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隐性量规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评价与教育优化*

2012-03-12戴祐坤丁国昌

关键词:量规责任感责任

陈 伟,戴祐坤,丁国昌

(1.福建农林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 组织部,福建 福州 350002;3.福建农林大学 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百度百科中的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1]。当前国内学界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界定也各不相同,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反映了大学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价值观问题,包括大学生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及大学生个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正确处理这些关系的关键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需求的满足是统一的。只有当大学生真正行动起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开拓进取,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在承担各种社会责任中实现大学生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伦理学角度来看,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对自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承担责任的一种意识,是基于个人自觉行为是否满足社会道德判断的情感体验[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认知、社会责任情感、社会责任意志和社会责任行为的辩证统一体。要使得大学生社会责任情感强烈,并符合当代的道德判断,就必须通过其社会责任感教育,促使社会道德规范和要求转化为大学生个人直接的道德需求,社会准则转化为大学生的个人准则,转化为发自内心的、自觉的道德行为,从而增强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坚强意志。

可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强调的是大学生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负责任”,是责任意识、责任品格和责任实践的辩证统一。社会责任感教育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存生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但对大学生自我健康成长,乃至对和谐社会的搭构都具有不可言喻的作用,这就把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效果推到时代舞台的聚光灯下,越发的引起各方的重视。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隐性量规耦合

量规(rubric),最初来源于基督教徒在圣经上做的红色标记,有“用红色突出某事”的意思,也指任何明确、权威的尺度或指示。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量规是一套评价方法或评价工具,可以对学生的作品或学习过程、表现进行详细的评价。由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效果评价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不能用量规评价那样外显的、明确的衡量,所以,本文拟合量规评价的精髓,结合量规评价至少包含的三个要素,耦合基于隐性量规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评价。

(一)评价的准则

无论从社会学角度还是从伦理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否深入,大学生是否具有符合时代的责任感评判的准则在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否符合大学教育的发展,是否体现大学生主体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规律的一致性,是否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从而昭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时代价值诉求。

(二)评价的等级标准

量规往往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具体见表1),包括一系列描述详细的标准,以及从优到差明确描述每个标准的水平,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改善学习和教学的丰富信息[3]。隐性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量规,同样可以根据时代价值的要求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等级上的细化。

表1 维表格形式的量规表

(三)评价的具体说明

量规的评价具体说明,事实上就是对评价准则的具体描述。

实践性——从大学教育的发展运动来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大学教育成功的基础,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向实践转化的重要环节。作为一种特殊的大学教育类型,它必然来源于实践,又必须向实践转化。无论是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还是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向实践转化来说,都离不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作用。一方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当时代社会物质条件和与此相适应的社会关系与大学教育的交结点,受其内涵和外延的规定。同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反映现实的灵敏性凸显了其作为大学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另外一方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向实践的运动必须经由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化为大学生个体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外化为大学生社会责任行为的过程,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则是这个过程的重要环节,也就是说教育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能否向实践运动的支配因素。所以,隐性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效果评价要牢牢抓住实践性来进行。

社会时代性——从社会现状来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是当今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自然其评价准则也离不开社会时代的影响与制约。社会需要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面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高他们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理解并合理地调整与之相适应的责任意识和行为,将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秩序;面对政治民主改革,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不仅要具备享受民主权力的能力,更应具备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面对科技革命和网络时代,重视科技工作人员特别是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培养,使得道德责任心成为控制科技成果负效应的重要制约力量就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主体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目的的社会调控体系重要内容,是通过精神性力量提高社会个人对责任认识、培育个体对责任情感,是构成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生态链”上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当代大学生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追随者、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者、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等多种角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必将是深刻和长远的[4]。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必然是正确处理好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的关系。必然是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基础上,外界多渠道、多层次立体的协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基于隐性量规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评价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流是好的,积极健康的[5],但是也存在一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现象。首先,大学生社会角色认同模糊,使得社会责任感结构失衡。随着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的扩大,其责任意识的内涵和外延也应随之逐步扩大,相应地从个人、家庭的小圈子扩展为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但是对此认识不清,认同模糊,必然导致部分大学生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单纯强调回报,不讲奉献;容易脱离社会价值,注重自我价值。表现在理想追求上重物质实惠轻理想目标,价值取向上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责任观念上重自我责任轻社会责任的结构失衡状态。其次,大学生社会角色内化不够,缺乏理性支撑。大学生自我意识尚不完善,思想尚未定型,他们的责任感更容易受社会环境、社会舆论的干扰和影响。这就需要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科学内化,增加内在的理性支撑才能防止他们自己责任感的波动性。只有真正做到大学生社会责任角色的内化,才能使责任感升华为崇高的义务感,把个人责任升华为内心信念,才能有履责任的强大的内在的驱动力。再次,大学生社会角色外化不足,导致各种行为失范。即使内化了的大学生社会责任,如果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实践不力也会导致各种失范行为。社会公德素养低下,诚信缺失,弄虚作假,骗取特困生补助,拖欠贷款、与用人单位签约后毁约跳槽,面对学习、人际、情感、发展等挫折逃避现实或轻生等,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缺失。

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优化

基于上述大学生当前社会责任感的隐性量规评价,对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优化就显得特别的迫切。现实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很高的价值诉求,针对当前的大学生实际,我们有必要对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进行优化,使大学生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

(一)指导思想

1.遵循大学生主体性地位

大学生作为社会责任的认知者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必须在社会责任感的养成过程中表现出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这也是大学生将社会责任内化为自觉行为的要求。这就必然要求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过程中,教育方与受教育方都要奉行大学生自主性的主体地位。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以生为本,了解、尊重大学生的内在需要,这种需要是大学生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收录与选择,整合与内化以及外化践行的持续驱动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责任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才能防止大学生在各种客观选择中迷惘,确立更科学的社会责任价值取向。在受教育方上,要积极培养大学生主体性和在教育过程中的能动性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主动地接受社会责任感教育,其效果才会显著。

2.奉行大学生社会责任实践

社会责任感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品质的形成发展是以其社会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也是促成大学把现实社会的责任要求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品性,真正做到知、情、意和行的有机统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联系实际,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最直观、最生动、最有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途径和方法。

3.强调自律和他律的辩证结合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既靠自律也离不开他律,既要广泛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普及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又要依靠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强制约束。必须尊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综合利用各种载体,把提倡与反对,引导和约束结合起来,推崇社会价值,抵制各种消极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制度化的基础上通过主观努力逐步养成。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优化

1.形式上的认识优化

首先,对个人与社会关系认识的重塑。大学生必须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个人在依赖社会的同时,也受到社会活动的规定与限制。这种关系要求人在享受社会提供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除了获取还要付出。这时候个人就被社会赋予了某种责任,个体要按照社会要求对其对象负责任,如果不履行,那么社会就无法正常有序地发展,个人也将失去生存的依托。其次,对责任与自由关系认识的矫正。前面提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评价第二个要件,面对多种客观可能性,大学生个体社会行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达到了自觉的程度,并相应地做出自愿、自主地选择。这种意志自由并非绝对的、随心所欲的,它是有限度的,要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事实上履行责任与享受自由是成正比的,享有自由选择行为的同时,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只有履行了责任,才会享受更充分的自由。

2.形而下的实践拓展

首先,教育路径优化。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要是要从受教育者主体——大学生出发,通过舆论引导巩固大学生已有的责任行为,促使大学生的责任认识与责任行为的良性发展;通过以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熏陶,使环境在大学生责任感培养中的熏陶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强化网络渗透、制度和法律法规等规范的教育强化以及实践养成等路径优化,建立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体系。特别是实践路径,它可分为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如专业实习、实验、军训、劳动教育、社会调查等,和教学计划外的实践环节,如校园文化、勤工助学、青年自愿者协会、“三下乡”活动、精神文明共建活动等[6]。其次,教育主体优化。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要从自我、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采取行动,整合全方位的责任教育资源,形成合力,有效地作用于学生,才能促进大学生责任行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从而内化成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责任行为习惯。

总之,结合当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价值诉求,比照基于隐性量规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效果,在坚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强调社会实践和大学生自我学习和规范性他律的重要性,从思想认识上以及实践拓展上优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和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社会责任感[EB/OL][2011-12-25].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467.htm#sub269467.

[2]杨海燕.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研究[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 2008.

[3]钟志贤,王觅,林安琪. 量规:一种现代教学评价的方法[J]. 中国远程教育,2007(10上):43-46.

[4]任伟. 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0:23.

[5]丁玉泉.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现象的反思[J]. 中国高教研究,2008(4):77-79.

[6]陈清华. 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规律浅析[J]. 兰州学刊,2006(4):207-208.

猜你喜欢

量规责任感责任
量规:极简多元评价让目标看得见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基于“量规”的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培养孩子立身之本
——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责任(四)
石油专用管螺纹量规的使用与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