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开展舆情分析服务的SWOT分析

2012-03-19傅黎犁颜建华

卫生软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情报研究舆情医学

傅黎犁, 兰 萍, 刘 岩, 颜建华

(1.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医学情报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0;2.济南大学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2;3.济南市中心医院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13)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内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带有一定决策性结论的分析方法[1]。本文对医学情报机构开展舆情分析服务进行SWOT分析,旨在分析和发现其开展舆情分析服务的优势与问题,找出做大、做强舆情分析服务的发展对策。

1 医学情报机构舆情分析服务的优势分析

1.1 资源优势

自195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建立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及军队系统中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医学情报研究机构[2]。历经5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医学情报研究机构文献资源已从传统的纸版存贮、手工检索发展到如今的智能识别、计算机检索和网络开放获取,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支撑体系。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平均拥有包括Medline等外文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等主要电子医学文献数据库 7个及以上[1]。加上多年积累的数量众多的纸版书刊,我国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具备其他行业机构所没有的独特信息资源优势。

1.2 人才优势

优秀的医学情报人才是医学情报机构开展舆情分析服务的必备条件。李小涛等的研究表明[3],在我国医学情报研究机构,既有像杨国忠、崔蒙、俞志新、赵瑞芹等长期活跃在医学情报研究一线的专家,又有代涛、刘岩、郑燕娜、王军红、范为宇、魏津平、翟俊霞等近10年中迅速崛起的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医学情报机构的人力资源调研发现[4],过半职工达到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具有学士或硕士学位,有些单位还引进了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这是医学情报机构开展舆情分析服务的人才优势。

1.3 经验优势

有着50多年发展历史的医学情报机构,有传统医学情报研究与服务领域如:编辑出版国外医学系列杂志、创建专题文献数据库、组织医学科技查新、开展卫生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舆情分析服务方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和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通过研制“新医改舆情监测系统”和编制《妇幼保健管理舆情简报》的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有代表性的舆情分析服务模式,可为各级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全面开展此项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1.4 方法与技术优势

进入21世纪,作为情报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医学情报学在引入了数学分析、模糊分析、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文献计量分析、引文分析、层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已逐渐发展成熟并拥有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与方法。医学情报应用技术研究亦已日渐丰富并在具体实践中得到应用,如:情报收集、存储、处理、传输等技术已日臻成熟;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进一步结合和智能化发展,使情报技术的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表明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已具备开展舆情分析服务的技术优势。

2 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开展舆情分析服务的劣势分析

2.1 服务观念与方式陈旧

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医学情报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存在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通病,如:服务意识不强、竞争意识淡薄、被动等待用户等,服务观念陈旧、服务范围狭窄、服务内容滞后、服务效果一般[5],尚不能完全适应舆情分析服务很强的针对性与积极性需求。而后者恰恰需要情报工作者主动、敏锐地发现需求,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快捷精准的预判能力,从而保障提供出有针对性的舆情分析服务产品。

2.2 研究机构与经验空缺

曾润喜报道[6],1999 年10月成立的天津市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是国内成立较早且惟一一家以“舆情研究”为名称的研究机构。2005年10月,西北大学挂牌成立陕西省社会舆情研究中心。随后,2007年~2009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舆情信息研究基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网络舆情安全研究中心相继成立。这些机构从不同角度积极开展“舆情”研究,产出了大批舆情研究成果。尽管国内以“舆情”为特色的研究机构在逐渐增多,但还鲜见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开展舆情分析服务的报道。

2.3 理论研究和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在清华同方、重庆维普和北京万方3大中文全文数据库中进行多维检索,尚未检及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发表的有关舆情分析服务方面的学术论文,亦未检及医药卫生领域舆情研究与舆情分析服务的科技成果。在当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开展舆情分析服务无疑需要有基于网络的系统平台作为技术支撑。但目前尚有部分机构还没有自己的网站或网页,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仍属空白[7];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在服务手段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化方面还缺乏实质性的探索[8]。

2.4 高端情报人才缺失

医学情报研究机构要开展舆情分析服务,还受制于情报人力与情报人才的缺失。医学情报研究机构人力资源的不足主要表现是相对不足,即在编制上人数并不少,但因兼职期刊编辑、科技查新或图书管理等传统情报服务业务,或囿于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的限制而无法胜任在舆情分析服务这一新的领域开展工作。而情报高端人才的缺失,则主要是指“智库式”情报专家的缺乏[9~10]。开展舆情分析服务,我国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尤其需要拥有智库式情报专家做学科带头人来引领,但目前适用人才严重匮乏。

3 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开展舆情分析服务的机遇分析

3.1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加强舆情信息工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11]。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制、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构,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十六届四中、六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建立和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并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为此,党委宣传部门率先在全国建立了舆情信息网络和社会舆情直报点,标志着党和政府对舆情分析工作的日益重视;有学者称此为国家决策的舆情机制[12]。

3.2 卫生事业发展决策的需要

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与民生高度相关又涉及各方利益格局重大调整和体制机制深层次变革的医改新政,已成为万众瞩目的一项公共决策。新医改五大重点任务能否如愿完成,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是否得到了根本解决,人民群众是否能从新医改中得到实惠——改革进程中的每一个新情况、新问题,都会在舆情中得到最直接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讲,充分发挥医学情报机构的舆情研究优势,向政府卫生决策部门提供舆情分析服务,正面临最好的发展机遇。

3.3 医疗机构科学管理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寿命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医学科学的无穷可能性和无限探索性,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地救活每一个病人。面对各类媒体高度关注的严峻医患关系和舆论环境,医疗卫生机构如何提升对舆情的驾驭能力,是管理者面临的一大挑战[13]。舆情监测和分析服务,从海量多媒体信息中提取出与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的舆情信息,抓住潜伏在普遍性问题之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总结出预测性、趋势性信息,把握舆情规律,将有利于医院管理者及时修正和完善管理策略,对舆情做出科学应对。

4 医学情报机构开展舆情分析服务的威胁分析

4.1 领导重视不够,经费严重不足

领导重视,建立专门从事舆情分析服务的研究室或研究团队,有强有力的组织计划协调,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和保障,是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做好舆情分析服务工作的关键。各地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尝试开展的舆情研究与分析服务项目,均没有专项经费支持,更没有成立舆情研究与分析服务的专门机构或团队,导致此项工作虽未来可期、但起步维艰。

4.2 体系建设匮乏,工作内容不明

舆情分析服务需求的人才队伍,舆情工作的规范与制度,舆情分析服务的理论基础,舆情集成技术平台或网络系统建设等整个舆情研究与分析服务体系,在我国医学情报研究机构中,目前都还是一片空白。舆情工作无论是研究还是服务既缺乏理论体系的支撑,也缺乏实践经验的借鉴。不少有意涉足这一领域的医学情报人员尚未能明确舆情信息工作的具体职责,搞不清舆情与新闻、舆情汇集与新闻报道、舆情分析与情报研究的区别,舆情分析的内部共享机制未能建立,对舆情工作者的激励与培训不完善,这些问题都对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开展舆情分析服务工作构成较大威胁。

4.3 政府和民企机构双向夹击

虽然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对开展舆情分析服务工作尚未有足够重视,但分布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门中的舆情监测专门机构,如中宣部下属的舆情信息局以及国务院下属教育部、公安部等的舆情信息中心[14],各高等院校的舆情研究机构[8],都早已在舆情研究与分析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一些民营信息咨询服务企业如谷尼国际、北京拓尔思等都已经捷足先登,跨进舆情监测与分析服务领域[15]。党政机关的舆情机构的政策与财政优势、民营咨询信息机构的强力抢滩,对刚刚起步开展舆情分析服务的医学情报研究机构还是有相当威胁力的。

5 基于SWOT分析的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开展舆情分析服务发展对策

基于上述SWOT分析,我们清晰地看到,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开展舆情分析服务工作,面临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医改形势下卫生事业发展和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决策的巨大需求等多重机遇,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医学情报服务新领域。医学情报研究机构的领导要提高对舆情研究与分析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医学情报机构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经验优势和方法、技术上的优势,转变观念,主动进取,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以加强舆情理论与方法研究,建立健全舆情分析工作的机制和体系,培育兼具医学、管理学、情报学和信息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高层次舆情研究与分析服务的学科带头人。建议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牵头组织舆情监测与分析服务业务培训,研制和共享舆情监测分析系统,以期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我国卫生事业的科学决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 刘 岩,何有琴,程艳敏,等.基于10省市医学情报研究所支撑资源体系的SWOT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6:18-23.

[2] 刘亚民,刘 岩.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昆明:中华医学会,2009.

[3] 李小涛,刘 岩,杜化荣,等.我国医学情报研究机构2000-2009年发表论文的作者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19(12):13-17.

[4] 刘 岩,何有琴,程艳敏,等.我国10所省市医学情报研究人力资源调查现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17(4):12-17.

[5] 黄玉妹,陆富刚,杨光业.网络环境下医学情报机构的服务创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29(2):4-6.

[6] 曾润喜.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8):2-6.

[7] 刘 岩,刘亚民,冷荣新,等.省级医学情报研究机构互联网利用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J].医学情报工作,2005,26(6):440-443.

[8] 郭 华,董超雄,胡文敏.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工作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医学信息学,2005,18(7):767-769.

[9] 何利辉,罗 洋.美国智库发展研究及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09,12:68-70.

[10] 许共城.欧美智库比较及对中国智库发展的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2):77-83.

[11] 于家琦.舆情信息工作规范探析[J].前沿,2008,(3):117-119.

[12] 杨 玫.舆情分析:图书馆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新探索[J].图书馆论坛,2006,26(5):233-235.

[13] 张寅荣,王超超.医疗机构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J].中国医院,2010,14(7):41-42.

[14] 王国华,方付建.我国舆情信息工作体系建设:现状、困境、趋向[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6):36-39.

[15] 王兰成.MNPOS:军事网络舆情分析系统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6):49-52.

猜你喜欢

情报研究舆情医学
体育信息情报研究发展趋势探析
面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图书情报研究(卷首语)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消费舆情
情报研究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探讨
舆情
舆情
医学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