版30周年

2012-03-19本刊编辑部

物理通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通报课程标准

本刊编辑部

1 《物理通报》重新出版得到多方面支持

《物理通报》文革前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是物理学界、教育界影响很大的刊物.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刊.1978年,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同年,在庐山召开的中国物理学全国大会上,大家强烈呼吁《物理通报》恢复 出版,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1981年,经民间多次协商,提议由河北省物理学会挑头,各省(市、自治区)物理学会支持、合作,重新出版《物理通报》的大胆设想.这一建议得到我国老一辈物理学家及物理学界知名人士的支持与赞同,也得到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北大学的支持.1982年,《物理通报》重新出版.出版前后,老一辈物理学家严济慈、周培源、钱三强、谢希德、吴大猷、杨振宁、王淦昌、彭恒武、钱伟长、周光召、冯端、陈佳洱等先后题词或撰文给予鼓励.其后,又得到中国教育学会的大力支持,1998年,《物理通报》由河北省物理学会与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

2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 为提高广大物理教师科学素质与教学能力服务

重新出版后的《物理通报》,继承原《物理通报》的传统,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面向大、中学物理教师,为提高其科学素质与教学能力服务.

《物理通报》现以教学研究为主,横跨中学与大学物理教学,注重文化品味,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兼顾科学发展的综合性物理杂志.

30年来,《物理通报》发表文章近万篇,达到了预期效果,许多青年教师处女作的发表,对他(她)们成长、成才起了推动作用.其中:

(1)1992年,为庆祝出版10周年,从《物理通报》的优秀论文,编辑出版了《物理教学问题荟萃》,即《力学、热学》、《电磁学》、《振动、波动、光学》、《当代物理知识选萃》四本教学参考书,受到广大物理教师欢迎.

(2)1994~1995年,连续发表了北京大学陈熙谋等四位教授的“漫谈物理教学”25篇并编辑出版;解说了认识与处理物理教学中某些问题(理想实验、估算方法、物理模型、知识结构、直觉思维等)的经验、体会及相应的教学方法,给人启示.

(3)1982年出刊以来,积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政策,组织过“逆风扬帆”、“导体上电荷分布”、“熵问题”、“重力与万有引力”、“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等多个物理问题专题讨论,不同意见得到较充分发表.

(4)1991年第7期,发表了G.Holton等有关讨论“物理文化”的文章,在我国首次介绍“物理文化”慨念;到2003年,本刊开辟了“物理文化”专栏,后又扩大为“物理·科学·文化”,成为《物理通报》一个特色栏目.

(5)1996年,邀请访美学者李世红撰写了《计算机多媒体与物理教学》系列文章;1999年,受中国物理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委托,成功地举办了“全国首届计算机多媒体物理教学研究成果评比交流大赛”,配合这次活动,本刊发表了社论《大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实现物理教育现代化》,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6)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颁布.为配合新课程标准的试行与推广,《物理通报》发表了大量有关文章,阐述新课程标准结构及理念以及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经验、体会.近年来,为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增加了“物理教学新思想、新视角”、“课程改革探索与讨论”、“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物理教育研究与课程论”等栏目,就当前大中学课程改革有关问题,展开广泛的探索、交流与讨论.

(7)2005年,为庆祝“国际物理年”,组织物理学各领域专家(彭恒武、李政道、周光召等),撰写了46篇论文,从各个方面介绍物理学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8)对于边远地区、乡镇中学或初次写稿者,在稿件虽有些缺点但有可取之处的情况下,编辑部大多都会帮助修改,使其尽可能得到发表.

为满足各层次、各方面读者与作者的需求,使刊物的内容丰富多样并体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物理通报》设置的拦目有:

专论(名家有关物理问题及物理教学的论述),科学前沿,物理学与科技创新,物理教学新思想、新视角,课程改革探索与讨论,大学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解题思路与技巧,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物理实验教学,教育技术应用,竞赛、考试与评价研究,物理问题研究,物理问题讨论,物理教育研究与课程论,物理学史与教育,物理·科学·文化,物理·技术·应用,学科博览,教材与书评等.

经过30年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和面对大量的来稿,《物理通报》已由季刊、双月刊、发展为月刊;每期页码由48页—64页—96页—128页;版面由16开扩大为大16开本.编辑、校对、绘图、装帧、印刷、出版等工作质量也相应有了显著提高.

3 《物理通报》的优势

经过30年的努力,《物理通报》具有以下优势:

(1)质量高:本刊文章被“万方数据”(本刊被列为物理类核心刊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组成部分)、“台湾华艺数位”等著名数据库全文收录和“维普资讯”重点收录.被“中学物理教与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在同类刊物中,2010年本刊收录数居首位.

(2)容量大:月刊,大16开本,128页.

(3)速度快:从投稿到见刊,平均周期约为4个月,反映了通报的快速性.

(4)家园型:作者、编辑和审稿人构成一个相互切磋和交流的高水平队伍.

(5)现代化:中国物理学会授权,由我社主办“中国物理教育网”;投稿、审稿、编辑和讨论等通过网络进行,给作者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4 积极推动物理教学改革

1984年,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为主题,《物理通报》在杭州成功地举办了“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学术讨论会”.著名物理学家卢鹤绂、钱临照、王淦昌院士到会作报告,我国物理教育界泰斗朱正元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致开幕词.大会收到340多篇论文,正式录取150篇.包括西藏在内30个省(市、自治区)200名正式和列席代表出席讨论会;近千人出席大会开幕式.大会报告、分会报告与专题讨论相结合,学术气氛十分浓厚.大会还向全国物理教师发出了《倡议书》,倡议大家积极投入物理教育改革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呼吁国家教育部“在我国实现‘一个大纲、多种教材’的政策”.杭州会议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理教育到整个基础教育领域掀起群众性改革热潮起到了一定作用.

20世纪80年代,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教育改革成为全球性热点.我们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体制和课程,课程中也包含体制的内容.鉴于我国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体系,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于1985年春天,作出了一个决定——办刊与物理教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相结合.《物理通报》向全国公开宣布开展中学物理教材编写研究,得到全国广大物理教师和教育部门领导的支持.20多年来,在《物理通报》的组织下,由近百位大、中学物理教师参加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先后出版了《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北京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套教材;同时,在教材编写研究中,在课程理论研究、实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次应邀到国家教委主办的中学物理教材研讨会上介绍经验.199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下属ICPE主办的“国际物理实验教育学术讨论会”上作大会报告,介绍我们的中学物理教材改革工作.课程改革活动丰富了刊物的内容,增强时代感,提升了《物理通报》在物理学界、教育界的地位.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通报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WTO/TBT 通报
WTO/TBT 通报
WTO/TBT 通报
WTO/TBT 通报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