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制度实施对策探析

2012-02-26卿文洁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财务管理绿色

卿文洁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绿色思潮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普遍影响,催生了绿色财务管理。传统财务管理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不利于企业准确分析财务风险、制定长远战略,绿色财务管理能有效克服这些问题并能更好适应市场需求。长远看,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意义重大。鲁务顺(2005)指出,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某些科技发达国家通过绿色(环境)壁垒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中国企业推行绿色财务管理,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大国际竞争优势意义重大[1];阎晓红(2001)指出,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既能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诉求,同时也符合 企 业 长 远 发 展 利 益[2];Molina 和 Claver(2009)指出,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能获得更多的政府各项支持,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3]。因此,在我国推行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对于推行绿色财务管理制度,国外学者从成本、收益、竞争优势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4-8]。国内学者对绿色财务管理的内涵、意义、内容、体系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2][9-13]。国外对绿色财务管理的研究已向绿色管理体系与制度等方面纵深发展,我国对绿色财务管理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定型的实践模式。因此,笔者拟分析我国实施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我国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

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国绿色财务管理制度都还不够成熟,企业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

1、企业层面

相关调查显示,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比例还很低,多数仍采用传统财务管理体系。传统财务管理往往只注重企业经济效益,主要追求短期盈利目标,而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可能给资源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1) 财务目标短视。目前很多企业目标定位是利润最大化,缺乏长远发展目标。某些企业不重视环境保护,将资金投入污染严重但回报丰厚项目,造成区域环境恶化或者破坏,虽然企业获得了可观经济效益,却损害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整体效益,不符合我国长远经济发展规划,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14]。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短期内肯定增加企业财务成本,但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有效平衡企业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企业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是推行绿色财务管理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 管理层缺乏绿色意识。很多企业的管理层担心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增加企业成本、减少盈利,不能充分、正确认识绿色财务管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积极意义,对推行绿色财务管理意愿不强。企业决策是由董事会、经理等管理层决定的,企业董事、经理等管理者的素质高低是能否成功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关键因素,如果企业董事、经理等管理者只注重企业看得见的经济效益,忽视企业应尽的环境保护责任,推行绿色财务管理将难上加难。现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盈利空间日渐狭小,外部环境的压力往往使得管理者只注重企业盈利,缺乏激励措施和物资条件来关注环境保护。因此,管理者环境意识的薄弱和外界支持的缺失都是绿色财务管理实施不力的因素。

(3) 内部动力不足。绿色财务管理还需要企业内部形成强大动力层层推行。很多企业引入新的管理系统时,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各部门和员工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而他们是真正的实践操作者,对一线实施状况最为了解,若不能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并协调工作开展,将不利于系统效用的发挥。增强各部门尤其是财务部门及其员工的环保意识,鼓励多层次主体参与,是绿色财务管理实施的内在动力,也是绿色财务管理整体效应发挥作用的基础。

2、政府层面

企业不愿意实行绿色财务管理或者说不愿意在生产过程中考虑生态环境问题,是与企业的经济本性分不开的。因为实行绿色财务管理会使企业的短期收益受损,这极有可能威胁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很难依靠企业自觉推行,还要靠市场以外的力量来调节。市场失灵之时,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在推行绿色财务管理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1) 投入力度不大。与国外相比,我国政府对环境的关注程度尚存在一定差距,政府投入力度不足,环境污染投资总额占GDP 的比重不到1.5% (见表1),对相关问题未形成具体可行的规范和标准,且执法不严、监督不力,绿色财务管理难以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表1 2001-2008 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2) 法律、法规不健全。立法方面,我国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等,但距离世界先进国家的立法水平还很远,执法力度也明显不足。从京都议定书开始,节能减排提上日程。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然而,目前这些指标的设立仍停留在国家公共品的宏观层面,尚未深入到企业和个人的微观层面。微观层面的量化需要具体的量化指标、优惠政策引导,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章可循,并避免产生高昂的制度成本,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考虑环境效益。

(3) 政策引导不力。很多发达国家或地区,环境管理和保护主要是通过政府调控的命令和控制型政策来实现的。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依靠像排放标准和限定资源利用的最大许可立法和采取相关措施[15]。我国环境问题方面的监管还很不完善,对于不注重环境效益的企业,政府的监督、处罚力度不够,无法有效减少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另一方面对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力度也不够,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设立缺乏动力和条件。

(4) 绿色会计制度不完善。绿色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绿色会计支持,而绿色会计的实行也缺乏规范性指导。相关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及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等很少有关于环境问题的规范和约束。因此,即使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绿色财务的重要性,也有实施的意愿和动机,却缺乏可操作性的法规和规范来进行指导,导致实施成效难以得到保障,整体效应更是无从谈起。

3、社会层面

推行绿色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推动。除了企业和政府努力外,还需要行业协会、广大消费者以及社会舆论进行引导。但是我国推行绿色财务管理制度过程中,社会力量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1) 行业协会力量薄弱。行业协会作为社会第三部门,是政府和市场力量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行业协会在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起的监管作用仍然较弱。尤其是绿色财务管理相关的行业协会,对于行业缺乏影响力,既不能推出有效的行业标准,以规范企业行为;又没有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以影响消费者消费理念,所起作用十分有限。

(2) 消费意识落后。2010 年3 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目前这种消费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方面是受到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制约,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消费意识还很落后,缺乏绿色消费理念,好攀比和炫耀。2009年我国奢侈品消费位居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费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炫耀性和攀比性消费,不值得提倡。

(3) 社会舆论引导不够。虽然各地区积极推行绿色消费的活动,许多地方政府也注意发挥自身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经济,然而目前我国绿色消费市场仍然较为薄弱,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不大,对社会大众的绿色教育不足、受众范围较小;且市场较为混乱,缺乏相应管制和引导,消费者并不能有效辨别绿色产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和节能环保的积极性。

4、理论层面

绿色财务管理制度实施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大多数都只注重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某一方面的研究,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和一个整体来研究形成的成果较少。绿色财务管理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包括生产、物流、营销等的协调作用鲜少涉及。实际操作层面,因为可供参考的理论规范不足,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实施缺乏系统性,未能与企业其他子系统协同作用,整体效应大打折扣,反过来又会影响管理者的实施意愿和积极性。尝试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系统的企业中,获得显著成功并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的企业极少。绿色财务管理研究的整体性和指导性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的对策建议

1、充分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绿色财务管理是适应时代和市场的发展需要出现的,企业不能一味停留在传统财务管理框架内,要及早认清形势适应变化。调查发现,企业实际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比例明显低于有意愿实施的比例。就是说,即便有些企业有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意愿,但却缺乏实施该体系的条件或推动机制。市场经济通常是经济利益驱动,生态环境资源很难进行产权界定,这就使得社会生态环境的社会性同企业生产效益的个体性之间存在矛盾。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不可能由市场自发完成,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发挥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

(1) 完善财务战略目标。制定企业财务战略目标时,应兼顾节能环保问题。企业应尽可能的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不能仅关注短期利益,还应将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纳入企业议事日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准则的要求和绿色财务理论的指导,实现绿色经营,达到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环境利益协调统一。企业财务目标作为总体目标的核心部分,对企业行为主体有重大的激励与规范作用。财务战略中增加环境因素的考量,将为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2) 提高管理者绿色意识。管理者应提高环境意识,转变观念。进行经营和投资决策时,管理者应有环保意识,以牺牲环境资源带来的发展扩张不利于企业形象和长远发展,对整个社会危害极大。企业管理者认识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权衡、企业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统一上。企业要维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3) 提高内部动力。绿色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企业整体的协调合作,主要包括人员素质建设、管理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升等。最主要的是人员素质,应当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财务人员参与绿色财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员工和财务人员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企业各职能部门、各生产单元应当通力合作,积极促进传统财务管理向绿色财务管理转型。管理质量是企业标准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状况、管理层组织协调能力、员工激励水平等指标的综合反映,对调控、引导、规范企业行为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技术水平是企业能够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及生产方式的客观标志,制约着企业行为效率的提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完善法律、法规和会计核算制度,加强政策引导和政府投入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应当进一步加快资源环境保护立法进程,完善资源环境保护立法体系,积极推进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的贯彻实施。其次,完善相关标准,提高准入门槛。目前我国产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方面还有很多空白,有些产业、行业和产品虽然已有标准但标准质量不高,相比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产业标准、行业标准、产品标准体系,有效规范企业行为。各类标准的设立应当尽可能具体化,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第三,应当清理、完善资源类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增强掌控资源类产品国际市场定价权的能力,探索鼓励和支持节能减排的财政、税收政策,不断完善制度激励措施。

(2) 加强政策引导。有些企业虽有意愿但确无能力实施绿色财务管理,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加大对节能环保型企业税收、信贷、投资、价格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和倾斜力度,增强节能环保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全面清理落实已有的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高新技术、节能环保型企业的税收负担。其次,有效疏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型企业的信贷渠道,风险可控前提下简化信贷流程,减少正常利息支出外的信贷费用,真正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再次,建立、完善鼓励投资项目目录,企业投资环保节能、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可简化审批流程,引导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加大对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企业和行为的惩治力度。另外,还要倡导绿色保险,支持、鼓励保险公司开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完善相关条款,建立和完善企业风险分担机制。

(3) 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环境执法投入。环境保护预防比治理更重要,而预防是有成本的。重点加强企业污染的监测技术和监测设备、企业产品的监测技术及设备、企业产品绿色认证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如果对于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有严格的监测指标和监测手段,对于企业的产品进行严格的绿色认证,并有力的执行奖惩措施,迫于政府的压力,同时也为了长远利益,企业会自觉推行绿色财务管理制度。

(4) 引入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引入绿色会计核算体系是绿色管理理论的基本要求。需要增设绿色成本、绿色公益金、绿色股本等系列绿色会计科目,改变过去谈环境保护只有定性要求,没有具体数量考核指标的局面。相应调整、设置企业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重点考察企业资源保护和环境改善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促进企业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改进措施的针对性,推进企业生产过程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深度与广度。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消费者及大众传媒推动绿色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

(1) 加强行业协会作用。以行业协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应积极发挥作用,规范同类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促进市场运作的规范化、有序化,提倡绿色管理的实施并制定相关行业细则,发现和协调企业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对企业的绿色生产、投资等活动进行监督。通过行业评比活动,对于表现较好的企业应进行公开表扬,对于表现差的企业劝其改进。这样使优秀的企业能获得更好的口碑和企业形象,形成正向激励;逊色的企业形象受损,能形成威慑,能有效督促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

(2) 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新型消费方式,是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以减少对环境伤害的消费[12]。终端消费市场对企业经营目标和理念影响重大,以环保为导向的绿色消费观将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提供巨大的外在拉力[16]。绿色消费不是要消费者降低消费水平,更不是限制消费,而是要减少浪费性消费。应当通过媒体正面宣传和举办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诱导消费者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不断趋于成熟,引导企业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销售,自觉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销售。

(3) 加强绿色宣传教育。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广泛进行绿色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高度重视企业财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绿色理念和绿色管理意识教育,提高企业财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理念全面贯彻到企业产、供、销和资金筹措、投放、耗费以及资金收回、利润分配的全过程,引入社会公众监督机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增强绿色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完善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开展深入的研究。针对我国绿色财务管理实施现状及近年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应该强化绿色财务管理风险、绿色财务管理立法、绿色财务管理与企业形象[13]、绿色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问题的研究[17]。绿色财务管理研究应注意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借鉴国外的可用理论成果;绿色会计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创造条件。

总之,我国绿色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还存在诸多不易解决的难题,既涉及到宏观经济和法制环境、制度体系,又涉及到微观企业与消费者个体。要有效改善绿色财务管理现状,应该将它视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自身、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大众多方共同努力。

[1]鲁务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性选择——绿色财务管理[J].会计之友(B),2005,(5):45-46.

[2]阎晓红.刍议绿色财务管理[J].生产力研究,2001,(4):54-56.

[3]Molina-Azorín J F,Claver-Cortés E,López-Gamero M D,et al.Green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 literature review[J].Management Decision,2009,(7):1080-1100.

[4]Kranert M,Gottschall R,Bruns C,et al.Energy or compost from green waste?-A CO2 -Based assessment[J].Waste Management,2010,(4):697-701.

[5]Handy R,Whitt M,Boregowda S,et al.“GREEN”manufacturing certification possible[J].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2008,(6).

[6]Marris E.Wall Street's gradual green revolution[J].Nature,2005,(7041):410-411.

[7]Brennecke J F,Kirchhoff M M.The need for government funding for green chemistry in the USA[J].Green Chemistry,2003,(2):G14-G15.

[8]Namies nik J.Green analytical chemistry-Some remarks[J].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2001,(2):151-153.

[9]崔艳芹,谢 君.绿色财务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10,(5):60-61.

[10]郭海芳.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之探析[J].财会研究,2011,(3):43-45.

[11]王建明,鲍金刚.绿色财务管理探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72-76.

[12]周运兰.对绿色会计和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生态经济,2005,(3):81-83.

[13]卿文洁.绿色财务管理与企业形象的互动关系探讨[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1):97-101.

[14]秦春玲.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路径——绿色财务管理[J].环境保护,2008,(24):16-18.

[1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39-47.

[16]Taillon A.Description of the'Green Brigades'[J].Allergie et Immunologie,1995,(9):352.

[17]卿文洁.中国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研究综述[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7.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财务管理绿色
环境保护
绿色低碳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财务管理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