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担忧中国“外交报复”

2012-03-10

环球时报 2012-03-10
关键词:北者朝鲜韩国

●本报驻韩国、法国、美国特约记者 李大明 杨明 萧达 ●本报记者 崔杰通●韩相烈

一边攥着拳头,一边心里打鼓,因朝鲜“脱北者”问题而指责中国的韩国正同时崭露这样两张不同的面孔。韩国外长金星焕9日在美国会晤希拉里,就“脱北者”问题寻求支持,韩国示威者在中国驻韩使馆前的抗议也持续超过两周;与此同时,韩国官员和舆论在担心中国的外交和经济报复,中国专家的强硬言论和“中国收紧对在华韩国人的管控”都被怀疑是中国发出的“警告信息”。韩国最担心的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可能不参加本月26日召开的首尔核安全峰会。这次峰会被认为关系到提升韩国“国格”,韩国《国民日报》称,如果中国领导人不参加,会议将“大打折扣”。中国学者吕超9日对《环球时报》说,此次“脱北者”风波完全是韩国单方面挑起,“中国有理由表达不满”。

中国发出“警告信息”?

“两个多星期以来,韩国的活动家和客串的名人几乎每天都在中国使馆前聚集,抗议中国抓朝鲜脱北者,有时还与警察发生混战。自上月一名韩国议员宣称中国计划遣返数名朝鲜脱北者而不是让这些人叛逃到韩国以来,这个问题已经变成首尔与北京之间的冲突点。”美联社9日报道说,中韩围绕“脱北者”的争执在发酵。

昨天,曾扬言“绝食至死”的韩国女议员朴宣映坐轮椅重返中国驻韩大使馆前抗议,她声称将前往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访问,还要请联合国向“脱北者”转交几顶小孩儿线帽。韩国基督教长老会所属的“神学大学”人员也出现在抗议现场。韩国媒体说,光州市民团体总联合会等组织的成员9日前往中国驻光州总领馆附近集会,向中国政府递交“陈情书”。法国欧洲新闻电视台评论称,韩国保守分子的过激行为可能适得其反,令中国政府在国内民族情绪的影响下更加不妥协,事实上中国民间对韩国的不满情绪也在迅速上升。

韩国媒体9日纷纷报道说,中国将31名“脱北者”送回了朝鲜。《东亚日报》称,中国此次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强硬措施。过去只要“脱北者”事件成为焦点,中国会将其监禁6个月,等舆论平息后遣送。报道称,这表明不管外界压力有多大,中国决不改变现有立场。该报鼓吹,即使这31名“脱北者”被遣返,韩国也应继续制造国际舆论,只有中国认识到问题对中国自身“国格”有多大负面影响时,才可能转变态度。

“首尔继续施压,可能惹恼中国外交官。”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9日引述首尔匿名外交官的话提出警告。韩国《世界日报》9日说,由于对韩国政府的公开施压不满,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国家主席胡锦涛不出席3月26日至27日首尔核安全峰会的方案。报道援引在首尔的一名中方人士的话称,“法国和德国领导人也曾不出席,中国政府认为核安全问题由部长级官员讨论即可,没必要非要元首出席。”“中国外长杨洁篪在两会记者会上也没明确说胡主席参加核安全峰会。”《世界日报》称,中方人士谈及本国最高领导人的外交行动非常罕见,可能是有意通过这种非正式的方式向韩国表达不满。报道称,在朝核问题遭遇难关的情况下,如果胡主席不出席首尔峰会,峰会意义会大打折扣。但韩国政府人士表示,中国只是没有公布而已,胡主席访韩不会有变。

就在8日,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金星焕在《中央日报》上撰文欢呼“核安全峰会将提高韩国的国际地位”。他称,这是一个全世界53个国家和4个国际机构的领导人参加的超大型国际活动。继2010年二十国集团峰会和2011年世界发展援助会议之后,韩国又将举办核安全峰会。这意味着韩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在国际安保领域也定位于引导国际管理。通过本次会议,韩国可以顺应国际社会的期待,提高韩国的国格。

韩国《明日新闻》9日称,中韩展开“神经战”,中国对韩国发起外交反击。《东亚日报》7日刊文称,“韩国政府担忧中国的外交报复”。一名首尔政府消息人士说,“我们接到报告说中国最近收紧对在华韩国人的管控,正试图搞清是否与韩国批评中国强制遣返脱北者有关”。另一名政府人士说,“正密切关注中国在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问题谈判上的动向”。报道还称,中国专家在中央电视台发表强硬评论,韩国外交部出现“中国是否以此向韩国发出警告信息”的说法。

“中国有理由表达不满”

9日,访美的韩国外长金星焕与希拉里会面,讨论“脱北者”问题。美联社说,韩国多年来在“脱北者”问题上实行幕后外交,李明博等高官近几周却公开施压中国,金星焕最近与中国外长杨洁篪会面时也提起这个问题,但没得到停止遣返的保证。本周,金星焕还访美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韩国媒体说,潘基文对朝鲜“脱北者”在中国的命运表示“深深担忧”。韩国《朝鲜日报》9日说,美国国务院表示,正在和中国商讨已成为韩中外交问题的强制遣返“脱北者”一事。报道称,美国正式承认和中国商讨“脱北者”问题还是第一次,这或许意味着美国表明了今后会对这一问题发挥影响力的立场。

“韩国是在把‘脱北者问题国际化。西方一些舆论喜欢拿人权做文章批评中国,在‘脱北者问题上它们肯定会见缝插针。但这种做法不可能改变中国对‘脱北者的立场。”辽宁社科院朝鲜半岛问题专家吕超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既然球已经转起来了,参加示威继续注入动力就是政府官员、政治家、市民团体和名人的义务,尤其是政治家需力争全球支持。”《韩国先驱报》8日刊登社论呼吁对中国“继续施压”。社论称,抗议中国强制遣返朝鲜“脱北者”从未像现在吸引到这么多的国内外关注。美国国会本周举行了有关“脱北者”的听证会,韩国外长正在美国,估计将得到华盛顿的支持,韩国女医生协会等周三在中国使馆前举行烛光示威,50多名歌星和影星也公开介入“脱北者”这样的敏感事件,韩剧和电视明星的参与,将借势“韩流”助推对中国的国际压力。影星车仁表称,他将寻求爱尔兰摇滚乐团U2乐队以及其他外国艺术家的帮助。社论引述韩国外交官的话说,“中国看上去对朝鲜脱北者问题国际化而感到不舒服”。社论称,“如果中国感觉不到难受才更令人奇怪,继续施压,国内政党需用一个声音说话,联合行动”。

“韩国坚持将朝鲜‘脱北者称为‘难民,姑且不说这种认定有问题,如果真有几十万这样的难民,韩国有多少人会真的乐意接收?”北京理工大学洪堡学者刘国福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复旦大学学者詹德斌说,“脱北者”就是“脱离朝鲜的人”,这是一个具有浓厚韩国色彩的词汇。韩国此前也称这些逃出朝鲜的人为脱北难民、亡命者、归顺者、脱北住民、归顺北韩同胞,但无论怎么称呼这个群体,“脱北者”的第一属性是非法越境者。他认为,“脱北者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

韩国反对党议员8日爆料称,上个月50名朝鲜孤儿逃离朝鲜。韩国《中央日报》引述议员的话说,“不知道这些人是否已被中国当局抓住”。《韩民族报》9日刊登社论,呼吁“帮助脱北者不要只用大嗓门”。社论说,一名在韩国的朝鲜“脱北者”说,他们不想让人们在中国驻韩使馆前示威,这可能给与“脱北者”有关的人士带来危险。社论称,韩国一些人以“傲慢方式”帮助“脱北者”,但外交人士应采取积极而强有力的措施,单纯迎合民意是不负责任的。

韩国的“脱北者链条”

在中国驻韩使馆前的示威者中,很大一部分是老人。据韩国知情人士介绍,一些举着牌子站着示威的老人是有“日工资”的,钱来自韩国一些教会。瑞士“国际天主教新闻社”曾报道称,福音派传教士、尤其一些韩国和美国传教团体,是“脱北者”得以辗转逃离并最终逃入韩国的主要渠道和帮助者。该报道也指出,许多批评者认为,一些狂热传教团体低估了“脱北者”逃离的危险以及他们融入韩国社会的困难,一些团体还“从来不肯白干”,而是趁机牟利。

“教会——脱北者——媒体——政治家(政府官员和议员),这是韩国当前的一个无形链条,也是理解脱北者问题升温的关键。”一名曾常驻韩国的中国学者9日对《环球时报》说。他解释道,在中国驻韩使馆前的示威者中,教会的力量非常突出。教会卖力炒作“脱北者”问题是因为将其炒作起来就是他们的“业绩”,教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将受到更大关注,从而可以申请政府更多的援助,反过来可以开展更多宣传和策划反朝活动。同时,教会手上也掌握着选票资源,所以在选举期间,有些政客就利用这一点前往助威。“脱北者”问题炒大了,媒体就会关注,教会或团体名气也就更大,而保守媒体也借助这些宗教团体达到抹黑朝鲜和中国的目的,以此凸显自己的意识形态倾向,事实上,韩国一些教会本身就拥有报纸。如果人权团体、媒体合作炒作“脱北者”成功,这些“脱北者”也将成为这些团体、媒体的后援力量,进而成为新的反朝势力。▲

猜你喜欢

北者朝鲜韩国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中韩因“脱北者”隔空对峙
韩国斥中国遣返“脱北者”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多数“逃北者”生活艰难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