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碧水蓝天——油田炼化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纪略
2012-02-26孙艳赵士振杜志炎周一兵
□本刊记者 孙艳 赵士振 杜志炎 周一兵
初春时节,广袤的黄河入海口飞鸟聚集,大海翻波,与岸边一排排气定神闲、“磕头”不止的抽油机一起,构成了一幅油城特有的美丽画卷。
“牛口峪生态中心”昔日曾是燕山石化的污水库,如今满眼绿树鲜花,生机盎然。库区内水清鱼肥,水鸟翩翩起舞,岸边游人如织。
既采炼“黑金”石油,更呵护碧水蓝天。多年来,中国石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为国家提供优质能源的同时,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塔河采油二厂年处理油量达390 万吨的二号联合站站区干净整洁,站内不见油污,自2003年建站以来实现了污水零排放。朱春江 摄
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
2月16日上午,在距离胜利孤岛采油厂孤四联合站不远的一座院落内,金岛农工贸公司洗砂队队长肖立平正带领员工对制砖机进行检修保养。
“再过两周,孤岛采油厂原油生产所伴生的油泥砂,将全部被集中运送到这里,经过多道流程加工成地砖,用于采油厂和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肖立平介绍,平均每年他们都要清洗3万吨以上的油泥砂,大约能够制砖130万块。
油泥砂是原油中所含的油泥、油砂沉淀后形成的污染物。这些油泥砂含有油、泥、砂,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多年来,油泥砂污染治理一直是我国石油企业的老大难问题。随着胜利油田采油量的加大,每年产生的油泥砂越来越多,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带来巨大威胁。
胜利油田下决心治理油泥砂问题。2007年3月,胜利油田成立油泥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对年底前现存油泥砂无害化处理达到100%,新产生的油泥砂收集、贮运和治理全部达标。油泥沙治理指标纳入油田经济责任制考核和年度环保工作评比,完不成指标的单位启动领导问责制。
胜利油田各单位各尽所能“消化”油泥砂。除了孤岛采油厂,孤东采油厂找到一条让油泥砂重新回到地下的道路,一方面适应了油层改造的需要,一方面彻底解决油泥砂对环境的污染,每年可以消化掉1 万立方米油泥砂,节约资金1000 多万元。胜利发电厂于2007年12月建起国内首座油泥砂焚烧炉,利用集中“流化焚烧法”对油泥砂进行彻底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对油泥砂的综合利用。
截至目前,胜利油田已累计治理新老油泥砂约85万吨,彻底解决了开发50年来的油泥砂污染隐患问题。
清洁生产减少废物排放
面对越来越小的节能减排空间,镇海炼化坚持“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没有最终废弃物”的理念,完善以“高利用型内部产业链”、“废弃物零排放”为基本构架的内部循环经济模式,走出了一条“代价小、效益好、低排放、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得到了环保部等有关部委的肯定。
针对高含硫、高杂质、高酸值的劣质原料特点,镇海炼化确立了全加氢的清洁生产工艺路线,以降低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等产品中的硫、烯烃含量,目前已成为国内第一家全加氢型炼油企业。
镇海炼化把技术进步与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紧密结合,贯穿于全过程。一方面全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实现清污分流、污污分流和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加大污染物回收装置和综合利用设施的建设,提高汽油、油污、水的利用率,变废为宝,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效率。公司先后实施了上百个清洁生产方案,通过含硫污水的串级使用、汽提净化水的回用以及污水适度处理等项目的投用,实现了公司水资源、气资源、石油炼制副产品和固体资源等4 种资源最大限度的重复利用。催化汽油脱硫装置产生的含氧烟气中含有5%的二氧化硫,直接排放将造成空气严重污染,在国内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技术人员攻坚克难,于去年3月成功将催化汽油脱硫装置再生烟气引入硫黄装置回收处理,成为中国石化首个成功处理装置再生烟气的企业,每年减排二氧化硫1000 多吨,同时,回收的硫黄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20多万元。
清洁工艺带来绿色产品
中国石化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从生产无铅汽油到生产国三、国四、国五标准的高标号清洁汽油,不断推进我国油品的升级换代和清洁化步伐。
北京计划于2012年上半年实施相当于欧V 排放规格的国五机动车排放标准,并配套供应相应标准的车用燃油。作为北京市车用燃油的主要供应商,燕山石化提前做好了国五油品生产供应的各项准备,已经具备了向北京市场提供符合新标准高品质汽柴油的条件。
“改善生产环境、提供清洁油品、服务绿色北京是燕山石化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来说,满足环境的要求,也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该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华炜说。
燕山石化积极做好油品升级的技术储备,增加技术改造的投入,建成新的油品生产装置。在改进生产工艺的同时,进行配方的优化,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早在一千万吨炼油工程改造方案的论证中,燕山石化就考虑了欧五标准的需求,并于2007年建设上马了120 万吨/年汽油吸附脱硫装置。汽油吸附脱硫工艺是采用独特的专用吸附剂,将原料汽油中的硫原子“转移”到吸附剂上以达到汽油深度脱硫的目的,应用汽油吸附脱硫技术可以生产出小于10ppm 的超低硫汽油产品。此外,燕山石化新上的260 万吨/年柴油超深度脱硫装置,也是为了适应目前加工原油硫含量越来越高,但汽柴油产品硫含量越来越低的要求,在生产装置和精制能力上采取的应对措施。
该公司科技部高级工程师宋以常算了一笔账:实施国五车用汽油标准,汽油硫含量将低于10ppm,与国四标准相比,汽柴油的硫含量由小于50ppm 下降到不大于10ppm,硫的排放下降了80%,北京市每年可减少硫排放约105 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10 吨。如果扩大到全国,中国石化按照年产商品汽油3500 万吨计算,若车用汽油硫含量从150ppm 的国三标准降到10ppm以下,保守估计每年可减少硫排放3500 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000 吨。也就是说,实施国五标准后,一年的硫排放量还不到目前国三汽油一个月的排放量,减少的数量极其可观。
据宋以常介绍,目前,中国石化已有8 套汽油吸附脱硫装置在运行,可直接生产硫含量低于10ppm 的超低硫汽油调和组分。今后几年,我国还将建设投产十几套汽油吸附脱硫装置,届时每年将有超过2000 万吨的催化裂化汽油通过油吸附脱硫工艺转变成超低硫汽油调和组分,每年可调和国五汽油超过3000 万吨,这将大大加速我国车用汽油质量升级的进程。
中国石化依靠科技创新,瞄准市场对高端绿色产品需求的趋势,不断开发生产绿色石化产品。为社会提供高利用率、低污染的产品是中国石化的责任,呵护碧水蓝天已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