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电子配线架标准出台
2012-02-26本刊编辑整理
文|本刊编辑整理
渴望电子配线架标准出台
文|本刊编辑整理
栏目主持:李月成
特邀嘉宾:(照片按以下顺序排列)
美国康普公司华北区技术经理窦明淳
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发中心总经理金海涛
以色列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技术经理王为
TE安普布线资深技术经理许楠
美国西蒙公司大中国区技术部经理陈宇通
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Datacom产品线产品与技术总监孙慧永
上海正璇玻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王旺初
近年来,电子配线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不断引领布线管理走向智能化。综合布线工作组《2010年综合布线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有61%的用户对电子配线架非常感兴趣,或积极考虑在新的布线系统中选择使用电子配线架产品。不过,用户在实际安装、使用电子配线架,以及布线系统测试验收的过程中,对某些问题还存有疑惑。对此,我刊就这些问题,特邀产品供应商,希望通过他们的解答,打消用户在使用方面的疑虑。
电子配线架是否会降低布线系统的可靠性或技术指标?
窦明淳:电子配线架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美国康普电子配线架是基于端口技术采集的,无需使用链路技术电子配线架所必须使用的九针跳线。采用端口技术的电子配线架不会影响任何跳线及接插件结构的调整,可以更好的保证双绞线线对的双绞结构;信号采集传输过程也不会因跳线传输方向而造成额外的电信号流,以保证信道的传输指标。电子配线架的其他部分也未对综合布线系统通信产生影响,所以可以肯定的说,电子配线架不会降低布线系统的可靠性及技术指标。康普的电子配线架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在线升级的功能,无需拔掉使用中的跳线即可将普通配线架升级为带有端口检测的智能电子配线架,此零宕机升级的技术,保证了用户在使用电子配线架的可靠性。
金海涛:这主要取决于电子配线架的电路和结构设计方案。如果产品设计不合理,会对布线系统造成干扰,影响甚至阻碍数据的传输。电磁兼容性能和电路直接连接(耦合)对布线系统的影响是两种常见的设计错误。例如,市场上现有的复用链路检测技术,即利用跳线、永久链路中的一对或两对双绞线,进行链路检测。当检测器件与布线系统直接连接时,会对布线系统造成潜在的威胁。简而言之,对于这类系统,一旦与布线系统相连接的检测器件性能下降或被静电击穿,将会影响正常的数据通信。另外,对于这类电子配线架,现有测试仪器报告“PASS”的布线链路,不一定就是没有问题的线路。
王为:电子配线架系统非但不会降低布线系统的可靠性,而且可以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提高布线系统的可靠性。比如瑞特提供的电子配线架系统,其链路侦测的电路和原先信号传输的电路从物理上是分隔开的,相互不会干扰。我们对某些用户就做过这样的测试,将侦测电路关闭,看看是否影响传输。测试的结果是两套电路完全独立,互不干扰。所以说电子配线架系统不会降低布线系统的可靠性和技术指标。
许楠:电子配线架或智能配线架是基于物理连接的跳线管理系统,是传统布线系统的改进产品,可以管理跳线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管理终端设备的变化。目前实现管理的方式主要有连接点识别CPID、九针链路、端口检测等方式。无论哪一种方式的管理,都没有与传统布线系统有着数据传输上的物理连接,并不影响布线系统的可靠性或技术指标,对布线系统的性能也没有影响。
陈宇通: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电子智能配线系统主要包括开关检测技术和链路检测技术。开关检测技术的原理是在模块化(光/铜)插座内部集成了微动开关,模块化(光/铜)跳线的插、拔动作,直接触发开关的开启和闭合信号,经相关信号采集设备收集后,传输给后台数据库软件,从而实现跳线连接属性变更的实时记录。链路检测技术的原理是在模块化(光/铜)跳线内增加一根检测铜导线,其插、拔的动作,直接导致此导线联通模块化(光/铜)插座集成的传感器金属片,产生的回路信号经相关信号采集设备收集后,传输给后台数据库软件,从而实现跳线连接属性变更的实时记录。两种技术的通信方式都是独立于应用网络传输,也就是说不会干扰布线系统上运行的业务网络,电子智能配线系统的开启和关闭,都不影响用户网络的正常运行。
孙慧永:智能布线系统采用电子工作单的方式配合智能操作导航功能,大大降低了人工现场操作与管理的出错率,降低了出错率意味着系统可靠性的提升。另一方面,仅从硬件方面来看,由于智能布线系统会采用有源器件,相比传统无源布线系统,有源硬件故障率会有所上升,但这方面与各个厂家的硬件架构有关。有的智能布线系统的有源硬件故障需要中断网络进行维护更换,这将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而罗森伯格的智能布线系统的硬件架构则不然,即便有源硬件有故障,模块化的设计可以确保在线的状态下直接维护与更换,不会影响网络的正常传输,从而保证了正常布线系统的可靠性。
王旺初:电子配线架相对于普通配线架而言,只是多了一个信息收集的微动开关或连接线,并没有改变普通配线架的总体结构,其传输性能和参数达到什么样的指标与要求,还是按同样的标准执行。而其信号的收集也不影响通信线缆的数据传输,即使信号收集的部分失灵,也不会影响电子配线架的应用,其作为普通配线架还是一样可以使用,所以电子配线架不会影响布线系统的可靠性与技术指标。
电子配线架系统在前期设计时,如何对投资回报(ROI)进行评估?
窦明淳:从智能布线管理的经济分析方面考虑主要有:提升管理效率、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网络宕机人为因素等。智能布线管理系统作为基础设施的管理系统,通过对配线架端口状态的有效监控,再结合网管软件,使网络运维管理的布线可视化、运维流程化、线缆管理数据库化,提高了故障响应和故障定位时间以及使系统自动化程度、运维效能得到提高。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配线架轻松的实现:自动发现和追踪连接到基础设施的终端的物理位置;集成楼层平面CAD或其他类型图纸,易于交互管理和归档管理;支持电子工作单流程管理等诸多功能。美国康普所采用的端口式电子配线架是对配线架端口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对于企业或用户在后期使用中,可以实时监测配线架端口的使用情况,对已在企业布线维护管理阶段中常常出现的单端端口占用、设备网络端口资源浪费等现象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企业的投资回报显而易见。
金海涛:全面的ROI评估,应建立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具体的思路是识别与布线系统相关的风险源,然后对风险进行分类、定级,做出最终的评估。除此之外,在进行ROI评估时,应该对电子配线架系统和传统布线系统的差价进行评估,考虑到铜缆和接插件的价格比例以及总体成交价格,我们还要对差价加权后,再进行评估,这样的模型才能准确。另外,还要提请广大用户注意的是:检测电路和布线系统有电气连接的复用链路电子配线架的解决方案,其ROI要大打折扣,因此,选择此类产品时要谨慎。
王为:前期规划对于建立投资回报率很重要。首先,客户要明白自己是否真正需要电子配线架系统。我们经常会说,了解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购买,这是避免过度投资的最好方式。其次,电子配线架提供了丰富的管理功能,绝大多数制造商都是将基础功能(比如拓扑浏览、电子工作单、查询等功能)打包出售,然后锦上添花的功能(比如预配置、资产管理)作为模块单独出售。再次,用户会在重要的部分采用电子配线架系统,在其他的部分采用普通系统,这也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模式。许楠:在网络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需要调整某些终端设备的功能需求,传统布线系统往往采用的是人工记录跳线在配线架上的变化,每次变化需要管理人员认真的记录,其中的任一步骤都不允许有错误,否则错误积累的时间一长,会给将来的管理工作带来莫大的麻烦。通过人工查找跳线费时费力,而在排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断开某些链路的跳接,这些通常是管理者不希望发生的,而排错过程给整个网络工作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若布线系统初始设计时就采用智能管理系统,通过硬件和软件协同工作,能够自动实施管理跳线的变化以及链路的路由信息,可使管理人员从繁琐的跳线管理中解脱出来,这也是布线系统采用智能管理系统的价值体现。
陈宇通:不能孤立地来看待采用电子配线架方案将导致初始建设成本的增加,而应该在整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去分析其相应的成本。网络对于现代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网络故障发生宕机,将对生产力造成极大的影响。美国西蒙的MapIT G2智能配线系统能够实现对整个公司物理层网络的监视和控制,帮助用户实时掌握网络运行、连接状况、未使用的交换机端口或配线架端口,保证IT架构记录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并能及时追踪故障点,反馈人为误操作,或未经授权的设备移动或未经批准的设备连接,极大地提高了网络设备的使用率及网络安全与网络维护效率,并将企业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孙慧永:投资回报率(ROI)需要建立在不同行业,对于IT资产重要程度来分析,类似于数据中心的A、B、C等级,需要进行分级,并建立有参考意义的行业模型进行分析。因为同样的智能布线系统对于不同的行业影响力的大小不一样,也就意味着回报率也不同。根据欧洲金融行业的报告分析,初期投资的智能布线系统端口利用率在70%左右,以5年时间来作资产折旧的话,大约36个月可以回收成本。中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参考模型,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王旺初:首先要了解项目本身的状况,前期高额电子配线架投入的目的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明电子配线架对系统的管理,对故障的快速查询并维护,对端口闲置情况的掌握,对日常文档、报表的流程化操作,对人员工作效率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电子配线架系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窦明淳:康普同时支持这两种方式。单端配置的电子配线架是基于端口信号采集技术的产物,其投入成本少,节省机柜使用空间及一次性费用的投入;方便了原有非智能系统进行系统升级;结合交换机SNMP功能的MAC地址的追踪,同样可以完成端到端的物理层配线管理。相对于单端配置形式的电子配线架,双配线电子配线架在功能上更加完整,可以通过管理软件对跳线连接进行引导,由于是对交换机端口和桌面端口的一一映射,配线架两端均能通过红外线端口检测技术发现并报警,并结合SMNP协议分别感知是在交换机配线架端或用户桌面配线架端发生的链路变化;交换机提供了每个端口的复制,因此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所有的跳线插拔工作均在双连的上级和下级配线架上直接完成,大大减少了由于多次插拔造成交换机端口损坏的可能性,保护了使用者的投资。无论采用单端电子配线架还是双端电子配线架,对于物理层设备终端的MAC地址的追踪与管理,决定着电子配线架对于基础设施的终端管理效果。
金海涛:单配的功能比双配的功能少,但是,造价会低很多,这是不争的事实。选择具体的拓扑结构时,首要考虑的是空间;其次,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要考虑链路的重要性及系统规模,尤其是单位机柜内跳线的数量。
王为:越来越多的厂商都在让自己的系统能够适应单配和双配,产品其实是有兼容性的,重要的是用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单配比较经济,占地少,但会在实现某些功能上有小小的缺陷;双配投资会多点,占地也会多点,但功能更全。
许楠:电子配线架是智能管理配线架的一种产品类型。在传统布线系统中建议采用双配线架的方式。目前国内用户在布线系统设计上通常采用的是单配线架形式,此种管理方式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其一是交换机端口密度远大于配线架的端口密度,在跳线跳接时会造成误操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其二是交换机的端口是集成的,频繁的插拔操作容易造成交换机端口的损坏,而购买交换机的支出远远大于配线架上的模块,从用户角度来说,布线系统的寿命期内的使用成本要增大很多。鉴于此,即使是在传统布线系统中采用双配线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陈宇通:目前主流的两种技术所支持的智能配线系统,都必须安装专用的电子配线架,并搭配一定数量的信号采集单元。而且两种技术都推荐交叉连接即双层配线架,以便实现完备的功能。当然,如果用户的安装空间有限或预算偏紧,也可以采用互连即单配方式来搭建智能布线系统,部分实现智能管理的功能。在使用单配线架方案时,系统将无法实现跳线任意一端插拔动作的全自动实时侦测,而是需要一些人工或外接设备的辅助操作来完成,并且系统存在着因人为漏操作或误操作而导致数据库与实际状态不同步的情况。
孙慧永:从软硬件的主流实现的技术上来看,智能布线系统绝大部分的厂家采用的是双配线架的结构,因为智能布线系统主要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只有双配线架的方式才可以让设备端口成为永久链路的组成部分,实现智能配线架端口间的切换,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端到端的智能导航。双配线架的方式称为Cross-Connection,在国标标准中也是布线系统推荐的做法。而采用单配线架的方式在技术上与功能上基本不占优势,主要是基于成本的优势。
王旺初:这是一个争议很多的一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是先确定需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项目费用投入的情况等,再确定选用的类型。至于应用,本人更趋于使用双配线架的结构。
传统布线系统与电子配线系统测试有何不同,对原系统会有哪些影响?
窦明淳:传统布线系统与电子配线架系统在传输性能测试方面没有区别,对于传输性能方面的测试同样为永久链路及信道两个不同的测试标准及模型。但是,电子配线架的单配及双配结构在链路节点数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众所周知,双配线架结构在交换机端口通过单端跳线方式实现端口的一一映射,将交换机端口映射至智能配线架,即在原有的链路结构中增加了一个节点的连接。这就要求系统在设计时有充足的性能余量,支持多点连接的性能要求。而对于电子配线架功能的测试,应按照不同厂家产品功能进行实施,电子配线架端口指示LED的测试、配线架按键响应、电子工单下发、软件功能等测试也是必须的。
金海涛:测试模型可以分为两种。对于检测电路和布线系统独立的电子配线架,测试模型、测试设备与传统布线系统相同。而对于采用RFID技术的配线架和复用链路的配线架,必须在“通电且有效”的模式下和断电状态下分别进行检测。有条件的话,还要对备用链路进行每年一次的在“通电且有效”模式下的例行检测。这里所说的“通电且有效”测试模式,不是简单的通电状态,而是在电子配线架检测信号加载在当前链路上的前提下进行测试。这是由于现有的产品,都采用“轮询”的方式设计电子配线架,检测信号会以电脉冲的方式加载到布线系统上。由于脉冲时间很短,间隔时间较大,因此,必须保证在测试布线系统的时候,确定信号是存在的,即“有效”的,这就是我所强调的“通电且有效”。
王为:应该说,测试没有什么不同。前面提到瑞特的系统,侦测的电路和原先信号传输的电路从物理上是分隔开的,相互不会干扰,原先怎么测现在还是怎么测。唯一和原来不同的步骤是调试,不是测试,简单说就是要把管理软件运行起来。
许楠:传统布线系统的测试通常采用链路或信道测试,测试的是数据传输的性能;智能配线管理系统是基于传统布线系统基础功能的延伸,对数据传输没有影响,因此在测试上与普通布线系统没有区别。
陈宇通:电子配线系统的测试包含了传统的基于布线链路或信道的电气性能测试,此外还应增加电子配线架硬件可靠性测试和软件功能测试。在西蒙的MapIT G2解决方案中,这些额外的测试可以在系统投入使用的前后任意时段进行,不影响网络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孙慧永:智能布线系统不管是端口还是链路方式,传感信号与本身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是两个独立的通道。智能布线系统普遍的设计思路是传感扫描信号采用“不打扰”以太网应用的思路,这类智能布线系统的高频传输性能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与传统布线系统是一致的。但目前市场也有直接在数据传输的8针中选取其中的几针,采用扫描信号调制不同频段的方式进行传输,如果采用这种类型的智能布线系统,除了测试常规布线系统性能外,建议还需要专门检测网络层的干扰,以确保系统不受影响。
王旺初:电子配线系统相对于传统的布线系统来说,不仅需要测试链路的各种电气参数性能,还需要测试其实现智能化的各个部分。比如端口指示灯是否正常,跳线拔插、跳线异常是否有报警声,软件对端口或链路的管理与控制的各种情况。总体来说,电子配线系统要比传统布线系统测试复杂一些,要求也更多一些。
电子配线架安装后,因为有硬件和软件两重问题,如何确立验收界面?
窦明淳:对于软硬件界面的确定,现阶段还是主要依靠各自厂家对其产品功能的介绍与产品结构特点所确定的。康普的iPatch®智能布线管理系统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电子配线架系统,近十年间成功完成了众多大型智能配线架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用户的反馈与需求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分析与交流。康普公司在今年初期完善了最新版本的智能配线系统。可以针对每一个智能布线项目在其实施阶段进行全程指导、维护及验收工作,最大程度地保证系统开通与使用,为用户提供完善的软硬件的性能保障。
金海涛:我们所说的电子配线架,实际上是布线管理系统的代名词。因此,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针对系统验收,逻辑数据、运行数据相关的信息录入工作是否全面,软硬件配合是否正确,链路检测报告是否“PASS”,这三个方面是验收通过的重要因素。
王为:硬件和软件的验收是相对独立的,硬件的验收和常规布线没有不同。软件的验收需要和施工方、业主和管理单位充分配合。施工方需要提供验收所需要的先决条件,比如管理仪器的安装就位和网络开通。同业主和管理单位的配合就更多了,比如人员的调配,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架构稳定性。软件的验收,更确切说是功能的调试和培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是在工程方收款结束以后,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许楠:智能配线管理系统的验收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但是最新的管理标准TIA/EIA 606B中已明确了自动化基础设施管理所需要实现的功能,因此目前的智能系统验收可以从功能上入手。根据TIA/EIA 606B标准描述,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应具备自动化记录和更新网络基础设施设备的连接信息;能够对所有连接的设备提供一个综合的连接记录,便于故障排错;提供自动的管理方法以发现和记录网络交换设备的配置信息以及连接到网络里的终端设备的信息等。
陈宇通:西蒙公司在电子配线系统的实施上有大量的案例经验,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验收方案。主要包括硬件验收、软件使用环境验收、软件验收、软硬件集成现场操作验收等环节。另外西蒙的MapIT G2采用的是基于链路检测技术的智能管理方案,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安全性比较高。MapIT G2的智能管理功能可以在办公网络开通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再安装调试运行,所以其验收界面不一定要与布线系统的测试验收同期进行,可以按照用户的部署计划随时进行。
孙慧永:虽然智能布线技术的产生与应用已经很多年,智能布线技术软硬件的发展,各个厂家都有各自的思路,目前业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规定。目前的做法主要是按两方面来验收,常规的传输性能按TIA 588C、ISO/IEC 11801、GB 50312-2007等国标国内标准进行验收。关于智能布线特有的硬件与软件功能要求,将参照各个厂家的要求进行验收。随着智能布线技术日趋成熟,应用量越来越大,相关标准化组织正在努力地将各种智能布线技术的共性进行标准化,这样对于后续验收界面的确立将会有明确的依据。王旺初:目前国内很多布线厂家都推出了各自的电子配线架,也实施了不少的项目,大部分都是按照厂家各自的要求进行验收。但是电子配线架本身起步就晚,国际、国内对电子配线架系统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更谈不上统一的验收规范。这一点还有待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但是令人高兴的是,目前国内综合布线工作组正在规划智能布线系统的相关白皮书,应该会对验收问题提出一些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是否对电子配线架建立专门的验收准则及相关标准?
窦明淳:随着智能配线管理系统技术的不断革新,市场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不断发展,将会逐渐趋于统一。近期综合布线工作组也在进行《智能配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技术白皮书》的讨论,其中对于智能配线管理系统实现的功能,实现的方式、工作流程管理、智能配线管理系统与网络管理的集成和融合等方面均有涉及。随着这些具体方面的认知逐步统一,智能布线功能的模块化及标准化,必将为电子配线架建立统一的验收准则及相关标准的发布奠定基础。
金海涛:标准的制定,使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具有产品互换性。例如,在产品供应商遵守相同的制造标准的前提下,不必担心来自不同厂商的跳线和配线架是否能够配合使用。互换性是一个常常被用户忽略的价值,他可以使客户不受布线品牌的制约。电子配线架仅仅是布线系统的一个元件,它的研发、设计和生产都要严格地遵守国内、国际规范,并具有互换性。标准的制定,可以让最终用户的投资得到根本的保护,也可让布线企业能够公平的竞争。因此,我个人认为,验收准则和标准是一定要制订的,这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王为:很高兴的看到综合布线工作组已经修订相关白皮书,我很荣幸的参与其中。当然更希望有相关的验收准则和标准能够尽快的出台。
许楠:随着智能配线管理系统的普及,相关标准及验收准则必定会陆续出台。目前在国际标准里还没有定义和规范这部分的细节。
陈宇通:目前国际和国内并没有针对电子配线架的验收标准,相关标准组织正在起草白皮书,并进一步推进标准化。
孙慧永:目前已经有相应的国标与国家标准机构正在研究,将智能布线系统的共性提取作为标准的要求,包括国家标准GB 50311-2007、GB 50312-2007标准改版也会谈及智能布线,后续相关标准的出台,将推动智能布线应用的进一步增长。
王旺初:如果基于用户的利益和行业的发展,很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标准。上面也讲到,电子配线架起步较晚,相关的产品及其性能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出台,所以虽有其建立标准的必要性,但也要循序渐进。
用户如何迎接布线智能管理时代的来临?
窦明淳:用户需要认识两个方面:其一是管理的重要性,目前的现状是重初期投资,忽略后期维护。所以大量网络故障是源于后期管理维护的缺失,智能布线是一个有效手段。其二是任何工具的使用都需要有一定的初期投入,一方面是指投资,重要的是信息数据的建立和管理流程的建议,这些都需要用户参与,只有这样,智能布线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金海涛:作为制造厂商,我们会尽全力做到传统配线架和电子配线架系统的零抖动切换,并致力于降低系统的使用难度,提高界面的友好性。作为用户,应认真接受厂商的培训,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找出相关的问题,才能正确地购买和使用电子配线架。
王为:首先是厂商要提供更简单易用的产品,这样才能为用户迎接布线智能管理时代的来临,提供最好的基础条件。再者我们也希望用户要了解产品,然后去研究使用产品,有了正确的态度,才能充分迎接布线智能管理时代的来临。
许楠: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用户群主要针对设备的物理层连接较为敏感的一些用户,例如跳接的意外中断而造成的设备宕机所带来的损失;对网络设备连接需要实施远程集中式监管的用户,例如较大的办公网络和数据中心。目前已经有不少行业用户开始重视智能布线管理系统(政府、银行、烟草、军队等行业)。随着各大行业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的越来越高,以及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大行业用户都意识到网络基础设施自动化监管的重要性以及电子配线架的优越性。
陈宇通:智能配线系统是结构化布线领域的一大技术飞跃,它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日臻成熟。它把传统的无源基础设施的布线系统提升了一个台阶,弥补了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缺失的一个关键环节,使网络管理人员不再通过繁琐且不可靠的纸面查询程序来获取现实的网络连接状况报告,从而提高了网管的工作效率,减少了系统宕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因此,若用户希望考虑远程配线管理、自动维护数据库文档、阻止未授权的工作指令、改善IT人员的响应时间、简化管理、优化物理层和网络资产的投资,可以考虑智能布线系统。
孙慧永:“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将会在TIA /EIA 606B标准中命名为“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这是因为新一代的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布线系统本身的管理,功能上已经延伸到基础设施管理的更大范围,如管理软件可以管理机柜的空间、网络设备实时端口利用率、设备实时功耗等延伸到多个方面。而从近两年来看,业界对于智能布线系统关注度越来越高,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项目使用了智能布线系统。相信随着相关标准的不断完善与推出,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将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王旺初: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综合布线也早已从原来的几十个、几百个信息点,发展到如今的上万点,甚至十万点项目。这对网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始的手写、笔记的方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超大型项目的管理需求,取而代之的即是智能管理系统的来临。这不仅是一种管理方式的飞跃,更是行业发展的潮流。所以,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管理方式的改变,更需要管理思维的改变。
结束语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综合布线领域有许多国际国内的标准或行业规范或白皮书来规范并指导其应用,而电子配线架系统至今却没有一本规范或行业白皮书,就像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发中心总经理金海涛在一篇文章中所写,电子配线架就像“孤儿”似的,被标准所遗忘。在本期的访谈中,参与的嘉宾也都希望电子配线架的标准能够尽早的出台,同时国内的综合布线工作组已经就《智能配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技术白皮书》的编写进行讨论,相信,不久的将来,电子配线架的标准或白皮书将会对电子配线架的实现功能、实现方式、工作流程管理、智能配线管理系统与网络管理的集成和融合等进行规范或指导,将推动智能布线市场应用的进一步增长。