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蛮横希拉里遭多方抨击

2012-02-29

环球时报 2012-02-29
关键词:巴沙尔外交官中俄

●本报驻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英国记者 萧达 柳直 杨明 青木 李珍 纪双城 ●本报记者 崔杰通 ●汪析

希拉里因尖酸抨击中俄“卑劣”而引来多方批评。美国有影响的《华尔街日报》27日把“肆无忌惮”这样一个词送给了希拉里,原因是“她抨击俄罗斯和中国支持巴沙尔,与此同时,美国在除掉巴沙尔上却毫无作为。”24日,希拉里在突尼斯指责中俄在叙利亚问题上动用否决权“卑劣”,美国《华盛顿邮报》说,外交官几乎从不进行人身攻击,“不能想象还会有其他人说出这个词”。对希拉里的刻薄指责,中俄官方和舆论连日来进行了反击,俄罗斯《真理报》称,希拉里以美国头号外交官的身份说出这样的话,“显示出美国外交的沦落”。在世界舆论中,外交官通常是一种彬彬有礼的形象,但希拉里似乎在引领一种风潮:尖酸、愤怒、攻击。中国人民大学学者时殷弘说,“美国外交学者众多,外交实践也是当今世界最丰富的国家,可惜依然没有培养好希拉里”。

希拉里打破传统外交模式

“Chutzpah。”这是《华尔街日报》27日用来描述希拉里的英文词,中国《英汉大辞典》的解释是“大胆放肆,厚脸皮(俚语)”。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王逢鑫说,在传统用法中,这个词表达憎恶、谴责和愤怒的强烈意识;后来又发展出“肆无忌惮的勇气”,“挑战成规的精神”等意涵。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不像在夸希拉里,文章的副标题就是:“她(希拉里)抨击俄罗斯和中国支持巴沙尔,与此同时,美国在除掉巴沙尔上却毫无作为。”文章嘲讽道,上周突尼斯举行的“叙利亚之友”会议上,希拉里斥责中俄拒绝谴责叙利亚镇压该国人民,称“这是卑劣的”,听了这话,几乎让人忘记奥巴马政府曾渴望博得巴沙尔的好感:2009年,美国特使米切尔拜访巴沙尔,自称“去建立基于互相尊重和互利的关系”;2011年,叙利亚起义爆发,希拉里继续将巴沙尔描绘成一个“改革者”,直到6个月前(2000叙利亚人丧生后),奥巴马总统才敦促巴沙尔下台。上月,俄中否决联合国一项叙利亚决议后,奥巴马政府像往常一样发了一通劝诫和谴责。上周五的突尼斯会议结束又是一通空洞的呼吁。叙利亚霍姆斯地区一名反对派讲到希拉里的廉价关心对他和霍姆斯意味着什么时表示:“他们仍然给巴沙尔杀我们的机会。”文章说,奥巴马政府决定跟叙利亚打交道,只是为了让巴沙尔脱离伊朗的轨道。希拉里没有理由因俄罗斯与叙利亚的长期交往而训斥俄罗斯,更没理由援引她并无真心想拯救的人民的苦难训斥别人。文章最后提醒说,“甚至肆无忌惮也是有限度的,希拉里。”

“中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猛烈抨击西方。”印度Zeenews新闻网说,在希拉里批评中俄之后,中俄周一都进行了反击。“美国之音”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对希拉里的上述讲话作出了强烈反应。他说:“美方有关人员的讲话我们完全不能接受。”报道称,假如说洪磊的言辞尽管激烈但依然属于外交辞令,那么,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星期一发表的评论则更为直截了当:“令人不安的是,全面介入叙利亚内乱的美国并未认真思考如何让叙利亚人民以最小的代价早日结束这场灾难。借‘民主、‘自由之名标榜美国外交道义制高点的同时,华盛顿不停歇地将恶名甩向俄罗斯和中国。”法国《观点报》28日称,如果希拉里讲话的目的是逼中俄就范,那么效果则是适得其反。

希拉里24日抨击中俄时是这么说的:“在人民正在遭受屠杀之际,在妇女、儿童、勇敢的年轻人正在遭受屠杀、房屋被摧毁之际,看到安理会两个常任理事国动用否决权实在令人悲痛。这种做法是卑劣的。我要问,这两个国家究竟站在哪一边?显然它们不站在叙利亚人民一边。”美国《华盛顿邮报》27日的专栏文章说,“卑劣”不是标准的外交辞令。通常,外交官会谴责。他们表达遗憾,用话搅浑,但几乎从不会进行道德谴责,讲话从不会带有人身攻击,总是退让一步。但“卑劣”打破了这个模式。文章说,“不能想象还会有其他人说出这个词。这个字透露出女性的轻蔑,是属于大发雷霆的妻子对出轨的丈夫、配偶对醉酒的丈夫、无计可施的女人试图理解男人不忠时说的那种话。”

但《华盛顿邮报》的专栏文章依然为希拉里抨击中俄叫好,作者称希拉里成了他的“英雄”,还称“卑劣”这个词用的准确,因为“中俄只考虑自身利益”:普京是想“恢复彼得大帝的帝国”,“至于中国,其行为就像一个被虐待的孩子。它曾经遭到西方列强的欺凌,所以,它将人道主义与帝国主义混为一谈”。

“卑劣的是希拉里。”这是俄罗斯《真理报》网站上28日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压倒了“车臣恐怖分子计划选举后暗杀普京”的报道。文章说,4年前,希拉里走马上任,成为迷人的国务卿,以微笑取代其前任赖斯的咆哮,4年过去了,镜头前的她就像一个美国卡车司机式的男人,可能还带有纹身、傲慢无礼、猥琐、无能。像她这种职位的人,因俄中行使权利否决北约试图在叙利亚制造另一个利比亚的邪念,而指责两国“卑劣”,这显然是一个迹象,说明美国外交有多么沦落。俄罗斯“新大陆”网站28日称,希拉里批评中俄,进一步加强了俄罗斯支持叙利亚的立场。日本朝日电视台认为,希拉里以“卑劣”抨击中俄,说明美国对中俄的不满超乎想象,这也许会对将来的大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德国《明镜》周刊则爆料,世界上最强大的女性之一——希拉里试图与她的俄罗斯同行谈论叙利亚。但俄外长曾不接电话,这让希拉里感受到“侮辱”。

“有大小姐脾气”的希拉里

“一名美国外交官必须拥有耐心、平衡和老练,他必须注意到文化的分歧,是一个好的观察者,精通多种语言。一旦被召唤前来,他必须作为一个谈判者利用自己的技巧维护国家利益。”美国评论网站“Slate”刊文这样要求美国的外交官,

评论说,对那些拒绝原谅希拉里精力过剩的外交官来说,希拉里永远不会是一个好的外交谈判者,即使那些原谅她的人仍将她视为“美国手伸得过长的一个象征”。文章提醒说,外交就是关于脸面的事。美国雅虎新闻网去年12月9日曾刊文评选“2011年外交失态”,缘由就是希拉里会见荷兰外交大臣罗森塔尔时让后者在门口干等了6分多钟,希拉里给一名美国参议员打完电话后才走出汽车。

希拉里曾当选美国最受尊重的女性,被一些人认为是2016年美国总统最有力的竞选人。美国新共和网站则报道说,许多人认为希拉里谨慎、照本宣科,但她性格中的其他方面,如发脾气、自信和挖苦,总是打破她机器人般的表象。其实,希拉里还是总统竞选人时,她的嘴巴就经常惹麻烦。文章称,竞选说错话会损失选票,在外交上随意说话,则会使敌人和盟友难以搞清,什么是即兴说的,什么是代表美国的官方政策。据柬埔寨《星洲日报》报道,希拉里此前访问柬埔寨时公开敦促柬埔寨“勇于向中国提出关乎柬埔寨利益的问题”。当时,被许多人认为是来挖中国墙脚。

27日,法国《看板》刊文称,希拉里的个性和语言风格向来有些居高临下,对此法国社会党也感同身受,就在不久前,法国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奥朗德取消了华盛顿之行,因为希拉里曾公开宣称,奥朗德“不够资格”和身为美国国务卿的她乃至奥巴马总统会见。《解放报》援引一位知情外交官的话称,这让奥朗德感到“震惊”,因为尽管美国白宫习惯上不会会见盟国在野党总统候选人,以免传递错误政治信号,但这番话完全可以彬彬有礼地说出来,以免这位候选人当选后影响双边关系。法国《观点报》说,政治生涯的即将结束令希拉里更加直言不讳。

“对一个外交官来说,起码要显示出对交往国的尊重,但希拉里给人的印象是美国就是上帝。这也不符合国际政治中矜持和平等待人的礼貌原则。”中国人民大学学者时殷弘28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美国外交学者、学院众多,教材颇丰,外交实践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但依然没有“培养好”希拉里。他认为,美国媒体对希拉里的批评有其道理。希拉里是美国政界的贵族,奥巴马给予这位高傲、蛮横以及政治资本深厚的老太太的是“总统之下、国务卿之上的权限”。希拉里干劲很大,但远谈不上是一个聪明的外交家,同她贯彻的巧实力外交极不相称,特别是对那些在美国面前需要维护主权和脸面的国家。

中国国际问题学者金灿荣认为,希拉里非常自我,有大小姐脾气,做事时顾忌少,我行我素。在很多人眼里,她绝不是可爱型的。金灿荣说,《华尔街日报》属于亲商媒体,所以支持共和党,对于民主党的政界大佬不喜欢。美国舆论对希拉里的批评,也反映了其国内的政治和社会气候。除了党派之间的分歧,这也反映了商界的担忧。在他们看来,批评小国没问题,但这么批评中俄可能不合适,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希拉里为什么“大喊大叫”?

黎巴嫩《每日星报》28日刊登评论文章,批评“美国伪善”。文章说,最近,美国高官就叙利亚危机说了很多,但实际上,美国人非常乐于看到叙利亚人继续内斗,而对美国政府来说,“一边鼓吹叛乱一边又反对叛乱,这是可耻的”。

希拉里为什么如此尖锐批评中俄?英国“天空电视台”网站上,有人解读说,“希拉里使用这样强烈的言辞,意在掩盖阿盟想动武而美国不想动武的事实,通过大喊大叫让人觉得美国比阿盟更愤怒。”

《澳大利亚人报》28日称,“武器不会把民主带到叙利亚”。美国《丹佛邮报》刊登社论要求“站在叙利亚人民一边”,但承认,“对叙利亚政府血腥对付本国公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应该做点什么,问题是不清楚应该做什么。”日本《周刊新闻》28日称,希拉里对中俄严厉批判,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目前并没有更好的对策,或者说处于“做了一切能做的,但是没有一招制敌”的状态。日本中东问题学者田边彻也28日对记者说,利用互联网、微博、社交网站等让某国民众对政府不满,从而走向推翻政府的结局,这是希拉里曾非常自豪的美国的科技之一,也是现在美国得心应手的一个政治工具。用这个工具可以让很多不属于自己势力范围的国家变色。但中俄的鲜明反对,让宜快不宜慢、某些国家政府还没反应过来就产生大规模全面骚动的“阿拉伯之春式的革命”的进展得到抑制,而且今后很可能彻底终结,这是希拉里最不愿意看到的。

俄新社28日报道称,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说,美国正在接触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希望它们能施加影响说服巴沙尔停止开火,允许人道主义者进入叙利亚。▲

猜你喜欢

巴沙尔外交官中俄
Panda pride 萌宠外交官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受宠若惊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巴沙尔开车视察前线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
争做世博外交官
争做世博外交官
争做世博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