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乡镇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2012-03-18郭建强
郭建强
一、简述乡镇财务管理机制变革情况
改革开放30年多来,乡镇财务管理机制从报账式、核算式、预算式管理,直到双重式管理,机制模式大致经历了四次变革。为了解决乡镇一级财政困难和一些现实问题,将乡镇财务收支改为由县乡共同管理。乡镇财务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加强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乡镇财政职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征管型”向“服务型”转变,打破了原有乡镇财政收支管理的格局,乡镇财政收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乡镇财政管理的内容也力求科学化、精细化,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乡镇财务管理机制是我国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行乡镇一级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看法还是相对滞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财务必须由“单纯业务型”转向“综合协调型”,由“抓收入”过渡到“促发展”,才能保证乡镇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现行乡镇财务核算机制模式
我国乡镇一级财务为独立核算单位,坚持财权和事权结合,确保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及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开展对财政票据,银行账户,债权债务和供给人员的清理,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统一管理方式。虽然近几年财政制度改革、管理形式改变、财务报表调整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现有乡镇财务管理的手段还很落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预算管理。有些政府收支未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仅限于财政预算内资金,而不少政府非税收入长期游离于预算编制之外。乡镇预算管理还缺乏对预算的有效控制,一般没有在年前编制好预算所需的基础数据及其合理依据,对实施后的数据真实性和合理性以及经费定额确认的问题缺乏有效鉴定手段和科学手段;往往给领导的财务审批与资源配置造成主观性抉择,严重地影响了当前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对于预算科目问题也属于比较粗放型模式,产生了预算编制不够规范,预算编制细化不够,导致执行过程中不同科目的资金调剂变动数额较大。预算模式没有创新的内容和变化,因此所取得绩效与经费列支也产生不配比,最后造成预算编制与资金管理存在透明度模糊。
二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对非营利性业务采取收付实现制。从2008年开始,一些县(市)对乡镇财政核算实行了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主要是工资、社保、医保),乡镇财务管理既要接受财政部门对预算资金的价值管理,也要对自身预算资金的价值与实物进行双重管理,而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性,采取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法,造成会计事项的不配比,会计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
三是财务报告。乡镇财务现有结算的资产负债表是以“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为基本框架,表内的对应关系是“资产部类总计=负债部类总计”,即“资产+支出=资产部类总计”和“负债+净资产+收入=负债部类总计”。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按照国际惯例,其编制不应涉及收支类项目,而且此表与“收入支出总表”中以“收入-支出=结余”为编制基础的收入支出项存在重复设置。
三、创新乡镇财务管理机制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为了创新乡镇财务管理,促进乡镇财政收支平衡,我认为应该在“乡财县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尽量克服其不利因素,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1.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在乡镇换届选举前就要认真做好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与本年度的决算工作,并编制好报告,提请当届乡镇人大代表审议通过;在届中乡镇没有例会时,可以通过人大代表小组进行审议表决。要强化预算管理执行,避免主观随意性。制订完善乡镇财务监督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责任追究,促进乡镇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律法规,有效防止重大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2.坚持基本原则基础上自主创新。在遵循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利益分配向乡镇倾斜,保护和调动乡镇积极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民主管理和县级监督等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财务管理自主创新工作。实行“一个漏斗向下”制度,由上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乡镇财政收支,合理界定乡镇事权,规范乡镇收支行为,同时加快落实消赤减债措施,严格控制乡镇“举债”口子,杜绝超前消费和举债消费,防止新增债务。
3.简化运作模式,提高工作办事效率。本着便捷、合理、高效的原则,加强乡镇财务信息网络建设,配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查询”的目标,简化工作流程,实行科学管理,预算管理和民主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审单、记账、报账,实行复核、会计记账、出纳管钱的三岗牵制制度,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模式。
4.科学设置会计科目规范核算内容。贷款和利息支出的会计核算适宜参照企业会计核算模式。而利息支出的核算也要根据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后区别进行,在“固定资产”科目反映,完善固定资产及折旧的核算,购置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或“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损耗通过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得到补偿。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
5.修正财政拨款之外的收入核算。对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和留在单位按规定使用的经营收入等应首先通过“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反映,这既能全面反映各项财务收支和资金活动的全过程,也与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相一致,更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关规定相吻合。财政回拨时,再按照收入明细分类进行核算。
6.健全国库集中支付配套管理制。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银行账户管理制度、银行结算办法、会计核算、资金支付、内控制度、财务监督机制以及会计教育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有的条款已不再适应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新形势的需要,制度创新已迫在眉睫。
7.完善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制度。要做到科学设计会计报表,把资产负债表中的收支类项目删除,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编制基础。按照国际惯例,期末对经费报表与基建报表进行合并。同时还要修正、补充、完善财务分析内容与指标,引入绩效考评制度。财务分析评价指标,应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8.加强财经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加强对乡镇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财经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业务培训,以增强领导干部的财经法纪意识,提高依法办事、廉洁自律和管财理财能力。乡镇政府在财务人员配备上,要选择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人员上岗。要提高从业人员的门槛,没有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进入岗位工作。对人员变动必须严格考核备案,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实行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乡镇财务管理上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