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实习教师如何驾驭生命课堂

2012-03-18赵淑兰

考试周刊 2012年87期
关键词:生命课堂教育

赵淑兰

摘 要:实习教师的优势和不足需要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己的专业智慧去创造开放的、多元的生命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驾驭有生命的地理课堂必须在课前、课上和课下做好充分准备,使每一堂课都呈现最佳的调控态势,增进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促进其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地理实习教师 生命课堂 课堂组织

引言

地理实习教师是教育中有待开发的潜力较大的后备资源,有其不可替代的教学优势,比如精力旺盛、激情饱满、充满活力、与学生层较接近、易于与学生沟通等。但也存在缺乏教学经验、知识储备相对较少等弊端。而在中学教学中地理被视为是副科,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地理课堂就更难把握。如何使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地理知识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何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则是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1]。因此,地理实习教师在体现生命课堂、驾驭教学课堂方面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下就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更好地驾驭地理课堂。

1.课前

备课是地理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下工夫认真备课,而地理实习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如何备课对于他们尤为重要。

1.1备“知识”。

备课首先要搞清楚“备什么”,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地理课本内容,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地理专业知识,从地理大纲、课文出发,精辟分析,透彻讲解[2],做到“胸有成竹,以“一支粉笔,一张巧嘴”体现教师的“一肚学问”。当然现在的教学形式比较多样,借助多媒体教授地理知识会使教学更加精彩,抽象的内容更易于理解。比如在讲地形的时候,借助于地形图册或者地理课件,会使教学顺利很多。

1.2备“学生”。

在讲课之前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个性特征,也可以和一部分同学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设计出一套适合本班学生的地理教案。甚至可以为每位学生准备一道课练习,这样的课堂可以说是为同学量身定做的,结合了学生的需求,为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2.课上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地理实习教师在课堂上要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2.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指导者。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不等于教师可以放任自流,而应成为学习的指导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是人固有潜能的自我实现过程,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的目的和结果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和充分起作用的人[3]。

比如说在讲水资源这一节课的时候,我提出一个问题:“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的现状如何,原因是什么?”学生都能答出来华北地区是缺水的,但至于缺水的原因则很少有学生能回答全面,即使有一部分同学也能想到散乱的几点原因,但是语言组织能力有限。这时候老师的适当引导就显得很重要,我在上课的时候是从以下三个问题引导的:“如果降水特别充足还会缺水吗”;“如果当地降水适当,用水特别少还会缺水吗”;“如果适量降水,并且没有污染和浪费,水资源还会缺乏吗”。当然其他老师也会有其他的引导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针对问题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得出问题的答案。

2.2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抓住”他。

对于许多实习教师来说,最易忘记的事就是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给予正强化,但不会忘记对学生不好的行为给予惩罚。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些学生之所以不求上进,自暴自弃,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小受到的批评太多,受到表扬太少,致使自我价值感太弱。我们不能漠视学生的主体感受,只把批评视为“法宝”,而要换一种方式教育学生——欣赏和赞美。当然,欣赏和赞美并不是一味地宽容与放纵,不是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置之不理,而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当学生表现好的时候,适度地给予强化,比如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时候给予一个鼓励的眼神、肯定的微笑,或是赞扬的掌声,这些都可以刺激学生,并可以引导学生做到最适宜地自我控制和自我强化。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4]”。富有人情味的教学方式,给了学生充分的信任,使学生的行为发生神奇的变化:更自尊、自信,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前进。

2.3富于激情的导引每一堂课。

学校不是一座生产机器的工厂,地理课堂也不是生产机器零件的车间。学校、课堂应是产生思想的地方,是一条流动的思想之河。地理实习教师的责任是让这条思想之河生生不息,涌动起来。然而,有些教师并没有把学生——一个个活生生、鲜活灵动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课堂教学大多是批评的教学、挑刺的教学。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一文中说:“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试想,一个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对工作缺乏热情,不能激励自己,又怎么激发学生呢?只有当课堂教学注入教师生命的激情,教师才能用自己的生命去撞击学生的生命,去激活学生的生命。

3.课下

教师的课后工作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工作做得好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实习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后反思和与学生的交流。

3.1和学生交流,听取学生的心声。

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一位好老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关心她们的成长,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找出优缺点,制造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时常给学生一种母爱,营造一种极其轻松和民主的氛围。

3.2做好教学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课下做好对地理新课标的反思、对地理教学设计思路的反思、对地理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对地理教学反馈的反思等,会给新老师的教学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成就[5]。

结语

我国教育学者叶澜教授认为:“教师需要有自己独特而富有整体性的高标准的专业素养,唯有如此我们才会承认教师职业是一种真正的专业,教师必须经过并不比造就医生和律师要简单或容易的专业教育。”[6]整体上看,地理实习教师虽然有一些劣势,但只要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把握住生命课堂的特征,结合不同的授课对象采用对应的教学方法,认真备课,多做反思,多和学生交流,以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就可以使形成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达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增长和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47.

[2]张兰生.基础地理教育的改革.中学地理教学参考[J].1994(2):89-90.

[3]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5.

[4]石志民,陈海华.激励学生的艺术[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6):65.

[5]张亚玲.“以教人者教己”——兼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

[6]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2):112-113.

猜你喜欢

生命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