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国家边疆节”是利国之举
2012-03-08
包明德
最近,多位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发出设立“国家边疆节”倡议。这个倡议旨在让我们的边疆不再遥远,促进边疆的巩固繁荣,增强我国边疆和内地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亲和力与凝聚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全国的稳定、整合、发展与强盛。这是个有丰富内涵与重要意义的利好动议,应当得到积极呼应和大力支持。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有部分学者倡导应把“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开展研究。赵朴初先生曾为此赋诗一首:“出题能令亿民思,九派群科念在兹,功德日增凝聚力,灵根长发万年枝。”他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问题的远见卓识,对创意苗头的敏锐及其诗情地概括、想象与期待,足可作为我们考量“国家边疆节”倡议的镜鉴与榜样。
“出题能令亿民思”。设立“国家边疆节”就是能让我们中国人每年都有一天,重温边疆与内地血肉相连的历史渊源,唤起大家的记忆,追想我国边疆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为祖国疆域的奠定所做出的不朽贡献。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边疆不仅是国家利益和领土完整的坚固屏障,也是国家长治久安、持续发展的前沿。据学界考证,我国边疆省区据有60%多的国土,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广阔的边疆;边疆的繁荣与安宁,必须依靠强盛的祖国。节日,虽然只有一天,然而常思量、自难忘。设立“国家边疆节”,有利于国人焕发热爱边疆、心系边疆和支援边疆的自觉性与主动精神,同时也利于激发边疆各族人民心向祖国、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心与神圣感。
设立“国家边疆节”对口支援协作,不仅促进边疆与内地在经济上的共同富裕,共享成果,更重要的方面是促进文化的交流,心灵的互动,精神的整合。在历史上,我国边疆地区就有很多爱国爱家、各民族兄弟互助互爱的生动传说。有以《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和《福乐智慧》为代表的珍贵典籍和文学艺术成果。所以,我国边疆地区不仅自然景观壮丽优美,人文世界也特别丰富。从春秋战国直到民国时期,比较贤明的统治者和有识之士,就特别注重内地和边疆的和谐,以最策略的姿态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这期间,不仅涌现大量的以边疆为题材的诗歌散文,而且还有人提出“文化中国”的理念。中华文明的建构和延续,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互相影响、互相吸纳、互相融通,整体演进的过程。可见,内地和边疆文化上的交流和互动有多么宽广深远的空间。
“灵根长发万年枝”。最近,中央电视台“走基层”栏目令观众耳目一新。特别是小央金等患有先心病的藏族儿童,到北京备受呵护与得到精心医治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的人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平等和团结。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新世纪,党和国家制定了一整套的民族区域政策,涌现了很多各兄弟民族互敬互爱、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英模人物和感人故事。如模范干部孔繁森,卖羊肉串的慈善家克里木,在困难时期收养三千上海孤儿的内蒙古草原等等。通过“国家边疆节”,可以使党的民族政策更广泛地深入人心,更切实地践行,把民族团结的好传统更好地发扬光大。而且,通过深层的文化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的书写,以先进的民族观清理过滤传统诗文和心理上的消极因素。举例来说,有的文人名士在游览昭君墓时,囿于时代局限,留下具有狭隘偏颇色彩的诗文。对此,董必武同志高屋建瓴地写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总之,设立“国家边疆节”的倡议,既寄托了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持久赞赏,又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祝福。让我们的边疆不再遥远。▲(作者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