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交友大变迁

2012-03-01常夏

博客天下 2012年4期
关键词:征婚广告潘金莲舞会

常夏

远古时期

交友特点:有天性,没人性

交友手段:个体魅力、武力征服

曾经有一首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打油诗,大意是:“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让我牵起你毛绒绒的手!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按今天人们对爱情的理解来看,这首诗改两个字,意思基本不变,即:交友,让我们直立行走!当然,这不过是一种比较文艺的说法而已,千万不要较真,人类为什么会直立行走,這个得问专家。关于远古时期人类是如何交友的,现在很难考证,但基本可以推断,那个时代的人品一定不怎么高,利用独特的个体魅力进行“性勾搭”算是文明的了,野蛮一点的就是通过武力征服。

中国古代

交友特点:多禁忌,不自由

交友手段: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随着时间的推演,人们渐渐有了羞耻感和等级观后,突然内敛、含蓄了很多,交友也变得被动起来,“存天理,灭人欲”一度流行。这在封建王朝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现在谁若在公开场合与陌生女子打招呼一般会美其名曰“搭讪”,但在彼时,无疑就是“耍流氓”和“调戏妇女”。古代中国人的男女交友,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父母之命和媒妁介绍。这连传说中的“流氓头子”西门庆都不例外,虽然他因被潘金莲在开窗时弄掉的叉竿打准而率先认识了潘金莲,但他并没有就直接去找她,而是利用王婆做中介,循循善诱。

民国时期

交友特点:人性初解放,西化

交友手段:沙龙、舞会等

国人的交友之风日渐开放与盛行,当从民国的上流社会始。这主要归结于当时人们的心态及观念有了很大转变,追求独立、崇尚自由渐成风潮。冰心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我们太太的客厅》。这篇文章里的“太太”究竟说的是谁,至今没有定论,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冰心在影射林徽因。不管这种传言是否真实,林徽因经常在家里通过举办文化沙龙结交社会名流却是实事。除此之外,民国时期还有一个比较大众的交友场所,即舞会。那时,但凡知名一点的“交际花”差不多都是从舞会上泡出来的。比如陆小曼与徐志摩便是在舞会上相识的,张学良和赵一荻也是。

新中国初期

交友特点:组织批准

交友手段:组织介绍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代,在一部分人突然都成了有组织的人之后,交友不单单是个人的事情了,组织也常常会为此操碎了心。网上曾有一篇搞笑的《革命情书》,开头是这样写的:“亲爱的莲:我们的感情,在组织的亲切关怀下、在领导的亲自过问下,一年来正沿着健康的道路蓬勃发展……”此文虽然是后人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和语境的模仿之作,但多少道出了实情。那时人们交友,最为普遍的一个渠道就是组织介绍、组织把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交友特点:文艺腔浓厚

交友手段:书信、征友或征婚广告

受改革开放影响,人们的交友渠道也由计划转向市场。除去亲友介绍,通过书信的方式结交笔友堪称一股小清新,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适龄学生及文艺青年圈子里一度盛行。没有什么比你苦等数日,终于等来“一封陌生女人(或男人)的来信”更让人怦然心动了。

还有更为直接的,就是在电台、报纸、杂志上刊登征友或征婚启事。据记载,新中国第一个征婚广告出现在1981年1月8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上。当事人也因此一夜成名。

2000年后

交友特点:百花齐放

交友手段:电视、网络、手机等

进入新的千年之后,电视相亲和网络互动各显神通,交友渠道已完全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你想还是不想。而人们的交友心态也渐趋多变,有些是为了寻求长久的伙伴关系,有些则不过是为了满足一时的某种需求,“天亮说晚安”。

猜你喜欢

征婚广告潘金莲舞会
舞会
长腿舞会
传统与自由
如果武大郎没有错过潘金莲的排卵期
秋天的舞会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征婚广告引发的侵权官司
潘金莲幻想一对一的情爱是悲剧
圣诞舞会进行时
PAN JIN LIAN'S DIARY 潘金莲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