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经济忧患与机会
2012-03-12黄小艳
黄小艳
2012年初,展望未来一年的经济走势,回首2011年底的经济数据与政策,有喜有忧。忧患与机会共在。
如果说2011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控制通涨的话,2012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则是保增长。在收紧流动性、刺激生产乃至进口猪肉等商品平抑物价之后,中国经济的确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消费者价格指数在7月达到了6.5%之后持续回落。通胀回落伴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2011年11月的中国制造業经理人采购指数是49%,达到了三年来的低点。一般认为,经理人采购指数为50%时,是经济荣枯的分水岭。
外部市场,危机背景下的不乐观
外围的环境并不乐观,欧洲的政治家们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就债务责任作出足够的承担,没有按照人们的希望迅速采取有力措施维持经济的稳定。债务国在不断地缩减财政,欧洲央行为了维护欧元的信誉不肯多借款给陷入财政危机的国家。外界则在质疑,如果欧元区财政难以为继的国家越来越多,欧元将如何存在。欧洲也并非没有机会,德国对欧央行救助负债国开出的条件是各国财政要更紧密地配合,言下之义就是要求各国让渡一部分财政主权,在欧盟内部建立共同的财政规则,而这是法国所不甘心的。欧洲穷国和富国之间激烈的博弈,使得人们有理由怀疑,欧洲极有可能像日本一样进入失去的10年。2012年,欧洲各国何去何从?整合得好,欧洲可以从容发展,实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发展经济;整合得不好,在争吵与紧缩的货币环境中,继续艰难地生存。欧洲的未来,人们无法臆想。最近的消息是德国的国债发售没有成功,投资者因为政治家的拖沓开始对整个欧元区表示失望。
美国似乎是欧洲财政危机的一个受益者,在市场对欧元失去信心的时候,原本势弱力衰的美元重新获得各界的青睐,1欧元在2011年4月可以兑换1.47美元,到了2011年年底,则只可以兑换1.34美元。美欧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同质竞争,使得美欧之间呈现出此衰彼强的关系,欧洲在财政紧缩、生产收缩的背景下,美国的失业率反而下降,美国劳工部去年12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1月的失业率为8.6%,比10月份下跌了0.4个百分点,是两年半以来的最低。美联社的评论认为,美国就业市场“终于回到了正确的方向上,美国经济的脚步也终于站稳”。
美国的经济脚步站稳,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出口市场可以恢复?事实并不那么乐观,本届美国政府,在对华贸易方面实施的是贸易保护政策,甚至宁愿让渡市场给东南亚一些国家,也不肯把市场给中国,他们政策的着眼点试图扼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美国政府一直声称欢迎中国崛起,但从未说过欢迎人民币承担更大的使命。中国2012年对发达国家的出口环境,在欧洲未来不确定、美国贸易政策不友好的背景下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这一切都在倒逼中国平衡自己的发展模式,平衡内部贫富差距,以改革解决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营造多层次有活力的生产、需求体系,开拓国外市场之余,以国内市场的强大购买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宽松货币周期,在压力下启动
2012年,中国会逐步进入货币政策宽松周期,中国人民银行在2011年11月30日下午宣布,从12月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三年来首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上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在2008年12月。之后从2010年1月起,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一度上调到21.5%。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这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意味着货币政策在逐步向正常状态回归。调整之前的存款准备金率对于回落的经济增速而言过于紧缩。物价上涨不仅可以由纸币发行过量引发,也可以由货币紧缩过量引发,宏观政策长期的流动性收缩使得企业资金紧张不敢投入生产,产品生产少也会使得供求紧张进一步提升物价,进而使经济进入生产停滞、物价膨胀阶段。在2012年,我们可以预见,为了防止经济增速回落和经济的硬着陆,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不排除会不断下调,补足企业流动资金,推动中国制造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2012年,存款储备金会逐步下调这一判断的另外一个依据是,年初在美元不断升值背景下,资金从中国市场向外流出,这些钱经由银行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后流向海外,企业的融资渠道会相对减少,这也要求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已经刻不容缓。
存款准备金率的逐步下调,回归正常乃至推动经济增长的宽松货币政策落实,都不意味着必然导致物价上涨,不意味着会引发房价继续上涨。2012年继续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已经成为既定的政策,把物价上涨简单地归因于货币政策是粗糙的思维。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为助益各国人民币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中国的资本市场会逐步对外开放,这一政策脚步已经在2011年迈出,2012年应会逐步落实。海外各国持有人民币外汇储备实现增值的主要方式,将由之前的简单方式即通过人民币升值实现外汇储备增值,变为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但有更多的机会投资中国。
地方财政,问计改革
靠卖地建高价房作为重要支撑的地方财政不可持续后何去何从?在2012年,这是越来越紧迫的问题,地方融资平台欠债越来越多,目前尚处于中央财政可以补救的阶段,怎样防范地方财政负债越来越多?美国政府去年11月裁员2万人,制造业就业人数则增加了14万,这说明了减少政府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增加企业就业是有好处的,因为各种不合理的管理、收费会减少,企业的负担少了,盈利预期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会随之增加。如何实现精兵简政的目标?不下一番气力难见功效。在经济压力之下,中国社会治理体系运行模式的改革或许先从地方开始。扩大低成本运转的人大体系决策、监管范围,缩减党政队伍规模和日常支出,中国经济、社会体系要走出欧美所未曾走出的低成本高效率治理体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有对管理环节逐个改善提升的细致、耐心和坚持,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刘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