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学生公寓区园林绿化设计方案

2012-02-26王岱立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效果图学生公寓公寓

王岱立,黄 建

(l.达县林业局,四川达县 635000;2.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本科08级,四川成都 6l l l30)

l 前言

学生公寓区是学生课余休息活动交流最为频繁的场所。公寓绿化是为了给在校学生群体提供一个休闲、活动、学习的空间,通过运用生态设计的理念进行有针对性的景观营造设计,从而避免功能的缺失、植物景观的单一和多样性的缺乏[l]。创造舒适宜人的学习、交往和居住环境,体现生态性、人文性、舒适性。

2 概况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位于温江,距成都中心城区l6 km,其公寓景观用地规模约3.29 hm2。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平均气温l5.9℃,平均降雨量972 mm,平均日照时间l l68 h,平均相对湿度84%。境内地势平坦,平均坡降3%,地质构造相当稳定,地表为粘土。

3 设计原则

学生公寓区是学生课余休息活动交流最为频繁的场所,所以设计方案中采取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景观的实用性;同时,重视植物的季相变化,营造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象。在创造优美舒适的自然与物质环境的同时,立足校园文化景观的建立,创造丰富的行为空间环境。

4 设计构思

学生公寓区绿化在设计上针对不同的交往层次和公寓的空间环境来构思公寓的绿化规划方案。

首先,为学生营 造丰富多彩的交往空间是本设计方案为主题。设计中充分考虑现有各空间形态的大小以及边界围合度,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特点和心理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按照不同空间所需不同的交往形式来进行景观设计,使设计的景观能达到学生交往、交流的需要。具体各交往形式在空间的分布见(图l)。

图l 公寓不同交往空间分布图

其次,以现有学生公寓建筑以及道路的分布和整个空间格局为基本骨架,规划出“一心,一带,四点,多面”的景观结构(图2):

图2 公寓景观结构分析图

5 分区组景

在公寓组景中,将空间分为了两大板块:一个是公寓内庭活动区;一个是公寓建筑外围边界所界定出的各个空间:中央文娱集散活动区、过渡空间休憩区、楼前宅旁休憩区、街旁休憩区(图3)。具体如下:

图3 公寓功能分区图

5.l 中央文娱集散活动区

该区域为学生公寓区地面积最大的一块,处于整个学生公寓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人流量较大,不仅空间的开放程度大,也是学生开展大型社交、娱乐活动的中心(图4)。

图4 中央文娱集散活动区效果图

在整体空间设计上采用的比较开放宽广的空间视野,营造热闹活泼、动感十足的活动空间。同时,边界为方形状,空间是几何体块,所以采用“田”字布局,进行扩展变化,形成规则的活动空间。为加强空间的变化,在中心地面做下沉的处理,并在两边做延伸的台阶平台,其上架设红色圆弧钢架,起到划分空间,又增加空间的变化,融洽空间边界单一生硬的局面;且在边界角落配以休息设施,营造一个遮蔽、安全的心理感受环境。

5.2 过渡空间休憩区

过渡空间人流量不同,其设计做相应调整。在人流量大的一、四公寓区,地面以纵、横向的线条铺装,既有流动感,又拓展了空间,加以规则整齐的树阵绿化,同时配以流线型休息设施设计,增加外观动感,在设施的底部和可坐位置的附近加入部分草坪绿化,给休息设施增添不一样的色彩和质感(图5)。对人流量少的四、六区域,两边按直线的路道设计,用l.2m和0.9m的修剪规则的绿篱界定出不同的空间;周围栽植乔木更加强化了这个方形中央空间的氛围。通过过渡空间中部添加小尺量的喷泉,活化空间,成为在这里交往的学生可观赏的景观中心点(图6)。

图5 一、四公寓建筑间景观效果图

图6 四、六公寓建筑间景观效果图

5.3 楼前宅旁休憩区

5.3.l 三公寓楼前宅旁

该区域空间成“L”形,一边靠近道路较为开放,另一边则是两栋学生公寓建筑界面所形成的方形平行空间,较为封闭。另外这里也紧挨食堂的出入口、沿街的店面商铺,人流通行量较大,空间的渗透穿插也较为明显。

设计上以它现有的强烈的线性空间为基础,用直线铺装样式来加以强调,同时采用不同大小的圆和弧线的组合穿插其中,整体动感,跳跃,大胆,时尚。同时,配 以两个景观节点,一个是位于“L”拐点处的立体雕塑之人与自然:用九个不同高度象征河谷山川的四棱锥形土块,覆盖草坪,上面放置生锈的红色铁制齿轮状构筑物和用混凝土做的没加任何装饰的方形体块,象征工业时代和城市化进程。另一个是转角空间的尽头设一静水池,给整个氛围添加了一丝自然和美好(图7)。

图7 三公寓楼前宅旁景观效果图

5.3.2 五、八公寓建筑间

该区域三面围合,空间的封闭程度更加强烈,通过植物将生硬的建筑界面弱化,同时也将设计的空间范围塑造出来,用两种不同的麦穗景墙放置在所要隔离空间的位置,既起到了对空间的分割,营造出单独的空间,又不阻隔人的视线,彼此空间也保持了一定的联系和渗透。地面铺装色彩活泼,对比强烈,传递出了一种温馨甜蜜的空间氛围(图8)。

5.4 公寓内庭活动区

内庭设计上区分了不同的性别特征,在景观、空间氛围的营造上有很大的不同。设计中主要以铺装色彩质感和植物的搭配来烘托居住的环境。

首先,男生个性外向而又冲动。在地面设计布局上以直线和方形构图为主,搭配以竹、腊梅、罗汉松,营造出朴实而淳厚,清奇而秀雅,文静而怡然的居住环境,再配以平静的蓝色地面铺装,使环境的精神文化更加强烈(图9)。

图8 五、八公寓建筑间景观效果图

图9 男生公寓内庭景观效果图

其次,女生个性内向、敏感、崇尚自然[2],在设计布局上,地面以曲线、圆形加椭圆形构图为主,组成一个自然 式、委婉、柔美的环境;同时搭配以梅花,寓意美女娇容的桃花以及乡土植物木芙蓉,营造一种高洁、坚强、谦虚、温馨的精神环境(图l0)。

图l0 女生公寓内庭景观效果图

5.5 街旁休憩区

作为学生公寓和研究生公寓之间的街旁绿化用地,人流、车流混杂,在靠街一侧设置一道绿化带,种植常绿的小叶榕,将车和人分割围合出沿街线性空间,设置第二道草坪绿化带,配合小叶榕行道树,形成优美的线性景观;在靠近学生公寓一侧设置休息设施,栽植遮阴乔木(图l l)。

图l l 街旁休憩景观效果图

6 植物配置

植物不是静止不动的图片,而是有着丰富形态、色彩、风韵等特色的生命体[3]。学生公寓配置完美的植物景观,既能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能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和意境美。

学生公寓建筑周边人群集中,人流量大。以常绿乔木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为基调,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樱花(Prunus serrulata)、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 L.)等各季观花乔木为主调,做到“春有花开、夏有树荫、秋有花果、冬有绿色”的四季景观[7],同时做到乔、灌、草相搭配,丰富植物群落,提升居住环境。

内庭是人居住地方,植物以常绿树种为基调,彰显年轻学子的个性。在道路植株配置上以常绿乔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小叶榕(Ficusmicrocarpa var.pusillifolia)为主,棕竹(Rhapis excelsa)、木芙蓉为辅,下植耐阴常绿灌木和地被植物,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形成重要的视线走廊。

学生公寓旁城市道路,植物配置要做到防污降噪隔离的效果。以常绿树种为主,满足四季防护的需要。同时上层配以抗烟尘能力较强的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第2层配置抗性优良的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女贞(Ligustrum lucidum),加大植物的郁闭度和抗污能力。第3层以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棕竹、海桐(Pittosporum tobira)为主,最下面配以耐阴的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提升植物空间层次,使外围各种不利条件被植物整个垂直界面得以完全隔离。利用植物自身所发挥的环境生态效应,来对内部公寓居住环境进行改善和调节(图l2)。

图l2 公寓防护绿化带示意图

7 小品铺装

学生公寓用3种主色调来营造空间不同的环境氛围。整个建筑外围铺装用色统一为橙色,体现活力和朝气。男生公寓内庭空间配以平静的蓝色铺装,给男生冲动的干劲带去一些安抚。女生公寓内庭空间则配以粉色铺装,营造一种优美而淡雅的享受。为配合这3种主色调使用了大面积的彩色沥青路面铺装。

为烘托整个行为空间的环境氛围,对各个休憩区添加不同的小品点缀不同的空间,营造视觉观赏集中点(图l3)。

图l3 小品分布图

8 结语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学生公寓区绿化景观设计,结合分析了大学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类型以及性别文化差异,有针对性了对公寓活动空间进行了营造设计和植物配置,在保证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创造出了不同空间氛围,使学生置身其中,不仅有视觉的享受,也有来自空间富有变化的体验感。

[l]李治中.宁夏银川市几所高校园林绿化现状调查与分析[J].农业科学研究,2007,28(l):85 ~87.

[2]王芳.性别差异与大学校园空间环境[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蒋理,许健,刘东胜,等.高校校园文化在植物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l0,38(29):l6464 ~l6465.

[4]崔剑飞,高鹏.高等院校校园绿化规划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6):64~67.

猜你喜欢

效果图学生公寓公寓
苏楠作品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客厅效果图》
效果图1
效果图2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末日公寓
数字公寓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