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只狮子
2012-02-27南桥
南桥
在美国课本的作业里看到这么一个“两只狮子”的故事。
森林之王狮子约克很是霸道,对其他狮子很不好。忽然有一日,约克被猎人抓到,装在笼子里运到村子里了。幸运的是,另外一只狮子保罗晚上偷偷赶来,给狮子约克劫狱了。约克问,我这么坏的一头狮子,你为什么救我呀?保罗说,大家都是动物,应该抱团来一起对付猎人嘛。后来约克回到森林,别的动物看到他都吓得跑了,但是约克说,大家不要跑,感谢保罗的影响,我已经学到教训了,不欺负你们了。从此之后,动物们友好地一起相处。
在人民教育版的小学课本里,也有个“两只狮子的故事”: 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一棵小树问懒狮子:“你怎么不学点儿本领啊?”懒狮子抬起头来,慢吞吞地说:“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小树说:“那你以后怎样生活呢?”懒狮子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她对懒狮子说:“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两个故事都是童话,都有不切实际的地方,比如人类这种动物会学会友好相处吗?恐怕不能。在后面的故事中,我们不免想到当代社会“拼爹”的现实来。
但是两个童话如同棱镜,折射出我们灌输给学龄儿童不同的价值观。美国版的“两只狮子”,关注的是一个欺凌他人的霸王,如何实现了转变,成为一个好狮子。它的中心思想是,要想建立和谐社会,必须有一只笼子,把高高在上者关那么一下,借此让它知道自己的弱点。另外一个被强调的价值观是“原谅与妥协”, 而不是不可沽名学霸王式赶尽杀绝痛打落水狗,这一点符合美国基督教文化那种忘记和原谅(forget and forgive)的主流价值观。第三个价值观是团结,是一致对外,是那种不惧被擒而解救同伴的精神,这就是日后“拯救大兵赖恩”模型。这些观念对于儿童来说很有价值。学校里总是有同学关系的问题,有弱小者被欺凌的问题。换言之,美国版的狮子故事,更强调关系的和谐和人改变的可能。
人教版的故事里,也折射了不少好的价值观,比如独立生活,对于儿童也一样很有激励作用。不过这故事更多强调如何通过个人奋斗,实现个人的成功。在很多小学的课文里,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强调个人成功与发展的倾向,这种成功的一个要素是才智,才智的作用被夸大。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课本里,有连续三篇文章讲这种聪明才智的作用,如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救人、曹冲称象。如果说美国的教学偶有“反智”倾向的话,如此密集地宣扬聪明才智的作用,则有迷信才智之嫌。一些才智平平的学生(社会的大部分)长大了,才智没增长,也没学到什么原谅、和解、团结之类公民功课,那会怎么办呢?这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会过于迷信知识对于命运的改变,男性会比较崇尚狐假虎威式权谋的作用,女性容易变成虎妈,让她们自己的经历再次上演。
假如我们关公战秦琼地设想一下,让人教版的两只狮子,和美国版的两只狮子,分作两派去争战,那么会鹿死谁手呢??
(摘自作者网易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