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2012-03-17王春芳徐立然符林春
王春芳,徐立然,符林春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人体内CD4+T淋巴细胞是HIV的主要受体,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CD4+T细胞被大量破坏和功能受损,导致细胞免疫缺陷,同时其他免疫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促进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生,导致死亡。因此,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在评价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及预后判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对HIV/ AIDS中医证型及病机演变规律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拟探索HIV/AIDS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HIV/AIDS中医病机演变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08年7月,选取某省某农村地区HIV/AIDS患者276例,健康对照者11例。所有HIV感染者均在2004年某省有偿献血人群艾滋病普查中被确诊,感染途径均为1990—1995年之间的有偿献血感染。HIV/AIDS组男158例,女118例;年龄35~67岁,平均(45.0±3.5)岁。健康对照组男6例,女5例;年龄36~65岁,平均(44.1±3.9)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HIV/AIDS诊断标准(采用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艾滋病诊疗指南》[1]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2],并结合笔者前期对HIV/AIDS患者的临床调查,拟订中医证候辨证标准);②年龄在18~60岁;③有艾滋病流行病史及临床表现,H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均经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免疫印迹确认试验(WB)HIV抗体阳性者〕;④CD4细胞计数为≤400个/μL(美国BD公司的流式细胞检测仪);⑤症状体征积分≥8分;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病例标准
①急性感染期的患者;②患有严重的精神及神经疾病者;③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严重脑血管疾病,EKG严重异常,ALT>正常1.5倍,CK>正常;WBC≤3×109L-1等);④有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者。
1.3 样本的采集、处理及观察指标
HIV/AID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清晨8:00空腹,取静脉血8 mL,其中4 mL按1∶1加入1个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轻摇,存在(20±5)℃环境下,备用。收集样品在4 h以内进入实验室检测,由某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3+、CD4+、CD8+T细胞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x-)±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276例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归纳为6个证型,不同证型之间及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T细胞亚群分布比较见表1。各证型组与健康对照组对比,除痰湿内蕴型在CD3+方面没有表现显著性下降,其余各证型组CD3+、CD4+T细胞水平均较健康人明显下降(P<0.05)。276例HIV/AIDS不同证型之间对比,CD3+T细胞水平在气血亏虚兼痰湿组最低,与气血亏虚兼血瘀组、气血亏虚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水平在痰湿内蕴组最低,与气血亏虚组、气血亏虚兼血瘀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HIV/AIDS不同证型之间及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T细胞亚群分布对比 个/μL,±s
表1 HIV/AIDS不同证型之间及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T细胞亚群分布对比 个/μL,±s
注:与健康对照组对比,*P<0.05;与气血亏虚兼血瘀组、气血亏虚组对比,#P<0.05;与气血亏虚兼血瘀组、气血亏虚组对比,△P<0.05。
?
3 讨论
人类T淋巴细胞具有识别特异性抗原的能力,对体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类型和强度都有较重要的调节作用。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是决定HIV感染病情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其他淋巴细胞群诸如NK细胞等在HIV感染中可能也起到一定的作用[3]。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随着疾病的进展,各项免疫指标均有明显变化,而中医证候学也认为,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即证型的转换。因此,笔者将HIV/AIDS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面标志,以了解不同证型HIV感染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试图探讨HIV/AIDS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在T淋巴细胞分类中,CD3+T细胞包含2个细胞亚群,即CD4+T细胞和CD8+T细胞,CD4+T细胞代表T辅助细胞,而CD8+T细胞代表T抑制细胞和T杀伤细胞。HIV感染的免疫病理改变主要包括CD4+T细胞数量的下降和功能的改变,以及机体的异常免疫激活。CD4+T细胞计数能直接反映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其减少的程度与本病的临床特征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上常以CD4+T细胞数量的多少作为划分疾病的分期和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依据[4]。许多机制被用来解释CD4+T细胞数量的下降,其中细胞凋亡包括自发性凋亡、Fas介导的凋亡及活化诱导的凋亡,被认为是CD4+T细胞数量下降的重要机制,此外,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下降也是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原因之一。
机体的异常免疫激活主要表现为T细胞的过度活化。CD8+T细胞能够清除受感染细胞内的病毒,HIV进入人体后会激活CD8+T细胞,CD8+T细胞活化后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1),通过对被感染CD4+T细胞的细胞杀伤作用,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但最终却不能控制HIV的感染,其中原因除了病毒因素(如病毒变异、减少被感染细胞MHC2的表达等)外,还与HIV特异性CD8+T细胞的持续耗竭有关。此外研究发现,大部分HIV特异性CD8+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水平较低,引起的细胞裂解效应不明显,有人认为HIV特异性CD8+T细胞可能不属于高效杀伤细胞。疾病晚期CD8+T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降低,导致HIV细胞毒T细胞的最终消亡[5]。
本研究结果显示,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T细胞亚群分布对比,除痰湿内蕴型外,各证型CD3+、CD4+T细胞水平均较健康人下降(P<0.05),反映HIV/AIDS较正常人免疫功能的整体低下。而痰湿内蕴型CD4+T细胞水平作为各组中最低的一组,在CD3+T细胞方面与其他组对比,没有表现显著性下降,可能与其CD4+T细胞明显减少的同时CD8+T细胞被激活,数量增加有关(本研究显示其CD8+T细胞数量最高,尽管与其他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IV/AIDS不同证型T细胞亚群分布对比,气血亏虚组、气血亏虚兼血瘀组CD4+T细胞水平较高,痰湿内蕴组CD4+T细胞水平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CD3+T细胞水平在气血亏虚兼痰湿组中明显低于气血亏虚兼血瘀组、气血亏虚组。结果提示,HIV/AIDS虚证(气血亏虚)或虚实夹杂证(气血亏虚兼血瘀)可能为早期表现,以邪实为主的痰湿内蕴证及气血亏虚兼痰湿证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更为显著,可能为疾病发展到较严重阶段的主要证型,提示艾滋病病毒侵袭人体后,五脏气血阴阳正气受损,继而因虚致实,产生瘀血痰湿病理性产物,早期病理性产物以瘀血为主,进一步发展产生痰湿浊邪。
由本研究可以看出,HIV/AIDS中医证型的不同,与机体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在CD3+、CD4+、CD8+等指标方面,表现出虚证、虚实夹杂证与实证(痰湿内蕴)之间免疫损害由浅入深的规律。基于目前医学界对HIV感染造成的免疫异常的认识,结合我们以前的临床及研究[6-7],是否提示艾滋病病毒侵袭人体后,五脏气血阴阳正气受损,较早表现出以气血亏虚或脾肾两虚等为主的虚证,此时免疫损害尚较轻,随着疾病进展,因虚致实,产生瘀血痰湿病理性产物,免疫损害逐渐加深。由于此次研究的对象以某地区输血感染艾滋病人群为主,且排除了急性感染期及有严重机会性感染的患者,故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HIV/AIDS中医证型与相关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为深入探讨艾滋病这种新发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演变规律提供思路和佐证。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2):133-144.
[2]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3]Spivak AM,Sydnor ER,Blankson JN,et al.Seronegative HIV-l infectio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IDS,2010,24(2):1407-1414.
[4]Pitcher CJ,Hagen SI,walker JM,et al.Development and homeostasis 0f T ceLL memory in rhesusmacaque[J].J Immunol,2002,168(1):29-43.
[5]RoLLand M,Nickle DC,DengW,et al.Recognition of HIV-1 peptides by host CTl is related to HIV-1 similarity to human proteins[J].Plos One,2007(2):823.
[6]岑玉文,符林春.HIV/AIDS患者中医证型、证型演变及其与T淋巴细胞活化关系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7]郭建中,徐立然.108例无症状期HIV感染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中医证候分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