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赴欧投资悠着点
2012-03-09
和振伟
年初以来,中国对外投资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对外投资额实现较快增长,二是对欧洲投资比较活跃。2012年1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的35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76亿美元,同比增长59.9%。另外,从前两个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看,一些大的并购都发生在欧洲。如三一重工并购德国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山东重工收购意大利豪华游艇制造商法拉帝集团、广西柳工收购东欧最大的机械制造商波兰HSW、国家电网收购葡萄牙能源公司25%股份等。
中国企业之所以对欧投资比较活跃,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由于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其部分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希望通过出售或转让股权渡过难关,以至于许多行业内龙头企业不得不“忍痛割爱”予以出售或部分转让,还有一些原本是外国企业“禁入”的行业也不得不对外资开放。其次,在当前北非动荡、中东局势不稳的国际环境背景下,欧洲地区政局稳定,法律健全,政治风险相对较低,这无疑成为吸引中国企业前去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尽管欧洲地区政局相对稳定,法律比较健全,对欧投资同样存在风险。比如欧洲地区普遍福利待遇较高,用工成本明显高于国内,而且工会组织的力量不可小视。这就要求我们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必须要考虑好“后并购期”的运作问题。以往一些并购案例表明,跨国并购完成后首先要面对的是文化融合问题。比如,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都是全球汽车业中的巨头,合并后由于德美两国文化上存在较大差异,德国崇尚质量第一,美国则注重市场、崇尚务实,而且美国员工的工资远远高于德国员工工资,强强联合的结果反而造成巨额亏损。另外,中国TCL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同样遭遇文化融合和人事管理等难题,并购也以失败告终。不过,在这方面也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2011年,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后当年实现扭亏为盈。
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对欧洲企业的并购仅仅靠资金上的优势是不够的,必须要考虑好“后并购期”的有效运作,特别要处理好文化差异,要利用好中国巨大的市场优势,通过并购欧洲企业获取先进技术和国际市场份额,进而带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者是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