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岭峰”横侧看
2012-03-16黄团元
○黄团元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贾政对宝玉说:“前年我在任上时,还出过《惟士为能》这个题目。那些童生都读过前人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贾政语中的“惟士为能”,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全句为“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他这样讲,大概是诫子:在写“同题作文”时,不准抄袭前人文章。
现实生活中,“同题作文”的确很多。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绝对相同的应该没有。为何?翻用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家“横看”我“侧看”,各人自有不同。正如胡适妙语,“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试看古今,有很多参考、借鉴“前人这篇”而成功的例子。诗人中,李白“虎视何雄哉”!然而《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也有借鉴痕迹。因为汉乐府诗中,早见形容光阴一去不复返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果说“诗仙”借鉴他文有些牵强,那么,初唐诗人王勃的两段名句就十分明显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见于王勃《滕王阁序》),句中具有工整的对仗、逼真的动静,尤其是以动衬静的和谐画面而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此句与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射马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十分相似。不过,要是认真比对,就会发现王勃的美文更胜一筹。
再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首五律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知获得多少推崇,但其“名句”在曹植《赠白马王彪七首》中可看到“原形”:“心悲动我神,弃置勿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可叹才高八斗却满怀忧愤的曹子建,让后世小子的“模仿”盖过风头!
借鉴模仿直至当代,也不乏其例。就说曹禺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雷雨》,胡适当年认为“实不成个东西”,根由是该剧受了易卜生的《群鬼》和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影响。胡适大概没有想到,《雷雨》迄今仍然代表中国话剧的最高水准!更有意思的是《雷雨》问世40多年后,上海工人作家宗福先又受其影响,写出话剧《于无声处》,演出后震动全国,成了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前奏!
难怪宋代朱熹说:“古人作文吟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难怪郭沫若也说:“我有一个写作秘诀,就是先看人家的书再写。”他们的话,似可这样续句:博采众长后(模仿)再创作,亦可写出优秀作品。回说“同题作文”,也当如是。
公元前202年初,项羽兵困垓下,在凄惶的四面楚歌中,败至乌江岸边自刎。英雄已逝,乌江亭在,留给后人诸多感慨。唐代诗人杜牧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作者为失败的英雄惋惜,令人颔首。然而,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在纵观项羽施政、用人等作法后,认为他的失败是历史必然。王安石在《叠题乌江亭》中评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同题作文”除了可以“横看”、“侧看”,还能“正看”、“反看”。譬如世人爱竹、画竹、写竹的不计其数,多为歌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等。然而,中国地质学“开山”——丁文江“恶竹”,他写过这样一首诗:“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成群能蔽日,独立不经风。根细成攒穴,腰柔惯鞠躬。文人多爱此,声气想相同!”
近代“同题作文”,也有成功之作。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公认受了果戈理同名小说和尼采思想的影响。然而,鲁迅的作品对中国封建礼教吃人本质作了深层次的揭露、批判、鞭笞和控诉,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奠基和扛鼎之作!正如鲁迅自评:“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人的渺茫。”
近年来,这里那里动辄曝出谁的文章借鉴和模仿了谁的名篇,谁的新著和谁的旧作相似……人们将其一律归类“剽窃”。于是乎,有的辨析、有的争吵、有的叫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实大可不必:绘画始于模仿,书法始于模仿,作文模仿又何妨?胸中有墨,模仿也能写出华章。关键及区别在于:借鉴、模仿及“同题作文”者,能否和李白、王勃比,能否和鲁迅、曹禺比;能否像他们“自出心裁”地对同一事物横看、侧看、正看、反看。如若不能,才是抄袭、剽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