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变色IOL、蓝光滤过IOL和普通IOL植入术后对比敏感度、眩光对比敏感度对比分析

2012-03-12韦秋红杜卫静

眼科新进展 2012年2期
关键词:变色敏感度蓝光

陈 琛 韦秋红 刘 超 杜卫静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和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的目标已不仅局限于术后有较好的远视力,还包括更好的视觉质量和舒适度。临床上很多白内障患者术后虽然测得了较好的视力,但存在视物模糊、夜间视力差、眩光等问题,白内障手术医师的关注点已开始从患者的术后视力转变为术后视觉质量,所以仅靠单纯视力测量并不能有效地检测患者识别低对比度物体的能力。传统的IOL完全透明,术后患者对光线刺激极为敏感,蓝光滤过IOL、光变色IOL可以有效滤过蓝光,提高患者对光线的舒适度。有研究证明蓝光滤过IOL与普通非蓝光滤过IOL术后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无明显差异[1-2],但光变色IOL与这两种IOL在术后视觉质量上有无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光变色IOL、蓝光滤过IOL、普通IOL植入术后CS以及眩光CS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6月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60~69(64.6±2.9)岁;核硬度Ⅱ~Ⅳ级,其中Ⅱ级35例,Ⅲ级20例,Ⅳ级5例。所有患者均无高度近视、高度远视或其他眼部疾病,且无糖尿病、高血压、免疫性疾病等全身疾病。全部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20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IOL植入术,A组植入光变色MATRIXTM400型IOL,B组植入Acrysof Natural一片式蓝光滤过疏水丙烯酸酯IOL(SN60AT),C组植入美国LENSTEC SofTec I普通折叠IOL。

1.2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盐酸丙美卡因眼液表面麻醉后行11点钟位透明角膜切口,注入黏弹剂后行4~5 mm居中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核,清除晶状体皮质并抛光后囊膜,注入黏弹剂后,经专用推注器植入IOL,清除黏弹剂,BSS液形成前房,并检查IOL完全居中后结束手术。术后常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滴眼。

1.3 检查方法 术后3个月由同一医师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精确验光,测量各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由同一检查者使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仪(VectorVision,美国),在光照度85 cd·m-2、测试距离2.5 m条件下,患者准确配镜,在暗室中适应10 min左右后进行CS检测。3 c·d-1、6 c·d-1、12 c·d-1、18 c·d-1四个空间频率分列于4排,每一空间频率有17个圆形图案,第1个圆为样本圆,其余16个圆分上、下2行排列,共8列,从左至右每列中光栅条纹的对比度逐渐下降。在单眼注视状态下,分别测量术后3个月3 c·d-1、6 c·d-1、12 c·d-1、18 c·d-1下的CS及眩光CS,各组所得检查结果进行互相比较,分析各组间的差异,并将结果画于CS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曲线图上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手术结果 术后3个月检查,IOL正位,前囊膜覆盖IOL边缘,IOL表面无上皮细胞及色素细胞沉积,后囊膜无上皮细胞增生及纤维化。所有患者均无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及皮质残留等手术并发症。

2.2 BCVA A组术前BCVA为0.27±0.10,B组为0.27±0.09,C组为0.27±0.09,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术后BCVA均≥0.6,分别为0.75±0.08、0.70±0.09、0.70±0.09,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内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2.3 术后CS及眩光CS 3组术后CS及眩光CS在各空间频率上的比较见表1。在3 c·d-1、6 c· d-1、12 c·d-1空间频率上A组CS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4、0.022,0.002、0.000、0.002),而在18 c·d-1空间频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9、0.165);B组与C组在各空间频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8、0.566、0.397、0.858)。A组眩光CS有所提高,在各空间频率上与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47、0.042、0.030);B组眩光CS有所下降,但在各空间频率上与C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717、0.407、0.720、0.725);C组眩光CS也有所下降,但在各空间频率上与CS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576、0.113、0.154、0.703)。A组患者术后CSF曲线在正常人群范围之内,B组和C组患者的CSF曲线低于正常人群(图1)。

Figure 1 CSF curve of the three groups after IOL implantation 3组IOL植入术后的CSF曲线

3 讨论

黄斑中心凹处加工处理的信息包括高、中、低各个空间频率,而视网膜周边部则只处理低空间频率的信息。低频区主要反映视觉对比度情况,高频区主要反映视敏度,中频区较为集中反映视觉对比度和中心视力综合情况。而我们常指的视力是中心视力,实际只反映黄斑中心凹对细小目标的空间分辨力[3-4]。仅靠单纯视力检查并不能有效地检测患者识别低对比度物体的能力,CS为测定形觉功能的重要指标,它比普通视力检查更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视功能[5]。临床上很多白内障患者,术后虽然普通视力表测得了较好的视力,甚至大于1.0,但却有视物模糊、夜间视力差、眩光等问题。Acrysof Natural SN60AT IOL是一片式蓝光滤过疏水丙烯酸酯IOL,材料中整合了蓝光滤过载色体的多聚体染料,可阻断紫外线和可见蓝光,允许部分400~450 nm的光通过,虽然改善了患者畏光的症状,但仍然存在夜间视力差、眩光等问题,患者有主诉视物发黄、夜间视物发暗的现象,而且有研究证实它的CS和透明IOL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6-7]。MATRIXTM400型IOL的材料是一种光调节型疏水丙烯酸酯IOL,在紫外线(阳光)环境中对紫光和蓝光的阻断率为50%,提供蓝光阻断保护作用,在无紫外线(阳光)环境中,表现为无色透明,可以相应增加进入眼内的光线。IOL颜色变成黄色约需要10 s,变回无色透明需要30 s,Werner等[8-9]已经证实这种变色能力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反复性。同时有研究已经证明光变色IOL与蓝光滤过IOL和透明IOL在强光下具有相同的色觉和视力[10],在暗环境下的色觉和视力优于蓝光滤过IOL和透明IOL。其IOL边缘表面经特殊处理,具有高透光率,可以降低IOL眼内的折射,有效避免术后眩光。正常人眼的眩光试验CSF曲线应与无眩光时的曲线无明显改变,甚至有上升趋势。有研究发现,在亮环境(85 cd·m-2)中,眩光会对人眼在分辨率低、中空间频率物体时的CS值产生影响,且有眩光状态下的CS值大于无眩光时[11]。MATRIXTM400型和Acrysof Natural SN60AT IOL都不但减少了有害蓝光进入眼内,而且可以减少由于过多光线进入眼内引起的光线散射,而LENSTEC SofTec I IOL由丙烯酸酯材料制成,不具有蓝光滤过功能。

表1 3组术后CS及眩光CS在各空间频率上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ontrast sensitivity and glare contrast sensitivity at each spatial frequency in the three groups

本研究显示,A组患者的术后CSF曲线在正常人群范围之内,B组和C组患者的CSF曲线低于正常人群。A组在中、低空间频率上的CS明显高于B组和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光变色IOL的光变色功能阻断了蓝光,且这种阻断作用是随光线强弱而调整的,同时MATRIXTM400型IOL边缘表面特殊处理后具有高透光率,可以防止Ca2+在IOL表面沉积,这种设计既降低了蓝光的影响,又增加了进入眼内的光线,同时还降低了IOL眼内的折射,所以光变色IOL在术后CS上表现出比蓝光滤过IOL更加明显的优势,更加接近自然晶状体。B组和C组的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和张军等[12]、覃瑞等[13]的研究结果相同。同时本研究显示,A组加眩光后的CS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且各空间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光变色IOL高透光率可以更好地减少光线的散射有关。B组、C组加眩光后的CS有所下降,但各空间频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光变色IOL具有比蓝光滤过IOL和透明IOL更好的CS及眩光CS,可以显著改善视觉质量,但光变色IOL与非球面IOL相比是否仍能保持同样的优势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 张 谊,吴 强,胡 萍.三种折叠式单焦球面设计人工晶状体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的比较研究[J].眼科新进展,2008,28 (9):686-688.

2 Landers J,Tan TH,Yuen J,Liu H.Comparison of visual function following implantation of Acrysof Natural intraocular lenses with conventional intraocular lenses[J].Clin Exp Ophthalmol,2007,35(2):152-159.

3 毛崇溶,吕 帆,赵云娥.白内障早期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眩光测试[J].眼科研究,2003,21(3):302-304.

4 毕宏生.对比敏感度在眼科的临床应用[J].中华眼科杂志,2004,40(9):645-648.

5 朱 超,宋 跃.视觉对比敏感度的临床应用[J].眼科新进展,2006,26(6):466-469.

6 Marshall J,Cionni RJ,Davison J,Ernest P,Lehmann R,Maxwell WA,et al.Clinical results of the blue-light filtering AcrySof Natural foldable acrylic intraocular lens[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5,31(12):2319-2323.

7 张学印,李 琳.蓝光与非蓝光滤过型IOL植入术后患者的对比敏感度与眩光敏感度比较[J].山东医药,2008,48(21):100-101.

8 Werner L,Abdel-Aziz S,Cutler Peck C,Monson B,Espandar L,Zaugg B,et al.Accelerated 20-year sunlight exposure simulation of a photochromic foldable intraocular lens in a rabbit model[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11,37(2):378-385.

9 Werner L,Mamalis N,Romaniv N,Haymore J,Haugen B,Hunter B,et al.New photochromic foldable intraocular lens:preliminary study of feasi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6,32(7):1214-1221.

10 Wang H,Wang J,Fan W,Wang W.Comparison of photochromic,yellow,and clear intraocular lenses in human eyes under photopic and mesopic lighting conditions[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10,36(12):2080-2086.

11张艳龙,李丽华,高祥璐.对比敏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眼视光学杂志,2009,11(3):221-226.

12张 军,张 健,蒋慧中.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对比敏感度比较[J].眼科新进展,2010,30(11):1097-1100.

13覃 瑞,谭少健,文 丰.蓝光滤过型与非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的对比敏感度及主观色觉的差异[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6):905-907.

猜你喜欢

变色敏感度蓝光
防蓝光对眼睛来说有必要吗
会变色的淘米水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更纯粹的“影院级”4K蓝光机 杰科BDP-G5700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蓝光特别推荐
变色花
为什么削皮后的苹果易变色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