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建:英雄本色
2012-03-12新平
现在,即便是熟悉方国建的人,也很少知道多年以前,他曾经是一个满怀艺术理想的舞蹈演员。
那时,在四川省五七艺术学校,方国建是舞蹈班的尖子生,同学中有一个叫郭峰的,主修钢琴,与他同样年轻、同样才华横溢。畢业后,方国建进入中铁二局文工团担任舞蹈演员,与一个叫张国立的话剧演员成为同事。
多年以后,郭峰与张国立都成了闻名全国的艺人。2010年,中铁二局举办60华诞大型文艺演出。张国立受邀出场,激情朗诵《在彩云之上》,郭峰则高歌一曲《卓越·未来》。而那场演出的总策划与总监制,则是他们当初的同学和同事——中铁二局工会主席方国建。
从干事到书记
方国建最终没能成为一名艺术家,是因为在中铁二局文工团解散后,他几乎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去其他艺术院团的机会。
他选择了去二局团委工作。
而这一选择,也就此改变了他此后的人生走向。
方国建的选择并非盲目。作为一名团员,他知道共青团是青年的先进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在文工团的历次下一线慰问演出中,他都能看见那些年轻团干部青春飞扬的身影。在工地,每次遇见急难险重的任务,只要共青团的旗帜一挥,他就会看见那些认识和不认识的年轻人,争先恐后地加入到青年突击队的行列,然后嗷嗷叫着冲向施工第一线——他那时刚刚20岁出头,那样的场景无疑令他激情满怀,热血沸腾。而这,也成了他进入团委工作的最大契机。虽然,对于团委工作的内容、流程还完全陌生,但他坚信,只要用心学习、全心投入,自己就可以成为一名称职的团干部。
1984年,22岁的方国建成为二局团委的一名干事。
此后的十年里,他从干事、主任干事、宣传部长、办公室主任、团委副书记,一直做到中铁二局团委书记。
作为团委书记,方国建无疑是优秀和出色的。在他的领导下,二局团的工作和业绩闻名一时。上到二局共青团事业的顶层设计、基层团建的发展战略、青年文明岗建设和推广,下至每一次具体的青年岗位成才大赛和青年典型的团内巡回演讲活动,全都创出了品牌,做出了新意,并在一定范围内引发极大的反响。即使是团办实体——中铁二局团委下属的青年实业发展公司,也做得风生水起,不同凡响。
借助二局在工程建筑上的专业优势,实业公司在铺路架桥等工程领域屡有建树。在著名的宝(鸡)成(都)铁路新线,实业公司成功地中标一个标段的建设工程。当然,作为团委书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直让方国建如履薄冰,时时不敢稍有懈怠。他记得特别清楚,一次局领导班子交班会上,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告诉他工地上出了事故,一名施工人员重伤。“我当时一下子就蒙了。虽说铁路施工中由于技术限制,特别是施工点的地质条件等各种不可抗自然因素,偶尔会发生事故。但如果是人为原因,那么,对上对下,我这个团委书记都无法交代——因为我是第一责任人!”
向局领导请了假,方国建匆匆赶往宝成新线施工点。到那仔细一问,才知道发生事故的工地是与实业公司施工队相邻的另一家单位。虽然如此,事故依然给方国建敲了一记警钟。他将工程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召集起来,反复讲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我们平时都说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这个提法当然对。但是,我想说的是,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必须把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施工的质和量,必须建立在绝对安全的基础上。”然后,他带着大家,检查全标段每一个有安全隐患的节点,拿出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并一个个落实到人。除此,在完成团委日常工作之余,他就尽可能地抽出时间,下到现场,检查、监督施工安全的执行情况。
所谓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对方国建便是如此。因为他的全心投入、不吝付出,实业公司承担的宝成新线项目终于在零事故的基础上得以保质保量地完成,而施工标段内的一处重力式挡墙工程,还获得了共青团中央授予的“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方国建本人也有一张证书——“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这张证书他始终视若珍宝地保存着。因为对他而言,这张证书记录着他青春岁月里一段最美好的时光,一段至今忆及依然会令他血脉贲张、心情激荡的难忘时光。
走马二处
1998年初,方国建出任中铁二局二处党委书记。
对方国建到二处任职,二局主要领导开始并不是很同意。二处有50多年的历史,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二处人曾以敢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共和国的发展史册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但是,到20世纪末,有4700多名在职职工和4800多名离退休人员的二处遇到发展的瓶颈,企业亏损严重;再加上班子成员之间有矛盾,更增加了二处发展的阻力——也因此,二局主要领导担心年轻的方国建是否能肩负二处重振雄风、再续辉煌的重担,领导实在不愿意让他们一直都着力培养的好苗子去冒那样的风险。所以,局里又特别找了几个状况相对好的单位供他选择。
任职团委书记期间,局领导对团委工作极为关心,二局共青团工作能够取得不平凡的业绩,就与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对此,方国建一直心存感激。当局里又找出几个单位供他选择时,他读出了领导的良苦用心。但是,考虑再三后,方国建依然选择了去二处。他坚持认为,越是面对困难,越能激发一个人的工作潜力。只要敢于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就能够彻底改变二处的面貌。
上任伊始,方国建将处领导班子的团结作为思想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五多五少”的要求:多一点实干,少一点空谈;多一点开拓,少一点保守;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点沟通,少一点闭塞;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很快,合作共事、坦诚相见、互相支持和配合,成为每一个班子成员的共识,而在权力、荣誉和利益等曾经影响过班子团结的敏感问题上,讲党性、讲职责、讲大局,也渐渐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在二处党委书记任上,方国建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大政工”格局的构想。他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也不仅仅只是做思想政治工作。根据这一思路,通过艰苦、细致的调研和大张旗鼓的深化与推动,在二处迅速形成了从处机关、处属工程指挥部到工程队的三级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这三级大政工网络,以改制、会战和二次创业为抓手,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每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水到渠成地培育起了“永争第一、永不言败”的企业精神,保证了施工生产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两年后的2000年,二处毫无争议地进入四川省国有建筑企业综合实力10强之列。
英雄本色
迄今为止,方国建在中铁二局的多个岗位上工作过。对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他都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热情和心力,其工作成绩,也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在团委,他是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在二处,他是优秀党务工作者。担任二局工会主席后,他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工会工作新路子,开拓进取,敬业爱岗,被评为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
也许,各种荣誉的获得并不能说明一切,但是,这些年来,所有人都清晰地看到,方国建以一腔无私的奉献与忠诚,将坚实的脚步,留在了广袤的大地上。
2006年,刚刚上任二局工会主席的方国建发现,在企业实施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组改制过程中,职工的上岗就业已经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带着这一课题,方国建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工作,并据此在促进职工上岗就业和收入增长等焦点、难点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得职工上岗率得到大幅提升。此后,方国建将“强企富工,安居乐业”,即让职工权益与企业利益和谐共融有机统一,作为工会工作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赢得了广泛的拥护,也激励着每一个员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与工作热情。而二局的工会工作,也由此一年一个台阶,不断迈向崭新的高度。
2008年5月16日,汶川强震后的第四天,刚刚从外地赶回成都的方国建,作为总指挥,率领一支抢险队,驱车900多公里,昼夜兼程赶赴汶川灾区。
地震发生后,汶川境内的六座水电站全部瘫痪,只有建于50年代的下庄电厂还能发电,当然,也仅有一台机组可以发电,这台机组因此被称作“汶川的眼睛”,因为一旦机组停机,汶川将陷入黑暗之中。
5月20日,在预报当天有6~7级余震和中到大雨的情形下,方国建率30名抢险队员,经过两个小时鏖战,在险象环生的条件下,成功地架设了两条长达近2000米的通信线路,确保了电厂的安全预警和正常调度。有媒体如此报道:在余震每两分钟一次、塌方飞石不断的情况下,中铁二局抢险队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以坚定的信念和对灾区人民的一腔大爱,科学施救,终于保住了“汶川的眼睛”
在汶川抢险的日子里,每时每刻,人们都能感受到脚下大地的强烈震动。而在余震不断、堰塞湖威胁和道路中断、交通中断的情况下,既要带领抢险队员完成抢险任务,又要确保每一个队员的生命安全,方国建承受的压力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方国建至今都无法忘记那些个堪称艰苦卓绝的日子,他和队员们面包充饥、汽车为床,制定出一个个详细的抢险计划和安全措施,然后,冒着生命危险,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达的一项项抢险任务。中铁二局因此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中铁二局抢险队则获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汶川抢险之后,方国建本色依旧。在面对施工险情和其他灾难的时候,他总是能以一次次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和迎难而上,向所有人昭示着一名工会主席“关键时刻顶得上”的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
大哉,方国建!
责任编辑:刘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