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评价体系构建初探

2012-03-18安存江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4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财务目标

安存江

高等学校全面预算管理考评体系是指结合组织预算管理的实施,以预算目标水平和控制标准为依据,采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预算管理的各项活动进行动态地衡量,考察其目标完成程度,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的一种价值判断过程的系统。其主要表现在于对高校管理当局开展预算管理活动所取得的业绩进行衡量,看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预算管理评价作为预算管理的最后一项行动,既是对预算管理诸多工作步骤的一种检查和总结,也是完成预算管理工作循环不可缺少的步骤。通过实施预算管理业绩的评价,能够向有关方面揭示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并促使组织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以利于更好地实施高校全面预算管理。

一、高校全面预算管理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应当体现代表性及其体系的完整性,即要求指标不重复、不遗漏,指标之间相互具有独立性,同时指标又都是围绕预算目标设立的,从各角度评价目标的完成程度。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考虑到评价研究的任务,也要符合客观现象本身的特点、性质及其运动规律。使评价指标的定量描述以定性认识为前提,正确理解有关经济范畴,并正确分析客观对象的数量特征,据此将经济发展的规律反映到指标设计中。

(二)整体性原则

在进行预算评价时,将高校作为一个整体,将事业发展,基本建设,校办产业和后勤服务等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将学校财力和院系等经济实体的财力统一起来,全面评价学校的财力状况,而不是仅仅考虑校级财力的状况。这样有利于正确评价学校的预算管理状况。同时,高校的预算管理综合业绩评价体系是一个多目标系统,因此,不能用局限性较大的单一指标进行评价,而要建立一套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的指标群来反映高等学校的总体绩效,但是指标不能太多,一定要抓住主要方面,突出主要指标、突出有限目标,强调指标的相互独立。

(三)可行性原则

在设立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注意它在现实中的可行性与适用性。使得评价指标体系中所使用的数据均可从现有的财务资料和会计核算数据中获得。

(四)及时性原则

高校的预算评价一般都是在期末进行,但是,若想将分析考评的结果运用于指导下一年度的实践,提高办学效率,考核评价必须及时,如果考核评价结果滞后,那么本年预算中的产生的浪费和失误可能延续导下一年预算制定中去,造成新的损失。

二、高校全面预算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如何对在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诸因素指标构成的集合系统中选择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于高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对高校内部各部门进行全面、客观的总体评价非常重要。高校全面预算指标评价体系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思想和英、美等发达国家高校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做法,根据高校的战略导向,首先将高校的预算总目标层层分解,然后在这些层次中选取若干个关键绩效指标,对预算执行结果加以评价。其评价指标的构成如下:

(一)高校财务方面的指标

1.财务综合实力指标。所谓财务综合实力,说明高等学校通过自身的努力,从政府拨款和自筹经费等渠道获取经费的能力。

2.财务运行绩效指标。所谓财务运行绩效是指高校为了完成培养人才、加强科研能力的职责,而必须投入的运行费用其主要指标有:高校年度收支比,该指标用以说明学校当年预算支出的平衡关系;经费自筹率,该指标反映学校对国家的依赖程度、学校自我筹措资金的能力以及努力程度;教学科研性资产收益率,该指标的好坏是财务杠杆能否发生效用的先决条件。

3.财务发展潜力指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高校年度收支比,即本年度实际收入与本年度实际总支出的比率,该指标用以说明学校当年预算支出的平衡关系,是反映学校隐性负债状况的重要指标。

4.偿债能力评价指标。偿债能力指标主要由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和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构成,衡量高校进行短期偿还能力的方式有现金比率、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等三种指标,高校的长期偿债能力则以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其中有净资产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净资产负债率与资产负债率。高校在不断进行办学目标的完善的过程中常常会采取借债的方法来解决资金的缺口,对资金进行短期筹措,但学校的财务状态不可以长期处于负债的状态。因为高校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是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因此,这也决定了高校的负债水平应处于一个较低且可控制的水平之内。

(二)高校声誉方面的指标

该指标主要是考评社会对高校所培养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学校的知名度,重在考评学校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该指标应该包括家长的满意度、就业率以及报考学生增长率。

(三)高校运行方面的指标

主要是考评各院系的教学工作、科研成果以及学生工作,定量反映院系利用其教学经费和科研经费对高校所做的贡献。该指标值越高,说明该院系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越好,对高校所做的贡献越大。可根据该指标值的大小来划分各院系的绩效。教学工作指标体系包括校级奖学金人数获得率(奖学金人数/该系总人数)、毕业论文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的人数率、学位证书获得率以及国家级奖学金获得率。科研成果指标的制定需要考虑高校的特殊性,制定科研成果的增长标准要切合实际。

三、高校全面预算管理评价方法

(一)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就是遵循整体性原则,在分别使用各项指标对总体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对各单项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将总体各方面的特征用一个指标表示出来,用以对经济现象的状态做出全面、统一的判断。综合评价包含各方面、多种类的影响因素,使我们能够系统、深刻地认识事物,提供较为全面的统计信息,有利于对经济现象实行整体优化。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又称AHP法,它的建立为权系数的确定及其应用奠定了系统的科学基础。层次分析法本质上是一种决策思维,它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以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最后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中全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

(三)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又称为投入产出法,是指针对支出确定的目标,通过比较支出所产生的效益以及所付出的成本,选取最小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的项目。这种方法由于简单易行而广泛应用于成本和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评价,主要确定是对于成本和效益都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项目难以使用。

四、制定预算奖惩激励机制

预算奖惩激励方案需要在预算执行前确定下来,并作为预算目标的附件或内容之一。设计奖惩方案时不仅需要考虑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标准之间的差异,还要将预算目标直接作为奖惩的考评基数,以鼓励各责任中心尽可能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同时,预算奖惩除了与自己预算责任中心的预算目标挂钩外,还必须与高校整体效益目标挂钩,以确保高校预算总目标的实现。

总之,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评价工作,可以促使高校以激励为目标及导向,加强预算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反之,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高校在预算评价中取得好成绩,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财务目标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