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如货币,不能让权于人

2012-03-10

环球时报 2012-03-10
关键词:观念利益民主

黄 晴

价值是什么?在个人印象中,这一词汇应该算是舶来品,在西方流行的时间并不长,大约是在上世纪后半叶,美国保守主义回潮,倡导“家庭价值”,“价值”一词才热了起来,成为“圣之时也”。这一词汇还有较强的“认同”含义,因而正在中国文化自身进程中开始其“内化”过程。

价值的“普世性”是近期国人的社会争议点。价值有没有“普世性”?从纯道德的角度,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宗教存在着某些类似的道德基因,人性中存在着对他人的善待倾向,可以说有一些“普世性”。另一方面,人类当前毕竟还生活在一个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世界中,一个建立在某种利益格局之上的国家社会中,价值的运用是利益格局基础上的运用,往往具有“抢占道德制高点”的利益争夺性质。

在当代国际政治中,美国对价值的利益运用是明显的,以致被诟病为“双重标准”。在最近的中东乱局中,美国大搞支一派打一派,显然并非按照所谓“民主价值标准”进行的,其背后的利益考量是什么?有人认为,是为了让石油美元回流,缓解国内金融危机,等等,有待进一步观察。

价值必须作为一个体系存在。在任何价值体系内,一个单项价值必然会有与之制约互补的价值,例如: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社会责任,自由与平等、公正,等等。某一单项价值的绝对化、不受制约的强化,往往会导致社会灾难,这在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

价值有没有特殊性?一个人住一个房间和4个人住一个房间,其行为准则显然有差别。个人主义是美国的大价值,这同美国的历史有关。美国是从殖民地社会和移民社会发展起来的,有不断向西拓展的空间,从而形成了这种个人主义自信。在崇拜美国个人自由的同时,不要忘了,其背后有血,有对原住民的种族文化灭绝,有黑人奴隶之血。而且,美国当年生存发展的历史环境,今天已经不存在。在其他国家,则更不存在。

价值有没有绝对性?在人类历史上,宗教信仰曾是绝对和排它的,导致了不少不可弥合的宗教战争和教派战争,后来,宗教退出世俗生活,又吸收了包容性理念,情况才有所改观。价值应属于世俗理性观念范畴,它不应成为观念图腾崇拜的目标,而应成为整合社会的相对理性。

价值有没有国家性和文化性?答案是肯定的。人对任何观念的理解都是从其生存环境和文化框架中生发的。例如,对“民主”观念,个人以为,国人的理解或较多“人民权力”这样的民粹主义色彩,而西方人则更多选举和代议制这类社会管理体验。

货币是商品的通货。价值是精神的通货。美国的货币是美元,中国的货币是人民币。中国不能放弃人民币而采用美元,因为这等于将铸币权益拱手让人,将主权拱手让人。价值的情况和货币同理,只是它的文化属性更强。中国不能放弃自己的价值而搬用西方价值,因为这等于放弃自己的民族精神和国家利益,放弃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我们相信,价值的通货能力会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而增长,会随着实践的成功而成功。从这一点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恐怕更符合历史的真实,而所谓“历史的终结”,恐怕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幻想。▲(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猜你喜欢

观念利益民主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中国式民主
钓鱼的观念
I Love You, Dear China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尼日利亚 民主日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