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的“60年代精神”

2012-03-12郭宇宽

中国青年 2012年1期
关键词:阿甘珍妮乔布斯

郭宇宽

前段时间一位外国朋友对我说,中国现在的社会氛围特别像美国上世纪20年代。这让我觉得很惊讶,就问他为什么不是像60年代。他解释道,美国的20年代和60年代有一些相同点,都是年轻人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年代,但在背后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上世纪20年代,一战刚刚结束,社会财富迅速积累,人们压抑已久的消费欲望得到释放,整个社会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20年代的典型肖像是一个瘦得有些病态的美女,穿着貂皮大衣,戴着高档配饰,手指夹一根香烟。而在60年代,美国越战正酣,年轻人反对战争,拒服兵役,他们走上街头,勇敢地表达自己追求和平的愿望。60年代的典型肖像是一个骑着摩托车的年轻人,穿着全是破洞的牛仔裤,抽着大麻,走遍天涯海角,在帐篷里和看得上的人恋爱。因此,从时尚的角度来看,美国20年代的时尚是贵族化的,大家都在追求高档,时髦的金钱门槛非常之高;而60年代的时尚是平民化的,不需要很多钱也可以很时髦。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给人的感觉像20年代。今天的中国,年轻人都在追求个人解放,追求时尚,但这背后体现出的却是资本意志的嚣张。如今年轻人认为最时尚的象征是名车、名包、名表,最时尚的运动是赛车、打高尔夫这些高消费的运动方式,最时尚的表演就是“炫富”,像郭美美这样的,居然自己高调跑出来招摇。有人调侃道,中国年轻人已经成为奢侈品行业的救星。

这两种感觉的差别,让我开始思考美国的60年代精神到底是什么,而“乔布斯之死”让我对美国的60年代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很多人都知道,60年代就是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追求个性解放,但我认为这背后有一种反体制的特色,浓缩成一句话就是“粪土当年万户侯”。60年代的年轻人,不把任何一种代表现行体制的符号视为强悍,不把权力和金钱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谁摇滚玩得好,谁摩托开得快,谁能懂哲学,谁才最牛的。就像艾伦金斯堡自豪地说:“我这件西服5块钱,皮鞋3块,衬衣2块,领带1块,都是二手货,只有我的诗是一手的。”

乔布斯身上就有这种强烈的反体制的烙印。

用保守主义的眼光来看,乔布斯早年的生活绝对是离经叛道。他大学中途休学,工作也是经常换,甚至跑到印度去灵修了一段时间。当他被自己创立的苹果公司排挤出去之后,竟然开始了动画创作工作,并创立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也是大获成功。最后,在微软几乎独霸全球的时候,他又带领“苹果”挑战这个庞然大物,而且几乎颠覆了数码产品的销售模式和整个移动通信行业。

这种无视成规的颠覆性思维是从哪儿来的呢?可以在美国60年代精神里找到答案。

在乔布斯身上体会那种60年代精神气质,让我对资本主义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其内部并非一直风平浪静,即使在资本主义最完善最成熟的美国,也一直有内部的反对力量在跟它叫板。

在好莱坞著名电影《阿甘正传》里有两个标志性的人物:阿甘和珍妮。阿甘是资本主义中保守主义的代表,诚实、认真、努力做事,不理会复杂的道理,就像小布什、巴菲特这类人物,勤奋而又缺乏创造力,但老老实实地做自己能够理解的事情;而珍妮是资本主义中的反叛者,浪漫,奔放,私生活乱得一塌糊涂,永远不倦地探索未知,就像乔布斯一样,一直在反抗现行体制,甚至最后都一样得了莫名其妙的怪病。

有意思的是,像是一个隐喻:阿甘这样一个代表资本主义保守价值观的角色,却会深深地爱上珍妮这样一个叛逆者,阿甘自己承认“我不是很聪明,但我知道什么是爱”。这使我想到,或许资本主义并非只是理性的自我积累,它也需要追求个性,追求张扬。一个完全由保守主义价值观构成的资本主义是不完整的,它也需要想象力来弥补自己的空缺,需要叛逆精神来平衡其保守倾向。资本主义的这种反馈特性,在乔布斯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乔布斯以一个体制叛逆者的身份和价值观挑战资本主义体制,最后反而充实了这个体制,令整个资本主义体制变得更加稳定。

中国也曾经出现过类似“60年代精神”,大概是在上世纪80年代,尽管只是昙花一现。那也是一个“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时代,没人对金钱和权力有多大的敬畏感,才华高低是判定一个人牛气与否的标准。一个工人都可以跟你讨论费尔巴哈、黑格尔。而今天的中国已经找不到那种感觉了。美国有乔布斯,中国有谁呢?很多风云人物,都好像戴了张扑克脸(poker face),属于没有个性的面无表情的“乖孩子”。一方面是社会底层非常强烈的叛逆情绪,一方面整个中国实际作为指引的价值体系却相对保守。

后来还有新闻称,宁波将斥资5000万培养1400名“乔布斯”,那种有钱就有了一切的狂妄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能支撑乔布斯的精神氛围,再多的钱也堆不出一个乔布斯。今天的中国商业,如果沦为资本的游戏,失去创造力,那将是中国经济和和中国文化的雙重悲剧。

我在美国的时候跟一些学者有过交流,他们不止一位自豪地说:“我是60年代的人,60年代精神决定了我今天的精神气质,并支撑起了我一生的事业。”这让我十分感慨,美国的60年代精神在半个世纪后依然兴盛,而中国的80年代似乎早已烟消云散。这其中的差别,值得国人深思。

答案在哪里?我們都面临选择。于丹爱说的那句话在很多场合都适用——“要问你的内心。”

责任编辑:陈敏

猜你喜欢

阿甘珍妮乔布斯
《太空的故事》
珍妮曲奇饼干
珍妮·古道尔
英文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
成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浅析《阿甘正传》
因为《阿甘正传》我来到了美国
没有他就没有乔布斯的苹果美学
改变乔布斯的一句话
藏在心底的自责
乔布斯的青春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