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银行业是不是暴利行业?

2012-03-09魏雅华

产权导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存贷利差银行业

■ 魏雅华

(陕西电视台,陕西西安710082)

中国银行业是不是暴利行业?

■ 魏雅华

(陕西电视台,陕西西安710082)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银行暴利说”并不成立,不能简单地拿银行与烟草、石油等行业作对比。由于欧美银行尚未摆脱严重危机,也不应将我国银行的利润与国外银行作横向对比。除利差因素外,利润增长还归功于实体经济发展、国家财政和外汇资金化解历史包袱、银行业改革开放、银行收入成本比降低、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以及中间业务发展等因素。那么,2011年的中国银行业究竟是不是暴利行业?

银行业人均利润50万元

实体经济发展、国家财政和外汇资金增长不是这一两年的事,也不是只有银行业在改革开放,因此这不是银行暴利的理由。至于中间业务发展,倒的确是获取暴利的原因之一。

我们一直认为烟草业是中国位列第一的暴利行业,能与之叫板的只有酿酒业。所以,建国60多年来,国家一直对烟草业和酿酒业课以重税。而这两个行业对中国税收、中国财政的贡献率,在所有行业中,也是“鹤立鸡群”的。

可2011年,我们发现, 中国银行业的利润率,大大超过了烟草业和酿酒业,位列中国暴利行业龙头地位。从已经公布的2011年业绩预告的几家上市银行来看,利润增长率都在40%~50%以上,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高的利润暴增。

截至2012年2月6日,已有7家上市银行公布了业绩预增公告,其中深圳发展银行预计2011年净利润同比增幅竟高达60%~70%,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预测去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50%以上。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预计2011年实现净利润总额同比增幅分别达42.02%、41.03%和37.74%。

不作对比,我们对这样的利润率认识不清。试举一例:对中国经济命脉行业拥有绝对垄断经营权、号称“亚洲最赚钱公司” 的中国石油,2007—2010年企业实际利润率分别为8.90%,7.46%,-7.38%,2.50%,不足最差的商业银行利润率的零头。

在2011年全球主要国家银行业一片愁云惨雾的时候,中国商业银行却向投资者交出了一份异常亮丽的答卷。银监会2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显示,中国商业银行2011年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412亿元,比2010年增加2775亿元,同比增长36.3%。依此来算人均利润超过了50万元。

相比之下,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去年前三个季度实现利润3.68万亿元,但这些企业有8700多万人,人均利润不到4万元。除去个人所得税,人均净利润不过3万元,银行员工人均产生的净利润是工业企业的12倍。所以说,2011年银行业是中国位列第一的暴利行业。

如果说,中国银行业是靠全体银行员工的创新和辛勤劳动而成为中国位列第一的赢利行业,我们不仅无话可说,而且会为此鼓掌。然而情况并非如此。

他们先是利用畸高的存贷利差,对实体经济进行掠夺,其次是用低于通胀率的畸低利率,使国民存入银行的财富不断缩水,进行双向掠夺。这还不够,他们还用多达上千种的银行收费,实行雁过拔毛式的掠夺。这就让我们不能不大声喊“疼!”。

中国银行业:畸高的存贷利差

形成中国银行业畸高的存贷利差的历史由来已久,建国60多年来,中国银行业一直是由国家垄断经营的。垄断经营势必低能而暴利。

中国老百姓的存款利率到2012年2月,一年期定期利率为3.50%。中国银行业一年期定期贷款利率为6.65%。存贷利差为3.15%。而发达国家的平均存贷利差仅为1%上下。也就是说,中国银行业的存贷利差,已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存贷利差的300%。

那么,发达国家的平均存贷利差太低了吗?1%的平均存贷利差,已足以让他们的银行业处于贵族行业地位,否则美国便不会有长达超过半年的“占领华尔街行动”。可中国的存贷利差居然高达3.15%。这就难怪国外的银行业对中国的银行业垂涎三尺了。

存贷款利差是银行主要经营收入,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我们国家的16家上市银行,去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差收入超过1.2万亿元,占营业总收入80%,其中五大国有银行为71.7%,股份制商业银行为90%以上。

也就是说,银行的营业收入当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来自于存贷款利差。这个利差是国家制定的,国家给银行业如此丰厚的利差,银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就可以赚更多的钱,所以这是制度性暴富。

中国银行业还通过其他的一些业务,比如通过信托、理财来获利。虽然吸收的资金利率高于银行的法定存贷款利率,但这不是一般贷款,而是把钱贷给那些特别需要资金的企业。这样形成的利差,比法定利差还要大。2011年银行的这种业务增长得非常快,也促使其利润增长非常快。这里面有多少是合法的,又有多少是非法的,能说得清吗?

2012年,中国终于从近乎疯狂的高利贷风潮清醒过来,开始了坚决的对高利贷的禁止和打击行动。

钱在银行里越存越少

现在,钱在银行里越存越少已是人人皆知的事了。可老百姓又能怎么办?对此,老百姓已经痛到麻木了。对银行的店大欺客,老百姓忍气吞声并习以为常了。

让我们看一则前不久刊登在广州日报上的新闻:北京市民齐清2009年到银行去取钱,发现9年前存的100元只剩了60多元,“存钱应该是越存越多,为什么越存越少?”

记者在齐清的存折上看到,从2006年3月21日起,银行每季度扣3元钱。到2009年8月2日止,共扣除14笔共42元。而整个存款期间只产生了6元多的利息,远远低于扣除的数额。

据了解,从2006年3月20日开始,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开始对日均存款余额不足500元的人民币普通活期存款账户以及活期一本通账户,每季度收取一次账户管理费,每次3元。

从技术上说,银行管理100元的账户和管理100万元的账户工作量是一样的。所以,银行“提高服务、节约成本”、“促进个人理财,减少无效和低效账户”的说法无法令人相信。

“9年多来,这笔存款没动过,也就是说银行没有提供过任何服务和劳动,那为什么要扣客户的钱?”

最近,太原一位储户因中国工商银行扣划了他3元小额账户管理费,把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和太钢支行作为共同被告告上了法庭。此消息播出后,未见后续报道。储户打这样的官司,有10个要输10个。

对于小额账户收费,笔者简单算了一下,一笔100元的存款,开户时要交10元年费,银行每季度还要收取3元小额账户管理费,1年下来,100元变成了78元,而一年的利息仅3元多。存款一年,净赔18元。如果再加上通胀因素而形成的负利率,每年100元损失的1.9元,存款一年,净赔20元。

银行利息不够手续费。管理费手续费一年为12%,而利率在扣除利息税后,才刚刚3%。这还是最最基础的收费,实际收费的项目比这多多了,这两年新出台的收费项目有20多项。

这笔钱若是在银行存上5年,按照中国银行业现行的收费额,储户的存款不但一分不剩,反倒欠银行的钱。

不要小看了这笔账,它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现实:中国银行业从建行之初便庄严保证的银行储蓄最重要的“保值增值”功能,早已荡然无存,老百姓在银行的存款越存越少。到银行存款,“功在国家,利在个人”,已悄然变成了“功在国家,利在银行,亏在个人”。这就是中国银行业改制带给老百姓的变化。

银行收费多如牛毛

说“银行收费多如牛毛”一点都不夸张。您知道银行收费有多少种吗?说来也许您不信,2011年有3000多种。如果用100个字来简明扼要地说明一种收费的细则,能写成一部30万字的、砖头一样厚的书。您要弄清所有规定,得学上一年。

2003年改制前,我国银行的服务收费项目仅有300多种,但发展至今,整整增加了10倍!这就是银行改制带给老百姓的收获。服务越来越差,收费越来越多,不服务也收费。

2011年7月12日,也许是受到民情、国情、舆情、网情的猛烈抨击,饱受诟病的银行业收费,使中国银监会也觉得有点儿太离谱而终于发话了。

中国银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举行发布会称,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226项免费,占比21%;收费项目850项,占比79%。这是官方首度公布中国银行业服务收费项目总量。收费项目850项,够吓人的。您到银行存钱,怕不怕?

结论

要尽快提高居民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应该高于通胀率,至少不低于通胀率,这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存款利率低于通胀率,是对老百姓财富的侵占。

可以讨论的是,既然国家因烟酒业利润高而对其课以重税,那么是否也应开征金融交易税,以抑制银行业的暴利冲动?可问题在于,众所周知,烟酒业的重税实际上是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对银行业征税的结果,是否反而加重了平头百姓的负担?

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稳定、健康,抑制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掠夺,并避免实体经济沦为金融经济的打工者。

(作者为陕西电视台新闻频道《今日点击》评论员)

猜你喜欢

存贷利差银行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外利差与汇率的变动关系分析
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外利差与汇率的变动关系分析
期限利差如何修复
信用利差驱动力转变行业利差分化加剧
地区存贷比偏高的分析与思考
——以宁夏为例
银行卸除存贷比枷锁 释放6.6万亿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