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现代化探路
2012-03-09吴天仪
■查 英 吴天仪
政府发挥作用就是要在建立公平秩序的前提加速发展进程。是政府直接走到前台去做吗?不是。政府模拟现代化的图景,提出一套模拟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给地方、企业等主体去遵循行动,用指标去诱导发展。政府一面提出要求,一面从后赶、撵着走,加速发展。
涉及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五市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目前正上报国务院等待批复。紧随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之后,苏南现代化作为又一重要国家战略,其引领全国意图非常突出。
那么,到底什么是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目标提出近50年后,苏南现代化示范将为此勾勒出怎样一幅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图景?又将如何实现?
《决策》杂志为此专访了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刘志彪,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守坤,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长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津平。
诱导式发展
《决策》:1964年国内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近50年后苏南提出率先实现现代化。苏南提出率先现代化的背景是什么?
葛守昆:提出现代化不是中国的创造,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总结和趋势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问题一直成为中国人魂牵梦绕的奋斗目标。近30多年来,江苏苏南保持率先发展的态势,2003年提出率先实现小康指标,并于2010年达到小康目标;目前,江苏提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是在全球化开放的环境背景中进行现代化的实践探索,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正在上报国务院等待批复,并已建立起指标体系。
刘志彪:当初苏南主张建立自主创新示范区,而在2011年12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江苏之后,温总理认为“现代化示范区”这个概念更好,它不仅包含了自主创新示范,同时吻合共产党提出的两个100年目标——建党100年实现小康,建国100年实现现代化。江苏已经基本实现小康目标,那么在现代化进程中也要走在前面,为现代化的实现跑出一条道路来,为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探索成本、积累经验,然后在此过程中走出一条发展中大国的现代化道路。
《决策》:苏南的现代化靠什么实现?如何将苏南现代化描述的图景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于津平:一个国家有没有现代化,需要一套指标来衡量,而这套指标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GDP总量,还有其它的发展因素,也就是“现代化”包括的内涵。
例如江苏省距离基本现代化还有多远?江苏省在今年年初已发布首个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组成。其中经济发展指标9项、人民生活7项、社会发展8项、生态环境6项。在30项指标中,“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住房水平”“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等6项是江苏首次提出。
实际上建立指标体系就是给出一个发展方向,各地区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个导向作用显得更重要。除此,就是监测作用,以监测来推动进展。监测也是政绩考核评估的手段,对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以前的考核是GDP评估,以后就是用现代化指标体系考核。
刘志彪:按照指标体系来实现。在中国,发展道路有两种:一是政府推进,二是学习西方由市场推进。由市场推进就是让企业走到前台让市场自由作用,但是这个时间很长。不能说市场自由发展不好,只是需要的时间很长。但是我们等不及,因为各个国家都在比赛,没有时间让你慢慢等待,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
政府发挥作用就是要加速进程。是政府直接走到前台去做吗?不是。政府模拟现代化的图景,提出一套模拟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给地方、企业等主体去遵循行动,用指标去诱导发展。政府一面提出要求,一面从后赶、撵着走,加速发展。具体怎么实现,就看指标,都有具体要求。
《决策》:现代化依靠指标体系能实现吗?以前计划经济指标体系不是不好吗?
刘志彪:这里强调的观点是“用指标去诱导发展”。市场进程诱导得慢,指标体系比较直接,速度较快,这也正是政府发挥作用的重要一面。政府将社会目标、经济目标等期待实现的目标画出一个前景,描绘出一个蓝图,用指标体系来逐步推进,是比较有效的工作方法。
这其中,有的指标是考核型的,有的是指示型的,有的则是硬指标必须达到的,不同指标落实归属到对应部门主管,由此推进。
“大部分指标可量化”
《决策》:现代化的核心是什么?
葛守昆: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是人构成的社会的现代化。
那么,现代化作为以人为本位的发展目标,应该包括人的现代化、人与人关系的现代化、人与自然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即人的素质能力,包括知识素质、身体素质、认识能力等。人与人关系的现代化,即社会现代化。具体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自主性、平等性、互利性等。人与自然的现代化,即人们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能力的现代化,包括资源的持续利用、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的修复等,总的是人和社会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发展。
实现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找准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发展难题。因此,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要考虑到现代化重点所要解决的矛盾和和问题,体现目标与实践的针对性。
于津平: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怎样建立准确衡量的指标体系?国际上讲现代化包括很多方面,除了经济现代化,还有政治、社会、文化等的现代化。比如西方国家特别强调政治现代化,强调政治民主,是人治还是法治?公民的权利有没有得到保障?
现代化的国家一旦走进现代化之后便有很多特征,就是你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如工业不再是经济的主体,消费和服务业占比重很大;人均收入很高,城市化非常明显;经济增长靠技术进步推动,整个劳动者由体力劳动转换为脑力劳动,尤其到了生命价值实现阶段,人们关注的是人的幸福、人生价值、生态环境等问题,而科教文卫事业也发展快速,这些就是它的特征。
那么评价现代化需要准确衡量的指标体系,而在做指标体系的时候必须明确“什么是现代化”这个概念,只有明确了定性的概念,才能确定指标、量化指标。
《决策》:实现现代化的评价都能以指标量化吗?
刘志彪:大部分都可以用指标来量化。当然,最终是用综合性的指标来反应;不能直接反应的可以间接地综合地反应。
现在,人类发展指数是现代化国家最看重的指标,人类发展指数就是反应当今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有三个重要指标:人均GDP的实际水平,人均预期寿命,人均实际受教育年限。
人均GDP反应经济发展水平,反映经济发展阶段,综合反映这个国家实力的强大。人均寿命,反映医疗文化水平、环境水平。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代表了文化水平、教育水平、法制水平和道德水平。因此,指标可以综合反应,不需要把每个事物都反应出来。
现代化指标体系可以模拟,模拟现代化的进程,模拟图景。模拟不是百分之百,反应出大致的一个模样、一个轮廓、一个形状、一个进程。
葛守昆:苏南地区现代化不光是要外在的现代化,更要内在的现代化,不是说弄几个指标就可以实现。如人本身的现代化,要看人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所处的水平等。对现代化的评价有些是需要定性分析的,不是所有评价都以定量显示。
《决策》:用江苏省现代化指标体系来评价苏南,距离现代化的实现还有多大差距?
于津平:按照江苏省的这个指标体系,叫做基本现代化,苏南地区有些指标都已经达到了,而有的指标难度较大,比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机械化程度,有多少机械化设备,这在江苏省来说比较难。像绿化覆盖率,节能减排任务也比较艰巨。当然这些指标也具有一定弹性,比如90%达到也表示基本实现。
刘志彪:苏州无锡南京等地各自提出了具体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时间,实际上这些地方离中等发达国家差距也不是很大。目前我认为两个差距较大的方面是:地方环境水平,与中等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农村方面,机械化耕作水平、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除此之外,我认为有些地方跟发达国家相似,甚至有的已经超过其他发达国家。
葛守昆:如果只考虑GDP总量,只考虑人均水平却忽视“大多数掩盖平均数”的情况,按照100分的标准,也许能打个六七十分。
“示范就是允许你尝试”
《决策》:作为示范区,苏南可以做出哪些示范?
于津平:示范其实就是允许你去尝试。苏南在经济上已经连成一体了,城际交通也做得非常好。在苏南搞示范区,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你要让我有尝试的余地,要率先走出去,就要让我采取比较领先的手段,要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
示范区获得国家承认后,主要是能获得较大的政策空间,让你大胆地去尝试,把路子闯出来以后给全国一个示范,这与开放政策类似。
经过测算,苏南五个市实现现代化之后,它的整体实力可以与韩国相比,五个城市整体的实力还会加强。
《决策》:苏南现代化示范规划对长三角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于津平:对周边的辐射作用主要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周边非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苏中苏南发展之后会形成产业转移,总盘子做大之后,会对其他地区投资,或者自己不做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去,这其中就是一个带动效应了。
通过市场的作用来拉动周边的发展。现在长三角这块比较大,辐射最大的还是上海,带动了苏南以及浙江的发展,整个长三角发展起来对安徽苏北的带动也就明显了。所以中国的发展是以点带面的,一点一点的慢慢的,想一起同步发展是不可能的。
刘志彪:五个市都有现代化指标,苏南各个地区有自己的产业特色,但是总的都是要按照指标来走。现在苏南五市形成了一个哑铃型结构,南京和镇江,刚好是苏锡常增长带的两极。哑铃结构中苏锡常比较大,铃的量比较小,能够通过既把原来的基础巩固发展提高,又能把南京扬州带起来,形成哑铃型结构,形成支撑江苏现代化的基本空间结构,对于整个长三角内部的质量提高也好,对泛长三角的作用也好,辐射都很大,如辐射安徽、江西、苏北,甚至对长江中上游的武汉,都是会有影响的。
《决策》:苏南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有哪些困难与阻碍?
葛守昆:从苏南率先基本现代化的实践来看,经过多年的努力,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人均指标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比如,苏南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超过60%,有些省辖市比这水平还高。但是,总量与人均反映的主要是现代化的外在特征,指的是现代化应该具有的基础,然而外在特征如果与内在特征不一致,有时候就并不能准确代表现代化的实际水平。下一步,苏南率先基本现代化的重点,是针对当前影响现代化的主要矛盾和困难:
1、收入增长的公平性。尽管目前人均收入水平不低,但是如果收入增长继续向少数人群倾斜,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甚至出现过多的两极分化,就会严重影响现代化的进程。
2、经济发展的质量评估。多年来,我们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和外资带动。过分依赖投资,说明投入产出效率低。1978年,一元钱投资可以带来10元GDP的增加,可是到了近两年,一元钱的投入只能带来2元不到的GDP。利用外资是生产力发展的一条重要捷径,问题在于,利用外资是为了发展内资,如果只是片面利用外资,但内资却受到外资挤压,产生溢出效应,将经济发展主要寄托在外资基础上,丧失经济自主性,弱化内生经济的增长动力,有可能得不偿失。
3、趋紧的资源环境。苏南人多地少,资源严重短缺。在率先基本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多年来,靠耗费资源、污染环境形成的增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不仅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有违经济发展的目的,而且给进一步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增添了难度。如何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并保证经济适度增长,这也构成了现代化的重要难题之一。
4、突出的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现代化的根本问题,也是一大难题。从现实角度分析,如何保证食品安全、消除通货膨胀对居民利益的损害、采取切实的劳动保护、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条件、公共治安以及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批评权、监督权等问题,这些与现代化目标的要求尚有相当大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